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八十年代(十一):終於有了一個家

(2019-08-03 17:45:11) 下一個

我現在的年齡,正是父母八十年代的年齡,但是比起八十年代的父母,我是問心有愧。

    文革十年,教會關閉。1969年我們全家下鄉,1979年父母從南靖山區回到龍海石碼落戶,恢複教會活動,但是當時教堂被縣工商局和稅務局使用,要等到他們搬走我們才可以使用教堂。所以,那時石碼沒有我們的家,

     沒有教堂怎麽辦?就先用幾個教會的弟兄姐妹的家做敬拜。其實在我父母回城之前,教會的弟兄姐妹都已經自發聚會禮拜了。神的仆人回來了,自然要回去主持教會活動。

     我父母在石碼沒有家,要住在哪裏呢?住在我們漳州的家。我們在漳州有一座1978年新蓋的兩層樓房,牆體水泥框架,地板天花板是水泥預製板。那時文革剛剛結束,很少人能蓋樓房,是靠我在海外的親戚財力支持的。總共120平方米的使用麵積,原估計是5000元人民幣,結果花了上萬元。有關這座樓的故事,在我的《土樓歲月》就有一章詳細記載。

    在漳州這個家裏,有我的父母和在漳州學習工作的兄弟姐妹家庭。我父母每個周日早上就搭乘最早的客車到石碼主持禮拜,下午還有教會其他活動,傍晚才回到漳州。漳州到石碼20公裏,因為是舊公路,坐客車單程要一小時。

    我父親是1914年出生,我母親是1918年出生,到了1980年,我父親是66歲了。66歲在美國就退休了,在中國就更不用說了。但是我父親是為神侍奉,所以還是要繼續工作。

    不止是周日我父母要到石碼,平時有事還要去龍海找統戰部幹部,解決教會複會的問題。比如,教會的一些財產在文革中被沒收,需要找回。我記得最清楚的是教會的一口大鍾在文革中被拆下,後來不知被扔到什麽地方,還是被我父親討回來了。現在這口大鍾還懸掛在石碼禮拜堂的鍾樓。

    我記得我的父母身體都很好,精力很充沛,我真的忘不了他們得過什麽病?也就是感冒而已。看來還是神的眷顧,才使我父母有這麽健康的身體為教會工作。

     我在海澄工作,每周六休息就騎自行車回到漳州,周日或者周一再騎車回到海澄。海澄到漳州要騎2個半小時。海澄到石碼隻有5公裏,平時如果要到石碼找朋友,我都隨時可以去,晚上也常常借居朋友的家。

    我借宿的是一位姓高的朋友的家,原來在華安水電當電工。他的家是在一座騎樓的後半部分的樓上,就那麽一個12平方米的單間,他們有幾個兄弟,他就分到這個單間。他在單位有宿舍,平時這個房間沒有用,就把一把鑰匙給我,我隨時可以進去休息。最大的問題是如廁難,要到外麵的公共廁所,非常的麻煩。

     石碼的騎樓是民國年代建的,都沒有廁所,有廁所的話也是讓汙水流到水溝裏,而地下的水溝常常堵塞,廁所可以解決小便,不可以解決大便的問題。這種狀況對全城的衛生造成很大的影響。你走在一些街頭巷尾的旮旮處,常常有莫名其妙的垃圾包出現,非常的臭。石碼有的垃圾堆放點是固定的,設在那些有空閑地帶的角落裏。但是,石碼那麽擁擠,還能有多少空閑地帶呢?離垃圾箱十幾尺之外,往往就是居民戶,他們一天到晚都要承受垃圾的汙染。還有公共廁所也是這樣,每天都有抽糞的大車把廁所裏的糞便抽走,那個臭味實在令人惡心。

    1981年,教堂歸還教會,我們在石碼有了家,教會有了聖殿。但是,原來教堂後麵一塊空地被工商局蓋上平房,裏麵住著工商局一位駕駛員。這位駕駛員是開局裏的小車,小車可以直接開到教堂裏麵,房子裏麵還有很多汽油桶。我們實在是非常的擔心,萬一不小心的話,整座教堂和附近居民都會有危險。好在這種擔心不是很長時間,這個平房也很快歸還教會。

      那些汽油桶在教堂裏不知放了多久?十年八年都可能,那時人們沒有安全的觀念,連政府部門也是這樣。這就是時代的局限,騎樓的狀況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住房問題不隻是我們的問題,也是整個社會的題。

    八十年代初期龍海才開始第解放後的第一波基建,縣政府直屬機關開始蓋辦公樓和職工大樓,地點都是選擇在就近的郊區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在縣直機關工作,原來是住在小巷子裏,他分到了一套新宿舍,幫到新家去了。 我們經常在一起下棋,有一陣他沒有空來,就是去搬家。

    像他那樣幸運的幹部還是很少,雖然現在石碼的郊區早就高樓林立了,原來的農民早就成為石碼人了。現在龍海人說的小石碼,其實就是石碼舊城區,沒有人說大石碼。但是我覺得原來是石碼郊區的兩公裏外圍都已經是住宅區,可以成為大石碼。我們家鄉的家是越來越大了。    

最近博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那時龍海石碼有很多工廠和政府部門,都是設在舊城居民區。舊城是密密麻麻的騎樓,隻有像工商局和稅務局這樣的政府部門才有小車,開車的司機要買好汽油放在單位,單位沒有房就住教堂,而且是屯積七八個大桶的汽油,教堂周圍是人口密集的居民小巷,那些汽油桶就像定時炸彈,非常危險。

石碼的騎樓現在仍然保持原狀,是在中國保存的最好民國建築小鎮,走進石碼,到處都是民國的氣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