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7 (117)
有衛生機構得出結論,一般的中產階級男性退休之後比女性更容易感到孤獨,出現抑鬱、易怒、偏執等心理症狀。
我們這裏說的中產階級的男人,都是收入不高但是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十年的好男人,他們雖然不是專家學者,不是高科技人才,但是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內心有一股激情,而激情的來源就是在不斷麵對困難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需要開動腦細胞的智慧和能量,每天都感受著完成任務之後成功的喜悅,都有不一樣的內在的充實。
一旦退休了,激情沒有了,這些成就感一夜之間都沒有了,所以容易孤獨。我想,這是中產階級的性質帶來的後果。高科技的專業人才和專家學者,退休之後在家就可以在線上班賺錢,有孤獨感的人很少。而中產階級的男人,退休後在家創業很難,所以孤獨,想去世界各地旅遊又沒有那樣的經濟實力,他們周圍的華人很少,離華人社區中心很遠,身邊朋友很少,隻能蝸居在家,也因此容易導致由孤獨產生的疾病。
我看到很多中年才有幸移民美國的華人,很快找到工作,從每月一千多元到兩千多元,到了退休年齡,每月有三千多元,年收入四五萬多元,成了中產階級。但是英文一直不太好,一旦退休了,就在家看電視劇,刷微信,每天都跟著微信群的信息滿天飛,很多朋友圈天天早上都是勵誌的心靈雞湯,好像大家心態很好,其實那大多是孤獨的表現,生活充實的人,不會一天到晚刷微信,他有激情學習新事物,比如養花、種菜、寫作,畫畫,參加各種社區活動。
有位在美國的退休的67歲華裔朋友,妻子已經去世,兒女在外,他住的獨立屋是原來和妻子買的,現在隻有自己住。他在原來的企業上班還是小工頭,有點成就。退休了,激情也沒有了,他不會寫文章,但是他很喜歡轉載別人的文章,一直發在朋友圈裏,幾乎沒有人理他。他覺得朋友看不起他,就得了憂鬱症,整天胡思亂想。如果多幾個人回複他的微信,也許他就不會孤獨。於是他加入很多微信群,不料群裏的人好像都是哲學家,各說各的,沒有看到誰和誰在真正溝通,還是很無聊,仍然找不到心靈的慰藉。外州的兒女讓他搬過去一起生活,但他不喜歡兒女住在一起,想就這樣讓自己一年年老去,待到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再說吧。他不喜歡養花種菜,沒事追劇或者睡大覺,生活沒有規律。但不料有一天,他的身體右側忽然麻木了,站不起來,斜著身子倒在地上,但腦子還是很清楚,好在那天剛好有朋友打電話給他,手機就在他身邊,還能用左手接電話,對朋友說了自己的症狀,朋友有醫學知識,知道這是小中風,馬上送到醫院急診,醫生發現他的血管裏有血栓,開了阿司匹林等處方藥,回家之後他老老實實按照醫生的要求吃藥,平時多休息和活動,後來就不再出現中風了。像他這樣的好男人,應該找個老伴......
最近博文:
到了退休的年齡,有錢有閒的一定要有情趣,有愛好。不管男人還是女人,找老伴都想找能和自己一起健健康康的,快快樂樂的一起老去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