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活

音樂幾乎伴隨了我所有的文字,從音符中飄逸出的旋律有時比文字更能釋譯情感。
個人資料
廣陵曉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2019春探親記:欣賞書畫展及品嚐時令淮揚菜

(2020-01-18 07:19:35) 下一個



音樂《夢裏揚州》


1. 欣賞書畫展

在故鄉揚州探親期間,非常幸運恰逢十天的“揚州書畫三百年特展暨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下簡稱“書畫展”)。親人們知道我喜歡欣賞畫展,因此,購票並陪伴我前往觀賞。

照片1:書畫展門票上的畫是“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作品。

照片2:書畫展舉辦場地是在迎賓館的華芳園。

照片3-4:書畫展相關介紹。

照片5-6:數百幅書畫作品陳列展覽在寬厰明亮的大廳。其中有多幅“揚州八怪”的作品。“揚州八怪”究竟是哪些畫家,是否隻有八人,說法不一。據相關介紹,“揚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較為公認的是指: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但在中國畫史也有人指“揚州八怪”還包括其他畫家,如阮元、華岩、閔貞、高鳳翰、李勉、陳撰、邊壽民、楊法等。

照片7-8:“揚州八怪” 代表人物鄭板橋的畫作“蘭竹圖”及相關介紹。

照片9:鄭板橋的書法作品“滿庭芳詞”。書畫展中還有他的其它作品,包括“七賢圖”等等,不一一例舉了。

照片10:“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金農的相關介紹。

照片11:金農的“梅花”。

照片12:金農的“桃花溪畔”。

照片13-14:“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黃慎的“蘆雁圖”及相關介紹。

照片15-16:“揚州八怪”代表人物華嵒的“花鳥”及相關介紹。

照片17-18:“揚州八怪”代表人物高鳳翰的“老樹秋山”及相關介紹。

照片19-20:清代畫家李寅的“鬆崖高隱”及相關介紹。

照片21-22:清代畫家蕭的“九老圖”及相關介紹。

照片23:有專門的一個大房間展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石濤(1641一1707)的作品。據相關介紹,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人物,被譽為“中國古代十大畫家”之一;他不僅是傑出的畫家,而且是優秀的藝術理論家,開辟了揚州畫派,為“揚州八怪”的先驅。(題外話:對石濤作品感興趣的朋友們探訪揚州時,請去遊覽有“晚清第一園”之稱的何園;位於何園東南角的片石山房是石濤大師留下的疊石人間孤本;他去世後被葬於揚州蜀岡)。

照片24-25:石濤的“竹西之圖”及相關介紹。

照片26:石濤的“山居圖冊”。

照片27:石濤的“深樹雲來圖”。

照片28-29:石濤的“杜甫詩意圖”是多幅連續畫作,是一幅幅大型連環畫。

照片30-33:“杜甫詩意圖”中的一部分畫。非常敬佩和欣賞象石濤一樣繪畫和書法都極有造旨的藝術家們。


2. 品嚐時令淮揚菜

親人們除了給我提供文化和精神享受,他們還提供了物質享受,看完書畫展後開車帶我到長江邊一個農家樂品嚐時令淮揚菜。親人們知道我屬貓,喜歡水產品;小弟說這次探親恰好趕上了品嚐河豚魚等新鮮水鮮的季節。在那個農家樂,我們品嚐了江蝦、河豚魚、鮭魚、鱔魚、甲魚等時令水鮮,並且還有農家樂散養的小公雞和鵝等佳肴;然而,使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用農家樂田地裏自產的新鮮有機時令蔬菜,如雞毛菜、空心菜、蠶豆、蒜苗、萵筍等做成的美味淮揚蔬菜。

照片34:農家樂的田園裏盛開的油菜花。

照片35:農家樂的庭院桃花開得正豔。

照片36-38:新鮮的江蝦、鱔魚、鮭魚。

照片39-40:這是當天中午新鮮的河豚魚(照片39)以及前一天在另一個長江邊農家樂吃的新鮮河豚魚(照片40)。我發現長江邊這兩個不同農家樂餐館做河豚魚的方法很相似,都有竹筍:-)))。

照片41:新鮮甲魚湯。

照片42:紅燒散養的鵝。

照片43:清蒸散養的小公雞。

照片44:用農家樂自產的新鮮雞毛菜、雞蛋、豆腐皮做成的蛋花湯。

照片45:清炒農家樂自產的新鮮空心菜。

照片46:用農家樂自產的新鮮蠶豆、蒜苗、萵筍等做成的“時令蔬菜大雜燴”。

每次回故鄉外出吃飯時感覺浪費比較大,基本上都是親人們預先與相關餐館聯係,預訂許多不同品種的菜,希望我吃得越多越好。然而,即使對美食有特別親和力的吃貨我畢竟也是隻有一個胃,食量有限。因此,我隻能選擇性地吃我特別喜歡的菜肴;當天午餐還有一些其它涼菜和熱菜(包括揚州獅子頭、紅燒肉等)都沒有吃,也沒有拍攝:-)))。謝謝親人們的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來源: nerdroc 於 2020-01-18
請教:為什麽,古畫中人物, 個個弓背駝腰,無論老少 ?


來源: 廣陵曉陽 於 2020-01-18
謝謝新朋友細膩的觀察。我以前沒注意這一現象,經你提醒,還真是如此呢。我不知道答案,出於好奇,上網搜索,學到了許多,很有趣。

以下文字都是網上搜索到的:
“。。。。。。
在中國畫中的人,為什麽他們大多是頭大、腰彎、背駝?
  
中西結合分析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或許,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服飾。中國服飾講究飄逸,寬衣博帶。跟西方的比較直板的衣服不同,中國服飾難以表現出人物的線條等要素,體現在繪畫上就是遛肩,和相對的佝僂。

  更或者,比如說,地位低的人去朝拜地位高的。或者是由於人物在做某些動作需要低頭,所以給人彎腰駝背的感覺。

  這裏,我們好好的觀摩一下中國畫人物中的趣事。請看以下這幾點:

  1、以線描繪的畫
  中國人物畫自始就是以線描繪的畫,直自清代也沒象西方繪畫那樣從形體解剖,自然透視,光線明暗折射等科學去研究和運用,故,形體準確隻是大概。

  2、求神似而略求形似
  中國人的物畫也和其他內容的畫一樣,求神似而略求形似,故,其畫中人物大多是些:仰頭背手,低頭沉思或半坐執筆,(仕女則執扇回頭)等程式化的動作,不是對物寫實而是通過默記憶寫。

  3、中國古裝的視覺錯覺
  中國古裝大多寬鬆大套,上身囊框,故,從視覺上總給人以"包篼"的感覺,故,畫出來(古人準確描繪的技術有限)就有彎腰駝背之感。

。。。。。。

 所以,綜合來說,中國畫中的人,之所以頭大、腰彎、背駝,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古代人畫畫沒有學解剖學和透視學,都是誇張和變形,形成了趣味性的美學典範。

  二、古人筆墨講究氣韻生動,所以有身軀飽滿,有吳帶當風的典範。

  三、畫家的生活背景,古代文人多受四書五經中庸之道的影響,行為舉止多謙遜有禮,常彎腰弓背以示恭敬,畫中人物造型也寓意一種處事風格。

。。。。。。”
廣陵曉陽 回複 悄悄話 來源: 西木人 於 2020-01-18
改一首前人詩讚:探親到揚州,相攜上亭樓。 書翰美食香,千載更何求

來源: 廣陵曉陽 於 2020-01-18
謝謝大才子。讀你的詩詞是一種享受,收藏到我的博客了:-)。祝周末愉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