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老吳

友風子雨,明月入懷。
個人資料
吳友明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我的八十年代(三):隧洞裏的炮聲

(2019-07-01 11:23:39) 下一個

並不遙遠的年代壯誌未酬 癡心不改是我七十年代後期和八十年代的回憶,有朋友看完之後問我:你77年高考上了線,為什麽78年不再考?為什麽80年回城之後為了考電大還要讀幾年的中學課程文化補習?他們的意思是77年高考既然上線,以後考電大就很容易了,不必補習了,其實沒有那麽簡單。

     76年江青集團下台之後,整個國家的變化讓人目不暇接。77年秋天恢複高考的消息如一聲驚雷,讓一代人激動和焦慮。激動的是可以參加文化考試了,焦慮的是整個社會上的高考複習資料奇缺,在文革中被丟棄的中學書本成為“洛陽紙貴”。

     其實高考題目很簡單,錄取線也很低,不少人都是被耽誤10年幾乎沒有讀書突擊兩三月就考上的。像我們這種50後,考上的,真正學習知識是在讀大學之後。考不上的就放棄了。

     從我來說,考試的得分大多是死記硬背的那些政治和文史內容,考完後很快忘記了,數理化是考得一團糟。讀大學是為了文憑,讀不上大學的話書本就放下了。我們已經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已經沒有太多的精力去讀書了。那些剛剛回城的知青,身無分文,每月工資就三四十元,有的連工作都沒有,找對象結婚,還要花父母的錢,有多少人還對中學課本有興趣?

     我是1980年工作和結婚的,結婚是花父母的錢。如果你看過我的《土樓歲月》回憶錄,就知道我那當牧師的父親在10年動亂裏是沒有任何收入的,我們一家的生活來源基本上是靠海外親戚的支持。因為有海內外“大家”的支持,才有我小家的幸福。82年有孩子,工作家庭都穩定了,年底看到有朋友讀電大,才開始有心情再拿起課本的,從77年到82年這5年時間裏,還是被生活壓力耽誤了讀書,所以考電大要重新補習。

     78年沒有參加考試,工作的壓力是重要原因。當時我所在的華安水電站,是一座中型發電廠,裝機容量6萬千瓦,全長10公裏,從1971年開工,直到1980年才建成發電。10年來,有數萬人參加華安水電站的建設。1975年,我們所在的南靖縣派出一百多人的民工大隊參戰,配合閩江水電工程局開挖無壓隧洞。

    無壓隧洞的開挖進展要先測量位置,接著由風鑽工打炮眼,再接著炮工裝炸藥爆破。炮工出來之後,沉悶的炮聲在大山的肚子裏響起,炮工的耳朵要很靈才能確定炮響次數,次數不夠的話,炮工還要進洞處理啞炮,十分危險。洞內滾滾濃煙,要等待鼓風機排煙之後,炮工才能進去處理啞炮或者清除碎石。接著就是“出碴”工序,把碴石裝上軌道上的一立方米容量的鐵鬥車,再運出隧洞,填入大江。整個過程都有民工參與,每個環節都必須爭分奪秒又要保證安全,責任重大。每當炮聲響後,你永遠無法等到雲消霧散才進去工作。我是民工大隊的以工代幹,想爭取表現,危險在前,吃苦在前,風煙滾滾的隧洞裏,熏陶著我的青春年華。

      無壓隧洞就是洞內水流呈明流狀態的水工隧洞,是沒有壓力的,但是我要承受工作的壓力,幾乎讓我喘不過氣來。除了沒有受重傷,被石頭壓傷割傷是家常便飯,身上留下的傷疤現在還在。可能是因為洞內潮濕,我還患全身皮膚過敏起紅班,必須要洗熱水才能消除,常常要吃苯海拉明。在無壓隧洞工作,腳底下都是水,是要穿高筒塑膠鞋的,但是常常是新的鞋穿不了幾天,就被石頭劃破漏水,雙腳常常是泡在水裏幹活,也落下腳關節的毛病。

    我真的很難想象那樣艱苦的歲月是怎樣走過來的,從來沒有想到1993年42歲會來到美國,工作到前年退休在家,在美國西雅圖這個城市裏過著悠閑的田園生活。那些病痛已經是如煙往事,我想忘卻,但是曆史不能忘卻。

    關於華電當時的無壓隧洞會戰,現在我在百度找到一段話:

    1976年1月,閩江水電工程局擔負了無壓隧洞的施工。至此,基本形成以專業隊伍為主、民工團為輔的施工格局。但是,由於工程處於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狀態,又時值“文化大革命”動亂期間,應有的管理製度和生產秩序遭到破壞,資金、器材供不應求,施工進度緩慢,至1976年底,隻完成工程量的3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後,撥亂反正,省、地委加強對工程建設的領導。1977年1月,省委派福州軍區工程兵32114部隊駕駛排參加。又先後調南昌鐵路局漳平第二工程段擔負暗涵與鐵路交叉段的鐵路橋梁的施工;閩江水力發電安裝公司負責全廠機電設備的安裝。各施工單位振奮精神,加快工程進度。在無壓隧洞施工的閩江局華安工程處,克服了地質複雜、斷層段出現塌方的困難,采用全斷麵下台階相續開挖和鋼排架護頂插杆法,確保了安全施工。 

    可以想象,那時四人幫剛剛下台,我作為一個民工團的領導幹部(相當人民公社的領導幹部),隻能無條件服從黨的安排,以工地為家。如果我是一般知青的話,停工幾個月都沒有問題。

    再來看什麽是的以工代幹?50歲以下的人可能很陌生。

    以工代幹上世紀中國大陸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一種人事用工管理製度,讓表現好    的工人走上領導崗位,以工人代替幹部職位和待遇。南靖民工大隊本身就是科級編製,大隊正職等於等當時的公社黨委書記。這麽看來,當時我也是一個公社的領導幹部,隻是還是知青身份而已。當時有一種潛規則,有幹部指標的話,以工代幹優先,我想,即使考不上大學,以後還可以有機會被提幹。

     其實我的想法沒有錯,1978年底華電即將結束,在我下鄉的書洋公社需要一位文化站的幹部,我就通知提前回到書洋公社任職。1979年知青大返城,書洋公社有個幹部指標,黨委書記決定給我,但是我回城心意已決,就謝絕了領導的提拔。

    當年提拔的幹部,後來當大官賺大錢的很多,有的現在已經是黨和國際領導人了。看來共產黨的幹部和我無緣,我是連入黨申請書都沒有寫過的。如果當時我被提幹,可能後來就是黨員了,黨員要出國可能會麻煩一些吧。

       再補充幾點。其實77年高考上線我是考得很差的,我記得當年考語文試卷,作文題目是“我是怎樣學習雷鋒釘子精神的”。我寫作的細節我忘了,不過以後有一位改卷的老師告訴我,我的作文寫得不好。可以想象,我的語文都沒有考好,其他科目就更不用說了。能第二批體檢,也是打個擦邊球而已。

     硝煙裏的青春年華,如無壓隧洞裏的炮聲那樣沉悶,有誰能說,有多少錯過讓我們不留遺憾?有多少往事彷佛就在昨天,有多少青春的朋友仿佛就在眼前,如果說青春無悔,就是用你的真心寫下你的真情。

 

   1976年在九龍江畔華安水電工地的“戰鬥友誼”,麵對5號無壓隧洞,後麵是大橋是鷹廈鐵路九龍江大橋。

 

下圖是我們住的工棚

 

最近博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論壇不敢去,你懂的。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bashfulx' 的評論 : 不帥!一般!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我們那裏從79年之後基本上就隻有應屆生考大學了,不可能10年累計得都去考。
每天一講 回複 悄悄話 看到戰天鬥地的友明兄的英姿了,照片應該去流壇,保證火一把 :)
bashfulx 回複 悄悄話 吳老兄長得一表人材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吳友明' 的評論 : 1977年正式恢複高考,而不是推薦,10多年累積的男女全部湧去高考,當年的錄取時萬裏選一的!我二哥就是其中一個,他的知青點就考上了兩個人吖!後來高校逐漸恢複正常,逐步擴大招生,我考上那年4:100人,這是當年的大學校長入校教育時告訴我們的!後來不斷擴大招生,,,,,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梅華書香' 的評論 : 77年至87年的高考生那是來真碰硬的,個頂個的吖!97年以後越來越鬆啦,如今人人可以上大學啦!
————————————————————————-
這個時間段是怎樣劃分的?
梅華書香 回複 悄悄話 很帥啊,77年至87年的高考生那是來真碰硬的,個頂個的吖!97年以後越來越鬆啦,如今人人可以上大學啦!
吳友明 回複 悄悄話 此文是80年代生活回憶之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