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承生命之舟:結婚20周年感想
(2008-07-28 17:08:02)
下一個
前言:這是我第一次上網發帖, 是一篇去年手寫的文章, 由朋友打字。
同承生命之舟
-----結婚20周年感想 廣陵曉陽 (9-2007)
初次相識時的人、景、物依然曆曆在目,猶如發生在昨天。但那不知何時悄悄爬上雙鬢的銀發卻又提示著歲月的流失。我和先生結婚已經二十年了。這二十年是豐富多彩,滿了愛與恩典的20 年,也是磕磕碰碰與相互磨合的二十年。
聚散離離知多少
北京的春夜仍帶有寒意。但與朋友聚會的場所卻暖意洋洋,友情濃濃。遲到的他帶著一臉歉意的微笑走來,那就是我們的初識。一周後,我讀書的大學有了他的初訪。戀愛的季節是美麗的。電影院,音樂廳,展覽館,公園,小吃店……,許多地方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那美好的時光似乎又是短暫的。婚後六個月,先生就啟程赴英倫留學。分離雖苦,但都因還是學生,各自忙著學業,時間過得也算快。青春年少的我們,兩年間少不了鴻雁傳書。常用“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豪言壯語相互鼓勵。偶爾也作一兩首小詩表達思念之情。一切仿佛是戀愛季節的延續。
當終於盼到兩年後在英國見麵時,雙方感到既親切又陌生。這是我們第一次兩人住在一起的生活(在中國婚後的六個月,各自住研究生集體宿舍)。久別重逢後的時光是甜美和愉悅的。喜愛英國文學的我一頭紮進了大學圖書館,半生不熟地讀起了英文原著。不久,那些作品中的城堡,宮殿,和莊園開始向我呼喚與招手。趁著離我開學還有一段時間,我便拉著先生一起遊玩。有時,我甚至一人出遊。我那貪玩的個性和不智慧的消費方式很快使先生的獎學金入不敷出。先生是一位很有計劃與節製的人,而我是隨性與無計劃之人,依賴著我那尚未到手但已確定的獎學金。不懂事的我把先生的計劃經濟當成是他的吝嗇,爭議與磨擦就發生了。當磨擦升級時,我會用誇張及聯想的語言去“戰鬥”。而平時安靜寡言的先生在那時“爆發力”也極好,變成了伶牙利齒之人,互不相讓。原本吸引我的先生的微笑成了“笑裏藏刀”,他在我眼裏變成了“笑麵虎”。而我在先生眼中成了“野蠻女”,對我“聰慧明事理”的評價變成了“蠻橫無理”。自私的言語是會傷害人的。而這一切卻發生在兩個相愛的人之間。那時才體會到俗語所說的“相愛容易,相處難”。
就在我們雙方都感到困惑之際,我被英國導師派送到美國做博士論文。分離使先生的好一點一滴呈現在眼前。孤獨、思念與牽掛變成了每月300多美元的電話費,那幾乎是我每月生活費的三分之一。可是先生毫不吝嗇地鼓勵並支持我就這樣與他交通,並購買機票往返於英美之間。那時我真正理解到先生並不是一位“財迷”,而是一位智慧之人,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錢財。我對他充滿了愛和敬意,並在家庭經濟管理中對他充分信任,讓他“能者多勞”。
在這期間,我認識並參加了一個特殊的群體,那就是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所在地DURHAM查經班的朋友們。他們相處時以及對周圍的人所散發出的愛的馨香吸引著我。求知的喜好使我對《聖經》充滿了好奇及探索之心。感謝上帝的恩典,我在參加查經班七個月之後成了他的孩子。信主得救之後的我是那麽地渴望將這個福音與別人分享,尤其是希望先生也得著救恩。為此,我懇切地禱告,“夾著尾巴”做人(為了向先生做一個美好的見證)。雖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先生為我那“得理不饒人”性格的改變感到吃驚。查經班弟兄姐妹的愛也感動著他。先生在我信主後的8個月也接受了救恩。信主後的我們,價值觀更是趨於同化,極少為錢財的分配與使用而爭執。在過去的十年,先生除了按排我們全家每年回中國探望年邁的雙親及其它親人,他也帶領我們每年踏足其它國家。使十八歲的女兒有機會遊覽了跨越4大洲的20多個國家。在遊玩的過程中,也增加了夫妻感情與親子之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那賜愛與恩典於我們的上帝使我們的婚姻更加穩定、和諧和幸福。但我們的“舊我”時而出現,要占主導地位,那時爭執又會發生。信上帝後的主要分歧在於對女兒的教育與培養。女兒是媽媽的心肝寶貝,也是爸爸的掌上明珠。先生和我都懂得女兒是上帝所賜的產業,也意識到智育雖要緊,但靈性和德行教育更重要。培植女兒心靈深處的信仰既是上帝所交托我們的責任,也會使女兒一生受益無窮。在這大方向上我們有共同的看見。但具體實行起來,則不然。先生對女兒極寵愛。也不知他從哪兒聽來的,常對我講一句俗語“女兒要寵著養,兒子要苦著養”。因此,對他來說,寵愛女兒是極其自然與天經地義的事。他將對女兒管教責任推卸於我。當我真的管教女兒時,他又當麵橫加袒護,爭執由此而起。信上帝後,爭吵水平也變得“靈性”。甚至會不適當地搬出《聖經》中的經句來為自己的立場辯護。我常用箴言二十二章六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也不偏離”以及俗語“養不教,父之過”來對付先生。而他用以弗所書六章四節“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來對付我。
聰慧乖巧的女兒很快發現了一個規律:爸爸的袒護是火上澆油。因而終於有一天她對爸爸說:“爸爸,請你不要護著我。就讓媽媽教訓我吧。讓她多說幾句,火也消減了。你越是護著我,媽媽的火氣越大,我受訓的時間越長。”女兒的一番話使我們羞愧難當,共同來到上帝麵前禱告。不再是挑剔對方的不是,而是反省自己。先生意識到愛而不管與過分溺愛會使孩子沒準則,為所欲為。而我也意識到以成年人標準要求孩子是過於苛求和不合理。我們求上帝使我們做一對蒙他喜悅的父母,也求上帝賜智慧知道如何正確的管教女兒,讓女兒知道爸爸媽媽既有慈愛與嗬護她的一麵,也有威嚴與管教她的責任。漸漸地,先生和我都有了改變。他不再當著女兒的麵阻攔我對女兒的管教。我也很少以家長的權威態度強迫女兒聽從,而是增加了許多與她的溝通。如今,女兒已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離開我們住在校園。那根植在她心靈深處的信仰(上帝的同在)使她在獨立生活中知道方向。而我們做父母的則是她永遠忠實的代禱者。如此,我們夫妻雖“空巢”,但不“空閑”。
象往常一樣,下班回到家已是六點鍾左右。看著餐桌上嬌豔的玫瑰以及一盒我最愛吃的巧克力就知道先生沒有忘記今天是結婚二十周年紀念日。而我也為先生準備了一份禮物。兩人換上自己喜歡的衣服,拿出一瓶酒,提著酒杯,伴著玫瑰,自拍了一張照片以示紀念。並立即將之由網絡傳給女兒分享。眼快的她立即看出了破綻,杯中白色液體與桌上的一瓶紅酒顏色不符。她知道媽媽不會喝酒,因而得出杯中是水的結論。我們因此也被她善意地取笑了一番。
祈求恩主讓先生和我有機會慶祝第二個、第三個二十周年。我們的肉體雖一天天的衰老,但在那賜豐富生命的上帝裏,我們卻滿了喜樂與盼望。“To grow old along with me, the best yet to be” (英國詩人 Robert Browning)。
english version of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What a smal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