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湯燦終於浮出水麵了,其實在中國的民歌演員中,她是我最喜歡的歌手之一。
14年前我在華廈文摘就寫過一篇文章,文章的最後就提到湯燦的那首“幸福萬年長”。唱得太好了。不管她出什麽問題,她的歌給我留下最美好的記憶,感謝她的歌聲給我們帶來的曾經的快樂。
錯也錯過了,但願我們每個人都記住別人的優點,而不是別人的過錯。我真心希望她還能複出,還能再唱一曲“幸福萬年長”。
以下是我在2004年發在華夏快遞的一篇文章:
老歌說“老”
·吳友明·
每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過後,人們總是在評論晚會成敗得失。但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它在21年前的第一次“初歡”就是中國舞台藝術演出史上最盛大最精彩的表演。試問:在此之前,有誰看過一台華人文藝晚會的規模和水平勝過它?我們可以看出晚會的組織者和演員們是竭盡全力的,在很多節目裏表現了中國曆代舞台藝術的精華,這就是晚會為什麽會取得轟動效應的最大原因?而不是什麽政治原因。如果沒有五千年文明曆史的熏陶,如果沒有世世代代藝術家的探索和奉獻,就不可能誕生一個真正好看的中華民族的春節晚會。
現在,春節聯歡晚會已經舉辦21年了,它就象一首年年必唱的“老歌”,一路唱來,還要一路唱去。如果這首老歌能夠唱到你老我老大家老,讓我們在寂寞的家鄉“老美”聽得心裏“老美”,何曾不是一件好事?就連許多反對“老共”的人們也要年年看。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晚會已經成為海內外華人生活的一部份。
為什麽我把春節聯歡晚會看成老歌盛會?或許是因為我喜歡歌舞的緣故。我不太喜歡看晚會的小品和相聲,因為一些作品離現實生活太遠了,很難說不“虛假”和“造作”。再說現在的小品和相聲幾乎是北方人獨占,演員講話又太快,口音又重,連我這個讀中文專業的地道的“老中”也常常聽不懂,與我有同感的中國南方人不少。因時差原因,每年春節晚會直播時我剛好要上班,不能同步觀看晚會,隻能看錄影帶,所以那些小品和相聲隻能成為我的“老不相好”,從我的屏幕裏氣急敗壞的溜走。
當然,看小品也有例外。象“劉老根”趙本山的節目我是不會錯過的,他真的老是叫人好笑。但我真正喜歡的是他的“老農”形像雖然一直在演變,但萬變不離泥巴味兒,不管是當“龍鳳山莊”的董事長還是城市的工人,都是那麽“老土”。正如電視據《劉老根》中唱的“穿過一座山,越過一道嶺,眼前又是一座峰”。為什麽總是在“山、嶺、峰”上打轉呢?要上天攬月!要下海捉鱉!從趙本山身上,可以感受到九億中國農民致富道路的艱難。
老實說,我最懷念的是八十年代的一次晚會,台灣的節目主持人“阿源”演出了閩南傳統小歌舞,特別是唱著閩南老歌“咱倆人,同舉著一隻小傘……”。使人們感覺真正是閩台一家親,本是同根深!如果兩岸的同胞人人都拿著一把“小雨傘”,大可“瞞天過海”三通,把海峽上空的風風雨雨全遮蓋。可是為什麽現在的春節聯歡晚會不能看到閩南的歌舞戲劇?起碼比劉老根的“二人轉”精彩!這事關係閩台鄉親鄉情民心民意,懇請晚會的“老上級”、“老導演”、“老編輯”和“老關係”們!多多關照閩台鄉親!如何?
也許是因為太多人喜歡老歌的原因,所以今年的春節歌舞晚會變成20年聯歡晚會的“老歌”盛會,讓“溫暖、懷舊、流行、時尚”貫串老歌的“精彩回顧”,展現“青春中國的”風流美貌。在這些老歌中,我最喜歡的是湯燦唱的“幸福萬年長”這首歌,她年年唱我年年聽,而且反複聽,百聽不壓。但願姑娘們都能“手把一隻劃船的小槳”,不僅“搖啊搖啊”遙到“外婆橋”,還能“搖到”幸福萬年長!
□ 寄自美國
刊登在 2004 華夏快遞 kd040203.
最近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