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23)
2010 (119)
2011 (89)
2012 (93)
2013 (105)
2014 (62)
2015 (92)
2016 (84)
2017 (95)
2018 (135)
2019 (158)
2020 (215)
2021 (184)
2022 (149)
2023 (133)
2024 (101)
2025 (5)
照片4-5:跨越劍河的銀街(Silver Street)大橋上人真多呀,這裏是著名的旅遊項目撐船遊覽劍河的始末站之一[注:另一個始末站是在照片27中橋街(Bridge Street)附近]。記憶中沿著劍河遊覽時間大約為45分鍾,途經7所學院,其中包括著名的例如王後學院、國王學院、三一學院、聖約翰學院;穿過的小橋包括著名的數學橋和歎息橋。
照片6:站在銀街大橋上觀看到的劍河以及著名數學橋。王後學院的數學橋將坐落於劍河兩岸的王後學院連接;據相關介紹,數學橋北側的院長室是劍河兩岸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記憶中,上次為我們撐船的小夥子是劍橋大學的學生,非常好的導遊。他分享過有關數學橋的著名傳說:牛頓經過精確的計算設計,沒有用任何螺絲釘及螺栓,在劍河上建設出來這座牢固的小橋。多年後,一些學生出於好奇,為了研究橋的構造而將橋拆了,但卻發現無法在不用釘錘的情況下將橋的組件重裝;所以,現在看到的數學橋上布滿螺絲釘及螺栓。那位小夥子告訴我們,其實數學橋建於牛頓已故之後,並且一直使用螺絲釘和螺栓。這次觀看到的在劍河撐船遊覽的人比我們前兩次見到的人多了許多,劍河上如此繁忙,失去了曾經的寧靜。 照片7-8:從網上下載的劍橋地圖,紅五星是我加注的撐船遊覽劍河的兩個站點。 照片9:不僅是劍河上遊船來往如梭,而且劍橋街道上遊人如織;7月份是英國旅遊旺季。據相關報道,2018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是英國自1976年以來最熱的一個星期;炎熱的天氣不能阻擋人們遊覽劍橋的熱情,我們是其中的一部分:-)))。 照片10-12:避開劍橋主道之一銀街上的人群,我們拐入遊人較少的劍橋大學學院之間的街巷,首先欣賞到的是建於1448年的王後學院老區,包括其著名的王後學院門樓(Queens' Great Gate)和舊庭院(Old Court)。舊庭院始建於1448年,由國王亨利六世的建築師雷金納德·伊利設計;他也是和國王學院禮拜堂(King's College Chapel)的設計者之一。不同於國王學院禮拜堂使用的昂貴石料和用了100年左右才完工,王後學院的舊庭院使用的是相對便宜的紅磚,並且在兩年之內就建成。我很喜歡的文藝複興時期著名的神學家和思想家伊拉斯謨和著名詩人懷特都是王後學院校友。
照片13-17:穿越王後學院和國王學院之間的巷道,路過國王學院的側門,來到建於1441年的國王學院的正門、中庭、以及禮拜堂。國王學院哥德式門樓宏偉壯觀;中庭矗立著國王學院的創建者英國國王亨利六世的銅像;而禮拜堂恢弘的哥特式建築則是整個劍橋的主要標誌和榮耀。國王學院著名校友包括我敬佩的科學巨匠艾倫·圖靈。詩人徐誌摩曾經在國王學院學習過(旁聽生),在劍橋的經曆使他寫下了那首名詩《再別康橋》,國王學院校園裏有一小塊相關詩句紀念碑。先生在英國留學時的博士生導師也畢業於國王學院:-)))。
照片18:國王學院所在的國王街(King's Parade)。這條街位於劍橋小城中心,是一條著名的曆史悠久的主街;這條街上的國王學院,尤其是禮拜堂那聳入雲霄的哥特式尖塔特別壯觀醒目。 照片19:國王街繼續向北延伸為三一街(Trinity Street),是劍橋大學著名的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所在,這是三一學院的大門。三一學院由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創建於1546年,是劍橋大學中名聲最大的學院之一,被公認為世界領先的學術機構。三一學院擁有眾多的名聲顯赫的校友,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牛頓、麥克斯韋、哈代等科學巨匠, 培根、羅素、維特根斯坦等哲學大師, 拜倫、薩克雷、丁尼生、赫伯特、馬福爾、戴敦等文學巨匠。。。。。。 照片20-21:有點遺憾的是我們2018年7月劍橋之行三一學院當天不對外開發,好在我們在以往的兩次劍橋之行探訪過它,這是18年前第二次探訪劍橋拍攝的三一學院優美庭院,保留了許多中世紀的古老建築(注:從洗印刷的老照片翻拍)。由17世紀末建築大師萊恩(Sir Christopher Wren)設計的三一學院萊恩圖書館(Wren Library)是劍橋大學最有名的圖書館(注:格林尼治天文台以及倫敦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也是由他設計)。
照片22:位於三一學院大門與學院禮拜堂之間門口院子裏的蘋果樹。我和先生正在欣賞三一學院門樓和禮拜堂外觀時恰好有兩個講中文的旅行團一前一後都來到此;聽到兩位導遊都對團員們說“這就是當年砸中牛頓腦袋的那棵蘋果樹”,我忍不住微笑了,想起多年前探訪牛頓的故鄉伍爾斯索普莊園時也看到了那著名的“牛頓蘋果樹” :-)))。 照片23:從三一學院向北繼續漫步,三一街延伸為聖約翰街(St John's Street);與三一學院相鄰的是劍橋大學另一所著名的學院--聖約翰學院。 照片24-25:聖約翰學院的主要門樓入口和學院禮拜堂。創建於1511年的聖約翰學院人才輩出,著名的校友包括科學巨匠物理學家狄拉克、數學家泰勒、天文學家赫歇爾、現代計算機科學奠基人威爾克斯,我特別喜歡的文學大師詩人華茲華斯,我特別敬佩和尊重的廢除奴隸製的先驅威伯福斯;另外,一代武俠小說宗師金庸(查良鏞)也是聖約翰學院校友。 照片26:劍橋小城中心的古老高街(High Street)後來被分段成如今的4個著名街名,從北向南,分別是聖約翰街、三一街、國王街、和特蘭平頓街(Trumpington Street)。 照片27:從聖約翰街向北繼續漫步,來到橋街(Bridge Street)附近撐船遊覽劍河的兩個始末站之一(注:另一個始末站是在照片4-5中跨越劍河的銀街大橋附近)。 照片28:位於與聖約翰街相鄰的圓教堂街(Round Church Street)上的曆史建築圓教堂。 照片29-32:聖瑪麗大教堂(Great St Mary's Church)位於小城中心國王街的北端,與 國王學院禮拜堂隔街相望。曆史悠久的聖瑪麗大教堂是英格蘭伊利教區的教堂,也是劍橋大學的大學教堂,曾在大學的發展和立法中扮演過角色;英國宗教改革的許多著名神學家曾在這裏布道。
照片33-34:位於劍橋中心地帶具有曆史風情的街巷。
照片35:位於科珀斯克裏斯蒂學院(Corpus Christi College)泰勒圖書館(Taylor Library)外牆上的聖體鍾(Corpus Clock)。這個設計獨特、構造新穎、寓意深刻的大型雕塑時鍾被評為2008年時代最佳發明之一,由劍橋大學的老成員約翰泰勒(John C. Taylor)構思設計和出資百萬英鎊建造,曆經5年時間,於2008年9月19日由劍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正式向公眾揭幕。此鍾位於Bene't街和Trumpington街交界處;自從向公眾展示以來,吸引著一批批的劍橋大學學生和遊客;也曾出現在一些電視劇、電影、以及音樂視頻中。我們兩次探訪劍橋是在2008年之前,尚未有此鍾,因此,它就成了我們此行的必看景點之一。 照片36:根據相關介紹,這個大型雕塑時鍾的表麵是一個24克拉鍍金的不鏽鋼圓盤,直徑約1.5米(4.9英尺); 它沒有指針或數字,但通過打開鍾表麵背光藍色LED的單個狹縫來顯示時間,由一隻巨大的蚱蜢報時。蚱蜢下顎每分鍾張合一次,每15分鍾抬起毒刺,每小時致命一蟄,發出鏈條敲打棺材的聲音;寓意提醒人們時間易逝,光陰不再。而 蚱蜢的眼睛無規律閃爍, 據說這種不穩定的動作反映了生活的“不規則性”。設計者泰勒稱那隻蚱蜢為“時間食客”。這個鍾的下方銘文是拉丁文《聖經》約翰一書第2章第17節的前一部分,中文的意思是“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這個時鍾以戲劇性的方式提醒著觀們不可避免的時間流逝;眼看著蚱蜢將我們停留在此鍾麵前欣賞它的時間一分分地吞噬,我們驚醒那是我們生命中一去不返的一部分呀,感到有點可怕和不安,趕緊離開前往探訪先生感興趣的達爾文學院(Darwin College)。 照片37-39:前往達爾文學院的途中經過跨越劍河的銀街橋附近的撐船遊覽劍河的始末站。
照片40-44:位於銀街西南端、濱臨劍河的達爾文學院。從參觀遊覽中我們得知此學院成立於1964年,是劍橋大學第一所僅限於招收研究生的學院,也是第一所接收男女同校的學院;此學院的名稱不是因為劍橋大學基督學院(Christ's College)的著名畢業生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而命名,而是因為達爾文家族曾經擁有此學院現在所在的一部分土地,並且將之捐出用於建造此學院。與劍橋大學的其它著名學院相比,達爾文學院的曆史非常短暫,但也已經出了不少傑出校友,其中包括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Eric Maskin、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Elizabeth Blackburn(注:我有幸近距離接觸到的諾獎獲得者之一《我接觸到的7位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們》)、靈長類動物學家和人類學家Jane Goodall。。。。。。之所以探訪這座建築設計相對較新、平淡無奇、曆史短暫的學院是因為滿足先生的願望,他到英國留學申請學校時與達爾文學院擦肩而過:-)))。
照片45-47:遊覽達爾文學院之後,我和先生沿著劍河岸邊漫步,這是遊客極少涉足到達的地段;但有一些當地人和劍橋的學生們悠閑地坐在河邊草地下,沒有一撥又一撥旅遊團幹擾,隻有一些牛陪伴,互不幹擾:-)))。
照片50-52:“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告別劍橋小城,來到劍橋鄉村。
照片53:不知劍橋鄉村的這條小河與那穿越劍橋小城的劍河是同一條河。 照片54-55:劍橋鄉村的夕陽和日落不禁使我想起了劍橋小城的那座時間吞噬者怪鍾。看著一起欣賞夕陽日落的身邊人,32年前初識時的黑發如今已黑白交錯,我的眼睛濕潤了;即使韶華易逝,時不我待,那又能如何呢?!與所愛的人牽手從黑發到白頭,杖走天涯,我知足感恩,對接下去的生命旅程充滿了好奇、期待、和盼望。。。。。。
值得去探訪瀏覽。鬱金香妹妹從國內回來啦,好好休息。
記錄下與一部分網友的交流,也許對有同樣問題的網友能提供一些參考:
網友S:請問劍橋需要一天嗎? 還是跟牛津並在一起?
回複:遊玩時間可長可短,取決於你們的興趣。建議這兩個大學城不要在同一天玩,一是在時間上會太匆忙;二是兩城並不同路,一個出了倫敦向東,一個是向西。祝你們英國之行愉快!
網友I: 正準備去呢,要做功課,正好有你這一篇, 謝謝。
回複:謝謝新朋友。因為我們這是第3次訪劍橋,所以有些重要景點沒有重訪。許多遊客隻是在劍河乘船遊劍橋,那樣會失去遊覽劍橋的一些精華。如果有可能,至少徒步參觀國王學院的King's College Chapel和三一學院的Wren Library。祝英國之行愉快。
網友I: 早讀過你很多遊紀,知道你和你先生是在愛丁堡讀過書。另外,抓住機會問問,英格蘭西部湖區怎麽樣?
回複:謝謝你的閱讀,那我們是老朋友了:-)))。湖區也很美呀,有英國的National Park,去年7月我們也重返湖區了。如果與美國或加拿大的國家公園相比,在自然風光方麵則少了一些壯觀,多了一些俊秀;但英國湖區勝在人文,如果喜歡英國文學,那一帶有著名英國詩人William Wordsworth的故居,還有著名兒童文學作品《The Tale of Peter Rabbit》作者Helen Beatrix Potter的故居,包括彼得兔博物館。
謝謝建議。好的,下次再去記得帶泳衣:-)))。
謝謝園姐的精彩分享。今天我早起去單位參加一個晨會,讀到園姐的留言分享非常親切。你在英格蘭生活過,對那一帶很熟悉了。姐姐慧眼,前三張照片正如我的片題所言,也如你的留言所言,是我們倫敦前往劍橋途中拍的田園風光。遺憾的是隔著車窗玻璃拍的,不清晰。這是去年7月我們回去度假遇到的歐洲多國(包括英國)特別幹旱、特別熱;因為同年6月份在丹麥已了解了一些歐洲的旱情,所以對7月份在英格蘭所見已有心理準備。不過,我們去年6月份見到哥本哈根的草地時還是很驚訝的,因為以往3次行程那裏的草地都是綠油油的;就如同你見到我這個帖中King's College裏的草坪感受。
我們今年又回英格蘭了,剛回來,那裏又恢複到正常的夏日,綠草如茵;天氣變化得比翻書還快:-)))。
謝謝新朋友的閱讀點評。我們是先進入Great St. Mary Church內部參觀遊覽,拍了照片30-32,然後從教堂出來後才拍了外觀照片29。
@@@@@@@@@@@
內部照是 Great St Mary ‘s Church, 外部照不是,是 劍橋另外一個教堂。
@@@@@@@@@@@
謝謝交流分享指正。
謝謝新朋友的閱讀點評。我們是先進入Great St. Mary Church內部參觀遊覽,拍了照片30-32,然後從教堂出來後才拍了外觀照片29。
@@@@@@@@@@@
內部照是 Great St Mary ‘s Church, 外部照不是,是 劍橋另外一個教堂。
謝謝新朋友的閱讀點評。我們是先進入Great St. Mary Church內部參觀遊覽,拍了照片30-32,然後從教堂出來後才拍了外觀照片29。
謝謝老朽兄的閱讀分享。你們是逍遙自在遊,我們也是,隻不過我和我先生都是好動的人,喜歡徒步在銜巷中亂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