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7 (117)
昨天就去了一趟中國城某銀行,這是我從去年2月疫情開始之後第一次去中國城。我的預約是上午10點,我9點15分出發上高速,也是疫情之後第一次上高速。
我估計要40分鍾才到中國城,一路上暢通無阻,20分鍾就到了。以前在早上到中國城,都要40分鍾左右,沒有想到現在車這麽少。看來因為疫情,出門“辦事”的人少了。
提前25分鍾到銀行,外麵很冷,我想是否可以進去暖和一下,但是當我走向銀行大門的時候,守門的門衛就在距離我十幾米左右的地方對揮手我說,10點才開門,好像怕我靠近他似的。我隻好回到汽車,在車上呆一會兒,覺得挺無聊的,就下車走走。
早上10點以前的中國城,總是冷冷清清,除了幾家賣糕點的餐館之外,幾乎都還沒有開門。記得去年夏天因為騷亂導致中國城成為“木板城”鬼城,現在已經看不到了。我的心和中國城的早上一樣空空蕩蕩,一年沒有到這裏,華埠的街道和建築一點都沒有改變,華埠的早晨,永遠是沒有人氣。
好不容易盼到10點進入銀行,還是那些熟悉的辦事人員,還是那些櫃台和分割的工作間,我是預約一位在工作室的辦事人員,工作室很明顯地有了內外之分,長方形的辦公桌上豎起了一片玻璃牆,把員工和顧客隔開,隻剩下一條縫可以塞進你的資料。
其實這種隔離很常見,很多商店都是如此,如果是買東西沒關係,很簡單,但是和銀行工作人員交流就不同了,以前可以和辦事人員一起翻開資料,查閱電腦,辦事人員和顧客可以沒有裏外區分,現在顧客看不見裏麵了。我有一些問題還沒有問清楚,也就算了。疫情太嚴重,他們能堅持上班就很不容易了。
有的公司直到現在還是在家辦公,但是你要看是什麽性質的公司,比如有的保險公司也在家上班,顧客找上門去,才知道沒人。我的一位朋友對我說,他換了汽車保險,就是因為他要辦理新車保險,但是他原來保險公司沒有開門,於是他就幹脆把原來的一部車和房子保險都退了,換了一家有開門辦公的保險公司。
世界在變,疫情卻不變。疫情之下如何生存和發展?的確是一件非常值得去研究的大事。現在的很多服務單位,對顧客是越來越沒有耐心。生怕多說一句話,多呆一分鍾染“毒”上身。政府部門的很多單位,直到現在還是在家辦公,積壓的文件堆積成山。去年初我申請的一個case,原來說一月之內答複,直到現在還沒有答複,我問他們,回答說,還在排隊之中。沒有辦法!
很多事情該辦的辦不了,比如疫苗。據說很多部門現在對疫苗的分配還是一團亂麻,都是臨時決定的。一方麵,大家預約打疫苗要一個月以上,有的還預約不上,不知到哪裏排隊。另一方麵,政府到的疫苗卻大部分還在倉庫裏。我們不知道這是什麽原因?但是我知道,在中國打疫苗效率高得多,在關鍵時候,醫護工作人員是沒有什麽周末休息的,所以快得多。在我的老家漳州幾乎沒有病例,醫護人員早就打過兩劑疫苗,一般民眾都要接受核酸檢。
美國和中國不同的是,美國人要工作也要度假假,不管是疫情多麽嚴重,照樣休假打高爾夫球,照樣到夏威夷度假。日子總是要過的,怎樣過才能過得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個人似乎都在尋尋覓覓地找這個答案,卻不知道答案在哪裏?我們與正常生活的距離,變得越來越遠。
最近博文:
疫情逼著大家提前全身心進入數字化時代了。
謝謝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