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和地震有關的牧師樓舊事

(2019-07-24 06:33:58) 下一個

今天的故事要從地震說起。

我的老家福建漳州石碼位於泉州—汕頭地震帶之間,這是東南沿海地震亞區中地震活動水平最高的一條地震帶。1067年到1976年,共記錄到8級地震1次,7-7.3級地震2次,6-6.9級地震6次。

但是在我的印經曆中,隻有小時候感覺到一次地震,半夜房屋搖晃著,窗戶也吱吱作響,好在很快就過去,虛驚一場。

      那時我們住的是教堂裏的牧師樓,這是一棟騎樓,兩層的,樓上樓下各三室。但這樓抗震能力比大街上的騎樓差。為什麽?

     因為街道上的騎樓家家戶戶相連,很多戶與戶之間的鏈接是共用的牆,牽製力強。即使不是共牆,間隔距離也隻是一手之寬的狹窄巷道,巷道之間往往有連接的結物體,有磚塊隔牆,也有石板隔牆,有力地讓戶與戶之間的結構趨向穩定。所以,當地震發生的時候,連排的騎樓抗震能力比起獨棟的騎樓肯定強多了。但是聯排騎樓沒有水泥框架,隻有磚塊結構,抗震能力有限。再加上使用期長,樓體老化,風險也不小。

     而我們住在教堂裏的這棟騎樓,是1927年建的,到了我長大的六十年代,騎樓右側陽台已經微微傾斜了。小時候在陽台上玩,心也像小兔子那樣怦怦跳,不敢太靠邊,怕掉下去。 

    所以,當時果大地震發生的話,牧師樓非常危險。閩南台風多,台風襲擊的時候,整座樓都會搖晃,有時要打開樓上窗戶,以減少台風的受力麵積,而我們要躲到樓下。這樓就受不了台風,更不用說地震了。當然,這種危險已經消除,教堂已經新建。

    牧師樓為什麽會傾斜?和地基有很大關係,地基下麵都是爛泥層,這是2005年石碼禮拜堂拆建的時候我才知道的,是當時的施工單位的老同學告訴我的,他們建新堂挖地基的時候,最深的木樁打了幾十米。地基軟,是造成騎樓傾斜的原因。如果這棟騎樓是在大街上,我想陽台就不會傾斜了,因為我估計聯排騎樓的地基是當時城建的時候統一鋪設的共同體。當然,這個估計不一定準確,因為我不是專家,又在美國,老家的信息不靈。

    牧師樓陽台之下,最右邊的廊柱也傾斜了,廊柱是磚塊疊起來的,鏈接磚塊的水泥也因為受到擠壓出現裂縫。那時候的水泥叫“洋灰” ,就是洋人製造的,是不是民國時代中國都不會生產水泥?

     這是地震話題之外的,但是和地震造成的破壞密切相關。我想在民國時代如果我們有自己的水泥,建造騎樓也可以使用混凝土做牆體,抗震力強多了。現在,石頭舊城還在,可是很多騎樓成為危樓。

     我的一位朋友的家就在一座騎樓裏,他家兄弟姐妹多,他隻是分到騎樓的後半部,因為維修很麻煩,就放置不理,隨時可能倒塌。

     石碼要保護舊城又要保證人民群眾居住安全,難度很大。我們早一點有“洋灰”的話,今天的騎樓安穩多了。這也是“穩定壓倒一切”的內涵,要穩定,不僅是政治穩定,更重要的是房子穩定。

以下這張圖的左邊就是我們住的牧師樓,你看如果大地震的話會不會安全?右邊是教堂。

      

最近博文:

我持彩霞當空舞

文學在文學城中失寵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