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
樓主說的挺好的,很喜歡你的文章。
關於在災難麵前的行為,是不是因為中國的教育獲說是文化的問題呀。在中國的文化中,男人的責任是出人頭地,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傳宗接代,曆來就沒有男人有保護婦女兒童的責任,沒有這方麵的責任教育和道義熏陶。
記得小的時候就聽過所謂的王寶釧寒窯苦守18年的故事,那時候就知道有相逢之後18天去世的事兒,但這些年很少看到有此說法,還以為是自己記錯了,最近看到國內有電視劇在拍這個故事,也有這個情節,還把薛平貴刻畫的很有情有義。
可是我記得的版本是(當然有迷信色彩):薛王相逢,薛已是駙馬,而王則已經是色衰的村婦,對於未來的安排,自然史隻有薛有話語權,薛問王:“我們夫妻相逢,應該還有18年在一起的命數,今後,你是想過日子還是過年。”王已經苦了18年了,見到了夫君,自然是希望能夠天天歡天喜地,就說希望能天天過年,所以,她也就過了18天的好日子。事實上,薛平貴知道的情況是:如果是過日子,那麽他就還是讓王寶釧回到寒窯,那是王寶釧的“日子”,而過“年”,就給她18天的快樂。在西方的童話裏,經常有的是“從此以後,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也就是說,在中國的文化裏,沒有保護婦女兒童的傳統和意識,所以災難來了,選擇讓男人活下來,是理所當然的,男人自然也就覺得在危難時搶奪活下去的機會是理所當然的了。中國的文化中,男人不是要擔負保護婦女兒童的責任,而女人付出和犧牲是天經地義的。
即使是現在,在很多地方,因為有計劃生育政策,為了生男孩兒,把剛出生的女嬰弄死,都是公開進行的。為了未出生的男孩的出生權,是可以剝奪已經出生的女孩的生存權(連送人都懶得做)的。
在21世紀的現代生活裏都是這樣,泰坦尼克號時代,那樣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吧,所以我覺得,可能和人種的人性沒多大關係,而和文化和教育的關係更大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