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
2017 (117)
大家都知道“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句話,但是我不清楚出處,搜索了網絡,倒是有一部影視劇《自古英雄出少年》是由青鳥電影製片有限公司於1983年出品,由牟敦芾執導,郝勇、張小燕、胡益林、呂立、任剛、李殿芳等領銜主演。 主要講述清朝鹹豐年間,四川“天地會”的一群少年英雄,曆盡艱險,機智勇敢地消滅了追捕他們的清廷高手的故事。
說實在話,我對是否看過《自古英雄出少年》這部電影?記不起來了。我是在看李連傑表演的一部影視劇裏看到這句話的,好像是《少林寺》吧。李連傑在他9歲時,被選入什刹海體校少年武術隊學習武術,他練功非常刻苦 ,人也特別聰明機靈,對武術的悟性很高。1975年,12歲的李連傑就獲得全國武術成年組全能冠軍。我想在中國曆史上,有很多像他那樣的少林寺英雄。
我很好奇,為什麽古時候沒有人會寫出“英雄出少年”這詩句呢?我找遍古詩,竟然沒有“英雄”這兩個字,也許那些英雄好漢是用其他的詞匯來表達。詩人寫的英雄,是具體的,比如王維的古詩《少年行四首:其一》“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係馬高樓垂柳邊。
王維筆下的少年遊俠,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古代少年英雄,他們年紀輕輕就金戈鐵馬,奮戰沙場。“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隻似無。”【《少年行四首:其三》】。“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七歲就寫下了《詠鵝》,讓後代傳唱不衰;秦國神童甘羅,十二歲做了宰相,讓世人驚歎不已;三國時的周瑜,十三歲官拜水軍都督,統率千軍萬馬。
今天,在中國人的時代舞台上,又出了一個英雄少年,他就是不滿17歲的林昀儒。在北京時間8月25日晚間舉辦的乒乓球捷克公開賽單打決賽中,他以4:1戰勝德國名將奧恰洛夫獲得冠軍。
林昀儒來自台灣,在最近的T2聯賽上,他能連勝馬龍、樊振東奪冠,足以說明他的成長速度。有球友評價,他打球特別有天賦,攻防轉換,特別流暢,可以和馬龍媲美,有馬龍的風骨。正反手很均衡,有靈氣,看他打球,起手收手之間,如行雲流水,既規範又自然,賞心悅目。在場上,喜怒哀樂,不露於形,輸球贏球間,寵辱不驚,少年老成,頗有大將之風範。
在林昀儒的粉絲群裏,有幾段留言值得深思,有位@suqi-0895留言:我並不感到高興,因為台灣人十個裏找不到一個把你當同胞的。而且可以說,世界上最恨中國的就是大多數台灣人!
於是有位叫男人Y_TW的朋友回複@西北望射天狼2015:“你狗屁。我就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全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我就去過28個。你成天盯著民進黨看,是把國民黨支持者當成死人嗎?”
可能是有些留言刪除了,我們不知道爭端是從何而起?但是我們都可以看到這是中國大陸朋友和台灣朋友爭端的原因,可能是一位大陸朋友說林昀儒是台灣人,台灣人不把中國大陸人當同胞,所以高興不起來。另一位台灣朋友就罵這位大陸朋友“狗屁”,你把我們台灣人看扁了!我走遍祖國山河,你呢?別成天盯著什麽什麽的黨啊,我就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暫時不評論以上得爭端,我們回到 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個話題 ,林昀儒就是王維筆下的少年英雄豪傑。中國把乒乓球當成國球,十四億人口培養出來的世界冠軍,當今除了許昕之外,幾乎都敗在他的手下。技術全麵、思維敏捷、防守穩健,進攻迅猛,線路清晰。就像一個人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智勇雙全,無堅不摧。台灣的乒乓球訓練環境比內地差多了,如果林昀儒在中國大陸訓練的話,他的水平肯定更高更穩定,所以,林昀儒絕對是一個天才少年,少年英雄。
台灣的少年英雄,然道不是中華民族的少年英雄嗎?為什麽還有中國大陸的朋友高興不起來?還要把對台灣同胞的偏見發泄出來?什麽最恨中國人的就是台灣人?這話也說得出口,被台灣朋友罵“狗屁”活該。
台灣運動員戰勝中國大陸運動員,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高興,不要說什麽台灣運動員威脅來了,來了更好。在英雄舞台上,人們都為自己的祖國英雄驕傲自豪,台灣不是中國人的祖國嗎?在體育運動中,我們為台灣運動員戰勝中國大陸運動員喝彩!為他們獲得世界冠軍喝彩。這是台灣的勝利!也是中國的勝利!
最近博文:
你把幾個評論就當成全體大陸人,你自己又好在哪裏
想象的空間 發表評論於 2019-08-29 21:19:04
大陸人的心靈就跟CCTV一樣,不斷地放大台灣的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光是茶葉蛋從17大搞到了
19,就沒有放過自己的意思,現在又多了一個榨菜(?)的問題。試想如果中國人說美國人喝不起
咖啡,美國人會有任何的反應?真是見鬼了。
19,就沒有放過自己的意思,現在又多了一個榨菜(?)的問題。試想如果中國人說美國人喝不起
咖啡,美國人會有任何的反應?真是見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