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班牙,一個崇尚藝術的國家 ----- 西班牙遊記(1)

(2008-09-07 17:17:59) 下一個

(一)西班牙, 一個崇尚藝術的國家

(西班牙的美術)

如果你去歐洲旅遊,而你又喜歡美術,那末西班牙是一定要去的首選國家之一。而西班牙幾乎所有最好的美術館和名畫精品都在馬德裏和巴塞羅那。這次我們夫婦二人西班牙七日遊,就是集中在這兩個城市,大約每個地方三天半。

說起世界知名畫家,人們很自然首先想起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 或是 法國 18 , 19 世紀的新古典主義畫家和印象派畫家安格爾,莫奈等。卻不知上帝卻也鍾情於西班牙,讓這塊獨特的土地和與眾不同的民族培育出 6 位畫壇奇才怪傑,他們都是世界大師級的畫家,而且每一位都可以列入世界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三十名畫家名單之中。他們是:

委拉斯貴茲( Velasquez ), 1599-1660

戈雅( Goya ), 1746-1828

格列柯( El Greco ), 1699-1773

畢加索( Picasso ), 1881-1973

達利( Dali ), 1904-1989

米羅( Miro ), 1893-1983

其中頭三位委拉斯貴茲,戈雅和格列柯都是 17 世紀至 19 世紀初的古典畫家,他們的主要畫作和生活都在馬德裏或附近。他們的最偉大和最主要的作品都在馬德裏的普拉多美術館展出。而畢加索,達利和米羅卻是 20 世紀最知名的三位現代畫家,而他們三位的成長,成名都是與巴塞羅那分不開的。他們的作品分別在畢加索美術館,米羅美術館和達利劇院美術館展出。畢加索和米羅美術館在巴塞羅那,而達利劇院美術館位於巴塞羅那北郊 130 裏的 Figueres 。 Figueres 是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故鄉,達利成名後在此親自設計建成了達利劇院美術館,現成為西班牙僅次於普拉多的第二受歡迎的美術館。遺憾的是由於時間關係,此次我們失去了參觀那裏的機會。

從這六位繪畫大師的分布, 可以看到一個十分明顯而有趣的事實:馬德裏和巴塞羅那是兩個明顯不同的城市,馬德裏代表了古典的西班牙,而巴塞羅那代表了現代的西班牙。這一區別也可以從其他方麵明顯看出,比如建築風格,人文,曆史,地理位置等等。

我們先去的馬德裏。馬德裏的旅遊中心在太陽門廣場,而藝術中心是三個有名的美術館區 --- 普拉多美術館,瑞內索菲亞國家藝術中心和提森波尼米撒美術館。稱為藝術金三角。這三個美術館是馬德裏旅遊最值得看重點項目。普拉多美術館又以其高質量的古典繪畫收藏列於首位。它也是世界最著名四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盧浮宮,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和普拉多美術館)之一。

如果說法國巴黎的盧浮宮和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像藏滿各種寶藏的大山,深不可測,那末普拉多美術館就像一個最精美的寶石展覽館,幾乎每一件收藏都是世界繪畫的精品。它收藏的世界一流大師級畫家的作品數目之多是任何其他美術館不能比擬的。比如:

· 委拉斯貴茲 ---50 幅

· 戈雅 ---100 幅

· 格列柯 ---35 幅

· 提香,魯本斯,倫勃朗,丟勒 等畫家的收藏多於世界上任何一個美術館。

如果你是一位美術愛好者,特別是古典繪畫愛好者,花一整天的時間在普拉多都不多。順便說一句,普拉多美術館星期日免費開放。我們就是周日去的。星期一休息。


西班牙馬德裏 ---- 普拉多美術館 (正在翻修,木板擋住了一排著名畫家的塑像)

有幸的是曆史上絕大多數西班牙國王和君主都崇尚藝術而且知道保護藝術,普拉多美術館就是由西班牙皇室發起建立的。 1819 年美術館開放時就稱為“皇家普拉多博物館”。普拉多的藏畫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西班牙各代王朝和政府都成功的保護了西班牙的三個國寶級畫家 (委拉斯貴茲,戈雅,格列柯)的主要作品沒有流失到國外。第二,從 15 世紀開始, 西班牙的若幹國王都極愛好美術收藏。他們利用西班牙強盛時期的財力,到意大利等國購買了成批的名畫。 不像法國和英國利用自己強大的軍事和統治力量強行掠奪他國的藝術品,普拉多的外國繪畫主要是王室花錢購買的。雖也有趁人之危之時,但大多是正當交易。 西班牙的國王們愛好美術,不僅表現在收集大量名畫上, 他們還將最有名最好的畫家收到宮裏做為宮廷畫家。例如,菲利普四世(在位 1621-1665 )獨具慧眼將委拉斯貴茲邀請入宮,並兩次派他前往意大利購畫,從而使普拉多增加了大量委拉斯貴茲和意大利提香,丁托列托等大師的繪畫收藏。國王卡洛斯四世(在位 1788-1819 )雖是昏君,且長相很醜,卻也能讓戈雅為他的宮廷畫家,並能容忍戈雅將他及皇族的麵目真實錄下並流傳於世。

在普拉多你會發現另一個有趣的事:世界上從沒有任何一個著名美術館(專人美術館除外)將一個或多個畫家紀念雕像立於館外廣場。普拉多是唯一的例外。 正門外廣場上是委拉斯貴茲的全身坐像,姿勢極為瀟灑。 側門外則是戈雅的立像,高大而自信。令人遺憾的是,我們這次參觀普拉多正趕上它的整個前麵在整修,博物館正麵的十幾個其他著名畫家的立像都被遮住了,幸好委拉斯貴茲像隻遮住了底座,還勉強可以照相留念。  


 普拉多美術館正門外的委拉斯貴茲象

 

普拉多美術館側門外的戈雅像

委拉斯貴茲是西班牙人公認的 No.1 畫家,我也這樣認為,並且極為喜歡他的畫。但本人筆拙,不知用什麽詞來描述這位大畫家, 隻好引用一位評論家的話:“委師雖存於十七世紀,卻於寫實主義繪畫上已登至世界畫壇巔峰。其雄渾樸實之筆觸,磊磊落落且又洋洋灑灑,幻化作堅實具體的自然物象;畫境光明肅穆,意切情真,堪稱令西班牙現實,曆史,神話一歸永恒。尤以精湛深刻之肖像名作《教皇英諾森十世》為畫種立無法逾越之標杆,遂令本國後世畫家改弦易轍,再不於此道上與之競短長。偉哉委師,大家風範,光耀千 古!” 委拉斯貴茲的最有名的畫 90% 都在普拉多。我們倆整整花了一下午在普拉多,主要就是看他的畫。在他的最有名的《 Las Meninas 》(中國譯作“侍女”)畫前,久久不願離去。這幅 3.18X2.76 米的巨畫,實在是太棒了。它的布局,層次,背景,光線,色彩,每個人物的表情。。。都是那麽和諧。無怪乎西班牙將這幅畫定為國寶級文物。我也喜歡同室展出的委拉斯貴茲的肖像畫《侏儒》。當你看他並琢磨他在想什麽的時候,你會突然覺得,他也在琢磨你,好像在想“你別那麽看我,別看不起我,你也沒什麽了不起。”
 委拉委拉斯貴茲 《侍女》


委拉斯貴茲 《侏儒》

在普拉多美術館,另一個最受歡迎的是戈雅的一對名畫《裸體的瑪哈》和《著衣的瑪哈》。這兩幅畫的是同一年輕女子,同樣的臥姿,同樣的布局,同樣的大小, 唯一的不同就是一個是裸體,另一個穿著衣服。 關於這兩幅畫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不像意大利和法國,在西班牙的古典繪畫史上,由於宗教勢力的幹涉,極少有裸女畫作。這位大畫家戈雅偏不信邪,公然向宗教裁判所的禁令挑戰,畫了《裸體的瑪哈》。當然立即受到宗教勢力的反對,宗教裁判所命令他不許畫裸體女子並收回該畫。戈雅力爭無效,氣憤之極,所以又畫了第二幅《穿衣的瑪哈》,與《裸體的瑪哈》同時展出,意思是說“不讓畫裸體,我隻好給她穿上衣服,但畫好的絕不收回。”杖著他是宮廷畫家,反對派拿他也沒辦法。

 
戈雅 《裸體的瑪哈》
 

戈雅《穿衣的瑪哈》

畢加索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也是西班牙的驕傲。但當我第一眼看到位於巴塞羅那老城的畢加索美術館時,真不敢相信,它的外觀競是如此之舊,坐落於舊街古巷之中。如果沒有事先的 HOME WORK 以及路標指引,就是走到門口我也不會認出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畢加索美術館。但走進館內之後,才大吃一驚,它的內部裝璜和設施絕不亞於任何一家現代美術館。本人美術細胞並不多,僅僅業餘愛好而已,尤其對現代美術。對畢加索的作品,大多不甚了了,因此不敢多說。參觀之後,僅有兩點印象深刻。 第一,巴塞羅那的畢加索美術館的展品,大多數是他青少年時期在巴塞羅那和馬德裏的作品。那時他的畫全部都是古典油畫畫法。 當他十六,七歲的時候,他油畫技巧已經達到了頂點,我們從館內的展品來看,真是可以和很多古典大師的油畫相比。後來當他是馬德裏美術學院一年級學生時,就認為大學已經不能給他什麽新東西了,於是他天天到普拉多美術館去臨摹大師們的作品。在 19 歲時,競放棄大學學習,隻身前往法國蒙馬特,在那裏為他終成 20 世紀最偉大畫家打下了基礎。第二,畢加索的晚年,喜歡模仿過去古典大師的作品,然而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完全變成了畢加索風格的創新作品。最有名的兩個是委拉斯貴茲的《侍女》和馬奈的《草地上的野餐》。在巴塞羅那的畢加索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內容之一就是將他 76 歲時模仿改造的委拉斯貴茲的《侍女》共 44 幅畫集中展出。在此你可以欣賞到畢加索對畫中小公主,侍女,女侏儒,宮女,以及畫師(委拉斯貴茲自己)的各種各樣的理解和變相畫法。如果你先去馬德裏普拉多美術館觀賞了委拉斯貴茲的《侍女》原作,再來巴塞羅那畢加索美術館看這 44 幅變奏畫,那真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在這展室中,還有一個電視屏幕係統反複循環講解委拉斯貴茲和畢加索二人作品的相關與區別。

 
小巷中的畢加索美術館

 
畢加索筆下的《侍女》

盡管巴塞羅那是畢加索青少年時期成長以及學習美術繪畫基礎的城市,也是目前西班牙收集他的作品最多的城市,但是畢加索的最有名的代表作《格爾尼卡》卻陳列在馬德裏的瑞內索菲亞國家藝術中心,並成為該美術館的鎮館之寶。這幅 4 米高 9 米長的巨作,是畢加索為紀念在德國法西斯飛機轟炸中無辜慘死的 1654 名西班牙平民而作,是畢加索一生主持正義,追求人類和平精神的代表作。當我們一走進它的展室,就立即為之震撼。這也是到馬德裏旅遊的每一個人必看的一幅畫。

 
畢加索 《格爾尼卡》

在結束關於畢加索的話題之前,應該介紹另一個在巴塞羅那與畢加索有關的旅遊景點 --- 四隻貓俱樂部,現在的四隻貓餐廳。這是一個在 1897 年成立的一個文化沙龍,主要成員是年輕藝術家和文化界知識分子,每天下午在稱為“四隻貓咖啡館”的地方聚會,因此稱為四隻貓俱樂部。 1898 年, 18 歲的畢加索參加了這個俱樂部,在此接觸了解了當時許多新的藝術思潮,並逐漸成為俱樂部的主要成員。畢加索並為該咖啡館設計畫製了一個菜單,由於他後來的大名,該菜單圖案沿用至今。四隻貓餐廳位於巴塞羅那老城市中心的一個很小很小的一條胡同中,我和老伴二人費了一番功夫才找到它。看起來很普通的鋪麵,很小的字體寫著“ 4 CATS ”,一點也不招搖,好像並不歡迎光臨。也可能我們去的時間不對,雖是 OPEN 時間,裏邊一個顧客也沒有。本想在畢加索大師活躍過的知名咖啡館用一頓餐的我們,也沒了興趣,結果和大多數遊客一樣,在門口照了一張相便離去了。

巴塞羅那是現代派大畫家米羅 (1893-1983) 的故鄉。米羅待在有了高迪和畢加索的巴塞羅那是委屈了一些,遊客們一般都是先參觀了高迪的建築和畢加索美術館,然後才想到米羅。我也是。但是看了米羅美術館,我對他的畫和他本人卻是越來越喜歡。米羅美術館(圖)位於猶太山區,緊靠 1992 巴塞羅那奧運會體育中心。它是世界上收集米羅作品最全的美術館,有 300 多件。米羅的畫大多是由一些鮮豔色彩的各種形狀的東西和線條組成的。看多了這種畫,你會發現米羅的畫給人一種超現實的歡快,喜悅,幽默的感覺。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圖案,如一個三角形,加上幾條線,也能表現出一種熱情的活力。米羅給巴塞羅那人民留下了很多東西。在巴塞羅那的西班牙廣場附近,有一個沒有圍牆的小公園,本來就是一塊綠地,供附近居民休閑。但後來在其一角豎立了一根米羅設計的 20 多米高的巨大的雕塑,並改名為米羅公園,以此吸引遊客,名氣大增。如對米羅作品感興趣的話,值得去看看。在巴塞羅那最熱鬧的大街蘭布拉大道( La Rambla )上,有一個米羅設計的彩色圖案人行道,去逛蘭布拉大道時,別忘了上去走走。就在這個米羅人行道旁,你可以發現米羅為一家日本雨傘店設計的廣告招牌:一條卷曲的龍,背上一把日本折扇,下掛一把雨傘。


 米羅設計的人行道


巴塞羅那猶太山上的米羅美術館


 巴塞羅那 米羅公園的巨型雕塑,米羅作品

另一個小事值得一提。 馬德裏有一個地鐵站叫“委拉斯貴茲站”,一條大街叫“委拉斯貴茲大街”。也有一個地鐵站叫“戈雅站”,一條大道叫“戈雅大道”。在馬德裏市中心最大的公園雷提洛公園內有一個專門紀念委拉斯貴茲的大房子,稱為“委拉斯貴茲宮”。以此足以看出西班牙人民對藝術的崇尚和對美術大師的懷念和崇敬。 似乎其他國家還沒有以畫家命名的大街或地鐵站。起碼我還沒聽說過中國有“齊白石大街”或“徐悲鴻車站”或類似的名稱。

對西班牙所有的美術館我最不滿意的事情是館內都不許照相。 法國的美術館全讓照,用閃光燈也不管。所以盧浮宮裏的蒙娜麗莎每天要麵對上萬次的閃光燈照射,這應該也算是一項世界之最了。 美國美術館內也讓照相, 但不許用閃光燈。結果這次旅遊看到了近百張世界頂級名畫,卻連一張紀念留影也沒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