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燕咿

男人生命的最高點,就是當他抱上自己的第一個兒子的時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女王的子民──閑談英國人

(2005-03-25 11:56:57) 下一個

若論對人類的貢獻大小,世界上的所有民族都算上,我以為沒有誰能蓋得過英國人。不錯,遠有咱炎黃子孫發明了指南、造紙、火藥;近有老美發明了電能、飛機、電腦;但是英國──那個開車幾個小時就能貫穿南北的島國,卻創造了一整套的近代科學、工業和議會民主體係! 除了上帝造人和燧人氏取火,你還能舉出比這更重大的“發明”嗎?本人在英國泡了幾年,卻終究還是沒能看出來,這些女王的子民究竟比其他民族多了哪根筋,居然就在人類曆史上興起這麽大的風浪來。

早就讀過一個笑話,從每個民族找出兩男一女三個人,分別流放在孤島上,過一個月再看發生了什麽事。那些法國人、西班牙人、俄羅斯人表現各不相同自不必說;來到英國人的島上,竟發現那三位女士先生仍舊各坐一隅。一打聽,其中一位抱怨說:先生,你忘記適當地為我們介紹一下了。

到了英國果然發現,無論在食堂餐桌上,還是在火車旅途中,英國人極少主動找你搭話。我這人臉皮薄,好奇心卻重,免不了覺得憋悶。後來交了些朋友,便試圖問個究竟。蘭傑先生解釋說,在多數英國人眼裏東方人神秘得很,他們不知道怎麽同你打交道,怕冒犯了便索性不理。這聽上去有點道理,可為何英國人之間也很少主動呢?朋友阿麗森告訴我,英國人從小受的教育是不鼓勵感情外露的,在陌生人麵前過份流露情緒尤其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另外他們也很不願讓人知道自己的私人情況。在公共場合即使碰到了感覺可以信任的交談對象,也還是擔心談話內容會被周圍的人“overheard”。

但若是據此認為英國人言談拘謹刻板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要論語言的風趣幽默,英國人實在是一絕,幾乎沒有嘴皮子不利落的。長途汽車上座位滿了,司機會指著他自己的位子說:抱歉,這是唯一的空位了。我的同伴說了句:真困,我必須(have to)睡一覺。旁邊一位老者馬上一本正經地糾正:“No, you don't HAVE TO”。老板喬治要他的學生幫忙幹點雜事,布置完了不忘“幽它一默”:這件事不在學位要求裏麵,你們幹不幹都行。我去辦理延長簽證,歸途中在倫敦碰巧看見女王。回來和導師戴維提起,他故作驚訝:是嗎?原來女王也要辦簽證。

有幾天英國天氣奇熱,電視天氣預報裏便加上一行廢話:“Nothing we can do about it. Nothing you can do either”。溫布爾登網球賽期間,梅傑在保守黨內選舉中獲勝,轉播球賽的主持人播送了一串某人贏某人的消息後,仿佛漫不經心地添一句:“John Major won his”,讓人忍俊不禁。

英國的天氣怕是同英國的王室一樣的著名。早聽說英國人見麵談天氣,出門必帶傘。我發現前一句果然不假,每日數變的天氣真的是英國人從不厭倦的話題。後一句則已過時,大概是因為車的普及,也是由於天氣常變,雨來的快去的也快,沒傘也不會淋成落湯雞。導師戴維每天騎車上下班,問他下雨怎麽辦,他若無其事:那就淋濕唄。對英國人批評英國天氣會被視為老生常談,而誰要是說一句喜歡英國的天氣準會引起英國人的興趣,認為你有獨到見解或是有sense of humour。話說回來,英國冬天不冷夏天不熱常年濕潤的氣候也真的沒什麽不好,不僅滋養了從蘇格蘭到英格蘭漫山遍野四季常青的綠茵地,也造就了英國女孩子秀美的肌膚和體形,與北美大陸從景到人一色的粗曠風格截然兩樣。

轉了十幾個國家,發現還是英國最有資格號稱禮儀之邦。對咱們搞“五講四美”提倡的那些禮貌詞匯,英國人幾乎是從不離口的。有些禮貌細節與其它西方國家差不多(雖然咱老中往往忽略),如避免打斷別人說話,避免穿過別人視線,等等。進出門時前麵的人要為後來的掌門,這在其它西方國家也可以見到,而在英國幾乎沒有例外的,就好像有這麽條法律似的。常常見到後邊的人還在五米開外,前邊的人就把著門等候,於是後邊的趕緊加快腳步。我覺得這體現了一種時刻為他人提供方便的心態,絕非小事。英國人說“謝”字的頻率顯然也最高。有時你為連續幾個人把門讓路,就會接連聽到“Thanks”,“Cheers”,“Ta”幾種不同的“謝”法。初訪英國的人,若聽到英國人稱你為“love”,不要自作多情,他大概對誰都如此稱呼。

有人說英國人待人冷淡,但我覺得他們不過是不象某些老中老美那樣跟你“自來熟”。要論與人為善,英國人往往有過之而無不及。記得剛到英國不久,有一次我去買長途汽車票。我自己事先沒計劃好,想順便多去幾個地方又想省錢省時間,所以三番五次來回改主意。每改一次售票小姐都按我的要求查出並寫下相應的換車地點、時間和票價。這要在國內恐怕早把我打出去了,可這位可敬的小姐臉上始終帶著笑,還不時地插科打諢逗你樂。還有一次,我停車一小時剛過了兩分鍾,停車場門衛遞過電腦打出的賬單,我正沮喪不得不付兩小時錢了,可他一臉寬厚地說:簽個字,我隻收你一小時的錢。我這邊千恩萬謝,他則得意地笑笑:寄我一張聖誕卡就行啦!

人說天堂裏的警察是英國人(另一句是“地獄裏的廚師是英國人”),我看此說可信。那些呢稱“bobby”的英國警察真的個個都象謙謙君子。馬路上常見成雙成對的男女巡警,隻帶話機不帶武器,給人一種親切感。難怪新年夜狂歡時,向警察送“free kiss”的人最多,把警察帽子都擠掉了。在英國開車三年,兩次因違章被警察拿住,均獲寬大處理“教育釋放”。

二戰中麵對納粹狂轟濫炸,英國百姓仍然排著隊進防空洞。這種紀律性當然是在平時就養成的。郵局裏許多窗口,但永遠隻有一條隊伍,隊伍頭離窗口清清爽爽一米多遠。周末晚上等候進入夜總會的隊伍可以排出上百米,那些身著超短裙之類室內裝的少女少男們耐心地佇立在寒風裏,等候按防火要求控製人數的門衛放他們進場。參加遊泳俱樂部活動,在管理員安排好遊泳設施前,大家就在遊泳池邊坐成一排靜靜等候。有時候英國人循規蹈矩得有點“迂”,劇院裏很多好位置空著,但即使開演以後也沒人挪動,這可便宜了我和我的法國同伴。一場“基度山伯爵”六個小時,我們倆在全景劇場裏坐遍了前後上下各種角度。

守紀律的深一層含義是合作精神。同咱中國人的聚會上大人磕瓜子小孩滿場串一片“生動活潑”大異其趣的是,英國人聚會時台上台下配合默契,或靜或狂全場呼應。我曾湊趣去上交誼舞班,跳交誼舞最怕到場男女人數太不平衡,沒想到主持人有辦法,隔一陣就隨機地“勒令”幾個人下場把舞伴讓給別人,被點到的人哪怕是帶著情侶來的也乖乖從命。

雖然還是50國英聯邦的盟主,雖然還是西方第二軍事強國,今日英國的地位比起當年“日不落帝國”來一落何止千丈。英國老百姓對此口頭上泰然處之,心裏(我猜測)怕不盡然。我問到的人都聲稱對大英帝國時代決不懷念,但在具體問題上卻不時流露出一絲半縷的帝國心態。比如有幾位先生曾對我談起他們不讚成英國在歐洲一體化方麵走的過遠,更懷念當年與散布全球的英聯邦國家的緊密聯係和“自由貿易”。經常有人問及香港回歸後的前景,在官冕堂皇的關心背後,不難覺察到一種酸溜溜的心態。某些人的曆史知識真不算差,知道香港150年前幾乎是個荒島,還知道香港島當年是被永久割讓而不是象新界那樣被租借的。對於這種發問,我總是盡量給一個較“personal”的回答,告訴他們我認為中國政府決不會傻到去損壞一個如此繁榮而重要的經濟,英式的經濟和司法體係會被大致沿用下去,汽車仍然會靠左行! 如果對方真有興致,我還會提醒一下,使英國得到香港的那場戰爭叫什麽名字。蒂姆是位對中國人極友好的朋友,但說到香港回歸也似有無限感慨,他認為香港是英中兩種文化結合的成功典範,而九七之後這種結合怕是要終止了。我在表示理解之外,也請他理解中國人民在百年屈辱之後的民族情結。那天我和他之間發生了我們數年友誼中唯一一次爭執。

英國與近鄰法國在民族性上相映成趣。有一次我問法國人,你們隻服一年兵役軍隊怎麽能有戰鬥力。旁邊的英國人馬丁趁機挖苦說:“哪裏用得著他們戰鬥,出了事自有我們英國人出來收場。法國人隻會宣戰,然後……”他做了個舉手投降的手勢。法國姑娘娜塔麗故作不依不饒:你傷害了我的法蘭西自尊心!看看你們國家當年到處侵略如今已經垂死了。野蠻的英國人燒死了我們的聖女貞德……我也幫腔:還燒了我們的圓明園。馬丁一見遭到夾攻索性耍賴:我們英國又濕又冷,我們就是喜歡點火……

相對來說英國人不很“愛國”,從沒聽過英國人象法國人或是加拿大人那樣聲稱自己國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倒是聽到過有人直言不喜歡自己的國家。但這並不妨礙英國人在國家利益麵臨威脅時團結一致奮不顧身,遠如不列顛之戰,近有福克蘭群島。這是一個“曾經滄海”的民族,也是一個有著貴族氣質的國度。據說培養一個真正的貴族需要三代人。英國作為世界上的“貴族”國家已有三百年。暴發戶的矯情與虛榮早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平常心態、務實精神、寬容風度,當然也有一些惰性。

我在青少年時代遷徙數省,本來就沒有確定的家鄉觀念。客居英國僅5年竟滋生了一種類似第二(或第三第四)故鄉的感覺。盡管出於實際原因,我沒有選擇移民英國,但在感情上,我沒法不懷念湖區峰區威爾士那秀美宜人的景色,懷念鄉村pub裏那種醇厚久遠的氣氛,懷念字正腔圓不播廣告的BBC電視,甚至懷念英國公路上明白醒目的路標……

走進郵局欲給在英格蘭的朋友寄一張卡,隻聽中年營業員一聲感歎:England! What a nice place to send a card!

我還他一個會心的微笑。

(1997年寫於加國安省密西沙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