正文

俄羅斯將武器裝備低價推銷到台灣遭拒絕 zt

(2008-08-19 08:17:24) 下一個
俄羅斯將武器裝備低價推銷到台灣遭拒絕
來源:航空世界 時間:2008-8-14



中國海軍航空軍裝備的俄製蘇-30MKK2戰鬥轟炸機



俄曾向台灣低價推銷S-300防空導彈係統

  俄羅斯研製的武器裝備在2007年到台灣參與競標,結果以最低報價中標。台灣軍方後來以泄漏國防機密為由,準備製定“排俄條款”加以阻止,此事已引起各方高度關切。過去的幾十年裏,東歐和第三世界國家一直是蘇聯/俄羅斯軍品的重要市場,在蘇聯解體之後,除印度、中國等傳統市場外,俄羅斯軍品亦積極拓展東南亞、中東和北非地區市場,甚至連美國也一度要求采購俄羅斯產品。如今俄羅斯在商言商,無視“不向台灣出售武器”的“四不”承諾來台參與競標,反倒是台灣方麵卻是不知所措。

  軍購的“排俄條款”

  2007年11月5日,台灣島內的《中國時報》刊登了一條令島內人人震驚的消息,島內陸軍在采購17套炮兵定位指揮係統的招標過程中,俄羅斯研製的同類係統以最低報價意外中標。招標結果出來之後,立即引起島內各方重視,後來台灣島內軍方以可能會泄漏“國防”機密為由,打算修改招標規定,限製俄羅斯武器參與競標,也就是說台灣準備製定“排俄條款”,全麵封殺俄羅斯軍品入台的可能性。

  台灣島內軍方不否認,修改相關招標規定與現役武器係統已被歐、美軍火商壟斷和上述國家對其施壓有直接關係,台灣軍方更擔心的是如果俄羅斯軍品以低價向台灣傾銷,除後勤補給問題外,倘若因此得罪歐、美軍火商而導致武器采購來源受阻,對以後的長遠軍備采購必將非常不利。然而台灣公開以“排俄條款”阻止俄羅斯軍品進入台灣市場,是否違反WTO所謂的自由貿易原則?這類歧視性條款對台灣地區和俄羅斯的關係,特別是軍事關係的推動會帶來什麽樣的影響,都是非常值得注意。

  從法律層麵而言,台灣地區尚未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政府的采購自然不受相關采購協議的拘束。況且台灣的采購法第104條規定,政府采購的針對“武器、彈藥、作戰物資、或與國防安全、或國防目的有關之采購”等相關規定。排除政府采購法之適用。因此,台灣地區基於“國防”安全有權製定“排俄條款”,阻止俄製軍品進入台灣。但從對外關係、擴大軍品來源渠道等層麵來講,製定“排俄條款”是否符合長遠利益仍值得商榷,這也是讓台灣地區軍方矛盾的根源所在。

  事實上,自蘇聯解體以來,不僅印度、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大量采購俄羅斯軍品,連南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都開始轉而向俄羅斯采購軍品。雖然俄羅斯曾在1998年11月宣布所謂的對台關係“四不”政策,其中特別承諾“不向台灣出售武器”,但如環境和形勢都有所轉變,所以台灣島內軍方認為,“俄羅斯軍品搶攻台灣市場,台灣不妨放棄保守心態,以正麵態度麵對才是”。

  俄羅斯的軍售套路

  2007年11月19至23日,以俄羅斯防空學院院長葛夫瑞洛夫(Anatoly Gavri Iov)中將為首的俄羅斯防空部隊代表團一行,前往塞浦路斯訪問。俄羅斯方麵此行的目的除了向塞浦路斯介紹俄製防空導彈係統的操作和維修問題外,雙方還就塞浦路斯軍官在俄羅斯受訓、協助該國進行實彈演習等問題交換意見。俄羅斯的這次行動,隻是其眾多對外軍售活動中的一個片斷,但這也是俄製防空係統出擊歐洲市場的最新動態,而防空導彈係統一直都是俄羅斯對外軍售的拳頭產品之一,自然俄羅斯也希望以此敲開台灣地區軍售的大門。

  其實早在德國統一之後不久。德國政府便將前東德使用的蘇聯武器係統向外出售,當時希臘便購得20套“黃蜂”Osa 10M型防空導彈係統。

  之後,希臘政府又與俄羅斯軍工企業簽署協議,對這批防空係統實施維修及性能升級方案。1998年,20套“黃蜂”10M型被升級到“黃蜂”AKM型的標準,進入希臘陸軍服役。

  在“黃蜂”10M型防空係統進行性能升級的期間。希臘方麵發現“道爾”M1型防空係統的性能更為優越。“道爾”M1型係統采用履帶車輛作為載台,整套係統將目標探測、鎖定、擊落等各項功能合而為一。能同時監控48個空中目標,並同時攻擊2個來自不同方向的目標。此外,“道爾”M1型係統采用垂直發射,導彈發射後會迅速改變方向射向目標,而西方研製的同類防空係統則無這項功能。希臘最終確定向俄羅斯采購21套“道爾”M1型防空係統。必須指出的是,除“黃蜂”10M型防空係統之外,德國當年還向希臘出售了“山毛櫸”M1型、“山毛櫸”M1—2型中程防空係統,這些防空係統後來都在俄羅斯軍工企業的協助下完成性能升級。

  除了俄羅斯製造的中、短程防空導彈係統之外。希臘軍方還向國際市場公開招標,購買遠程防空導彈係統,參與競標的包括美國雷神公司所生產的“愛國者”PAC-3型和俄羅斯金剛石設計局Amaz)的S-300PMU係統。S-300PMU的許多功能都優於愛國者係統,前者采用垂直發射,因此一套S-300PMU~對付從四周不同方向攻擊的目標,而“愛國者”係統采用斜置式發射,至少需要4套才能同時應付從四麵來襲的導彈。盡管如此,由於“愛國者”係統在競標中得到美國和北約的支持,所有外界普遍一般認為S一300中標的機會不高。不過希臘後來提出,由與希臘關係特殊的塞浦路斯來訂購S-300PMU係統,以換取美國方麵的讓步。而塞浦路斯訂購S-300PMU係統的資金主要來自希臘政府的撥款。

  由於40%的塞浦路斯領土目前被土耳其軍隊占領,而且該國境內還有兩處英軍基地,所以塞浦路斯在購買S-300的問題上,必然會受到來自土、英兩國的強大壓力。在得知塞浦路斯將購買S-300係統後,土耳其立即表示強烈反對,宣稱將搜捕任何運輸導彈係統的船隻,而且不排除采取軍事行動將運輸船隻擊沉。三國方麵的緊張關係一觸即發,引起了美國的關切,當時美國特使往返穿梭於雅典、莫斯科、安卡拉進行磋商。最後希臘提出了折衷方案,也就是由希臘購買S-300PUM係統,另外提供塞浦路斯數套“山毛櫸”M1型、“山毛櫸”M1—2型、“道爾”M1型防空導彈係統,不過S-300所使用的雷達係統仍部署於塞浦路斯島上。俄製防空係統的采購和部署雖然引起外交紛爭,但是在各方協調磋商下仍告和平落幕,台灣島內列出這件事,也許是想換得美國方麵的讓步,也許是想不過於引起中國大陸方麵的注意。但是,台灣地區和俄羅斯的軍售。麵臨的地區形勢和國際形勢都更為複雜,短期內估計難有實質進展。



S-300防空係統是俄羅斯對外軍售的拳頭產品

  俄軍品曾進入美國

  2007年8月,俄羅斯能量機械設計局(Energomash)對外宣稱,該公司將與美國簽署合約,美方將再向俄羅斯采購53套RD-180型火箭發動機,以後還將增加16套。雙方第一批協議為50套火箭發動機,其中41套已送交美方。美國將上述俄製發動機裝在“宇宙神”(Atlas)A3型和5型火箭上,截至目前美國宇航局(NASA)已經成功使用這兩種火箭將多顆衛星送入太空軌道。美國第一枚裝有俄製發動機的運載火箭,於2001年發射升空。

  1995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下屬的洛馬航天係統分部為提升該公司“宇宙神”2AR型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急需更新火箭的第一級發動機,並且提出了一個麵向國際的總計20億美元的招標方案。當時急需外國訂單存活的兩家俄羅斯公司瞅準時機參加了此次競標,第一家為薩馬拉科技集團(SNTK),另一家則是能量機械設計局,兩家都得到了美國公司的全力支持。SNTK參與競標的是該公司研製的推力154噸的NK-33型液體燃料發動機,而後者參與競標的則是推力為370噸的RD-180型火箭發動機。

  在遞交方案之後的實驗期間,SNTK公司的全部發動機都被送到美國進行實地測試,能量設計局的RD-180發動機由於當時尚在設計階段,僅將設計藍圖送交美方。美國GCA公司在嚴格測試後發現,NK一33發動機在技術層麵完全合乎美方之要求。譬如該發動機運轉標準時間為120秒,但實際上卻運轉了450秒,美方要求發動機推力為150噸,而該發動機實際推力竟為175噸,均超過美方要求。然而幕後鬥爭的結果,卻是能量設計局的RD一180火箭發動機中標,主要原因就是該局得到了當時俄羅斯官方的大力支持。但無論是哪家公司獲勝,俄羅斯軍用產品第一次正式進入美國市場。

  1995年10月,俄羅斯國家航天局和國防部聯合致信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希望美方采用能量設計局的RD-180發動機。必須特別指出的是,能量設計局係俄羅斯航天局所屬的機構之一,當時該局亟需1億美元的資金來開展新發動機的研發。在俄國官方的強力支持下,因此SNTK集團的NK一33發動機便失去中標之機會。而俄羅斯政府之所以阻止SNTK奪得美國的采購招標,這是由於在20世紀70年代初,當時的SNTK集團所完成的NK—33.NK一43兩種強有力的發動機,原擬裝於卡沼葉夫(Sergei Korolyv)設計的N-1小型登月飛船上,但由於卡洛葉夫突然去逝,而美國又搶先一步登陸月球。當時的蘇聯中央遂於1976年決定停止登月行動,並下令將當時已通過測試,極為先進的NK一33、NK-34發動機予以銷毀,但SNTK集團總設計師庫茲涅佐夫(Nikolai Kuznetrov)覺得可惜,便違背上級指令,將這批必須銷毀的NK-33、NK一43發動機秘密儲藏在一處廠房中。蘇聯解體後,SNTK公司將此秘密揭露,並要求政府協助該公司參與美國太空火箭發動機的競標。

  因美國而出名

  盡管NK-33、NK-43發動機迫於政治壓力未能中標,但在GCA公司的協助下,這些強有力的火箭發動機在國際市場上卻銷路奇佳。這兩種發動機雖然是25年前設計完成的,不過由於其推力強大。並且適用於任何形式的運載火箭,如輕型火箭隻需1至2具發動機,中型火箭2至4具發動機,大型火箭可增加為4至6具、甚至8至12具發動機即可。

  由於NK一33、NK-43發動機的推力為1 50噸~180噸,是目前最理想的運載火箭推進係統,可作不同的組合將發動機合並使用,而且使用的燃料是液氧和煤油,對環境不會造成汙染。此外,此種發動機不需要維修。而且可重複使用四至五次,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將已發射至太空中的發動機予以回收。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己向俄羅斯租賃了37台NK-33和9台NK-43發動機,到21世紀初,美國更租用了SNTK集團過去所儲存的全部發動機,準備用於美國未來的太空計劃中。

  但無論如何,上述競標結果雖由能量機械設計局的RD一180發動機贏得,不過該發動機當時尚未完成其設計,為完成這型發動機仍需至少再投資1億美元進行研究。這也就是俄國政府全力支持RD一1 80發動機繼續研發的原因所在。美國普惠發動機公司在20世紀年代中期,對該發動機的設計已陸續投資1億美元,設計完成後才展開量產。而能量機械設計局總裁卡特金曾經指出,“RD一180發動機是俄羅斯在21世紀初,航天計劃使用的主要發動機,根據協議俄方有權在國內生產。因此不僅可以賺錢維持本國航天業之發展,更可保證數千名專家的就業機會。”由於在美國生產較原定價格高出五倍,因而俄羅斯放棄了該發動機在美國生產的計劃。盡管根據法規仍有部份零部件會在美國國內生產,並且目前已有數家美國公司表示有意生產RD-1 80發動機,但未來幾年美國使用的這種發動機仍需要從俄羅斯采購。



俄製道爾M1野戰防空係統近來贏得不少訂單

  曾經的接觸

  還是“中國時報》最先透露出來的消息,早在美國克林頓政府時期,由於美國方麵連續多次拒絕台灣有關“愛國者”PAC-3型係統的購買要求,台灣島內軍方便開始謀求通過國際市場進行采購同類產品,重點就是洽談采購俄羅斯研製的S-300防空係統。

  讓台灣島內軍方始料不及的是,俄羅斯不僅立即同意向台灣出售與大陸同型的防空裝備,其價格甚至比“愛國者”防空係統便宜數倍。台灣軍方當時希望至少采購一個營建製的S-300係統,包括1 2輛發射車、48枚防空導彈、一部相控陣搜索雷達和一部低空搜索雷達。當時台灣陸軍總部不僅立即完成了此項軍購案的各項程序和計劃,甚至還獲得“參謀本部”的核準,但是到了“國防部”決策層級之後,由於高層擔心雙方關係不穩定,容易造成後續零件和導彈難以補充等問題,才使該計劃胎死腹中。

  除了上述的防空係統采購計劃之外,台灣島內海軍為取得8艘常規潛艇,也曾與俄羅斯製造廠進行接觸。當時俄方表示願將4艘二手的基洛(Kilo)級潛艦,經由第三方向台灣地區出售。但是台灣海軍評估後認為,由於隻有4艘。意味著還需另外購買4艘他國不同係統的潛艦,在後勤補給和維修上恐將增加雙倍耗費,況且該型潛艦在規格上也無法滿足海軍的未來作戰需求,因而此項軍購案也半途而廢。

  其實自1 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前蘇聯太平洋艦隊司令希德羅夫上將就曾訪問台灣。在其回國之後有關台灣地區和俄羅斯之間軍事接觸的報導便不絕於耳。在這段時間裏,不僅俄軍工企業界頻頻向台灣招手,台灣當局也確實曾多次派人前往與俄羅斯軍方接觸。1 994年夏季,“立法院”國防委員會一行訪問莫斯科時,即曾前往蘇霍集團總公司進行拜訪,而有關單位亦奉命邀請蘇霍設計局總設計師西蒙諾夫訪問台灣地區,但是由於遭到了俄羅斯外交部的反對失敗。不過蘇霍伊公司經理卡瑪諾夫之後曾率團訪問台灣島內,該團在島上停留期間曾前往台中的漢翔公司,參觀了F-CK-1戰機的裝配和維護情況。

  在雙方接觸期間,台灣當局官員也曾應邀訪問俄羅斯遠東共青城的蘇霍戰機製造工廠,據說此事在當時曾引起中國大陸方麵的極大不滿,因為該廠是當時大陸方麵所采購蘇-27戰機的裝配中心。此外,蘇聯解體前後,俄羅斯列寧工業集團亦曾與台灣軍方接觸,並就蘇一27戰機性能進行介紹和宣傳,未料此一原本由空軍人員負責、極為專業的案件,最後卻交由一名陸軍武官率團前往莫斯科負責試飛事宜,由於所托非人結果自然功敗垂成。這次接觸一度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俄羅斯對台軍售機會,但最終無果。此外,為推動潛艇對台銷售,俄羅斯聖彼得堡海軍造船廠、魯賓設計局等軍工企業均曾與台灣當局軍方接觸,然而最終都因主,客觀條件不成熟始終未有結果。

  軍售一向是俄羅斯創匯和外交的重要手段。1998年11月24日,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俄中新聞公報上,提出了對台灣問題的“四不”聲明。增加了“不對台軍售”條款。如今俄羅斯不顧“四不”承諾,公然到台灣地區參與競標,雖然對台灣軍方來說是個潛在的賣家,但是台灣軍方卻因擔心歐美軍火商的過激反應,先行製定“排俄條款”標明立場。



 俄曾同意向台灣出售4艘二手基洛級潛艇,由第三方向轉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