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和網友-ThisMayHELP-關於我文章的討論2

(2011-01-22 01:22:09) 下一個
 謝謝。關於一些問題上篇在你的帖子下麵回答了,不知你是否看了。這篇,我試著說說吧。 -洋洋日記-

  不好意思,先倒個歉,因為上班時間沒法上文學城,而且,日本這破地方,作為企業中的正式研究人員,早8(我們8點上班,雖然說是自由工作製,但沒有特殊原因還是要正點的)晚5是不可能的,所以,平常的日子寫東西的時間很少,回帖也不及時。

  再一個,我的性格基本上是比較直接,有什麽想法就直接說了,基本上也是這樣理解大家的,所以對上一篇你文章中提到的問題,沒有怎麽想,就把我當時的記憶說了,怕有不好理解的地方,也把我當時的情況又比較詳細地說了一下。

  今天快中午了才起來,看到你的這篇,本來也是準備直接回答的,但發現你這篇雖然標題上是說和我聊聊高考,但裏麵和我相關的好像也沒有什麽,關於奧數和考大學的事兒,我覺得我前幾篇說的還挺細的,所以對這篇的回答,稍微讓我躊躇了一下,也稍微地想了想。

  在網上的對話中,我不是很認同有人說因為網上虛幻,大家不見麵所以就不顧對方的感覺隨便說,我覺得那有些孩子似的撒潑打滾的感覺。我反倒認為,正因為不見麵,說話語氣什麽的就很難掌握,很容易誤解,網絡就是提供一個休閑舒心的地方,沒有必要因為語氣沒有掌握好去傷害一個不認識的人或者讓一個不認識的人來誤解自己,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越描越黑無法解釋的,既浪費時間也沒有必要。

  不過,這篇的回答中,可能很多是一些想法和感覺,不完全是回答事實,因此可能會有因為感受不同而理解不同的地方,希望不要有什麽地方產生誤解,我隻是就事論事,有不合適的地方,請你不要在意。

  仔細看了看你的兩篇聊高考的文章,覺得你的記憶力是不錯,雖然可能是因為你姐姐和你的經曆包括現在正在和你姐姐談孩子高考的事兒所至,但都是20多年前的往事了,還能記住一些,也還是挺不容易的吧。也覺得你就是由於我的文章勾起了對高考和當年的一些回憶,來這裏和大家說說。

  如果你不介意,我說說看了你的兩篇文章,我的幾個感覺吧:

1.你覺得在82年,在全國人民都不知道奧數的時候,就有我父親讓我自學奧數(你更多地說是我(自)學奧數,在這裏更正一下,不是我學,是我父親讓我自學奧數),這種事兒很令你吃驚,幾乎覺得那是不可能的事兒。所以在我上次回帖中更詳細地解釋了過程之後,還是感到吃驚。(不好意思,再更正一下,實際上,我是在81年夏天左右學的,82年時,已經放棄了,94年把那些書送人的,嗬嗬。)

2.你覺得,在82年,全國對高考對大學都還不懂不知道,能上大學,那就是天之驕子(當時確實就是這麽稱呼的),居然有人說讓我放棄大學,是萬萬不可思議的事兒,太讓人難於理解了,估計也是認為是絕對不可能有的事兒吧。

3.引起了一些回憶和一些感想。

   對於我的事情的本身,我看了看我的文章和給你的回帖,我覺得我基本寫清楚了,就不再對事情去做更多無用的解釋了。對於我為什麽寫,我再寫文章說明吧。

   那麽,我說說我的看法吧。

   我想,每個人的感受,可能更多的來自於自己的經曆,環境以及收集信息的方式吧。

   1.先說對奧數的了解:

  你上篇說82年大家是不知道奧數的,北方是8687年才有的,這篇說了,你知道奧數是因為87你所知道的區重點中有人因為這個上大北大了,所以我想你上篇推斷大家應該是86年左右開始知道的,但是我想了想,覺得那個奧數考得好的孩子,應該知道奧數的時間要比你所想到的要早很多,在你上篇文章的下麵,“不是沒筆名”的回帖裏說了對奧數的看法,我覺得他真的是比我懂得多很多,他說,那個時候的奧數等的競賽題,沒有一定時間的訓練是根本玩兒不轉的。那麽可以推論,如果沒有訓練,在競賽中能得獎,也是不可能的,你所知道的那個87年得獎的同學,應該不是在86年才知道奧數這事兒吧。

   很慚愧的是,我一直沒有“奧數”的概念,我所知道的,就是在那個年代,有新聞報道說我們的中學生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了金牌銀牌什麽的,而且,據我的記憶,報道中,並不隻是數學,好像物理和化學更早一些,我是一直就是把這些事兒作為新聞中的事兒沒有想到和自己是有關的。但是得承認,就在那時候,應該就有人開始了“奧數”“奧物”“奧化”的追求,否則怎麽可能會有人獲獎呢?

  所以說,你不知道的事兒,以及大部人不知道的事兒,並不等於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更不等於沒有人在為那件事兒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的努力。

2. 再說說信息的來源以及由此所做出的決定的問題。我覺得你和我以及很多人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大部分的信息來源是自己的經曆,周圍的環境。

  這裏要說說我父親,實際上我本來在接下去的文章就是想寫這些來完成我的文章的,但因為回答你,就先說一些吧。

  我父親是那種很優秀很出色的人,他隻有小學考初中時參加了考試,之後就是一路保送。同時,他還是那種全方位優秀的人,就是文章很棒,很能說,又非常實幹,是那種一路上都是做領導,在中心位置上走過來的人。同時,那個時代很優秀的人常有的那種以事業為第一位的思想,多年的兩地分居,父親家裏的男尊女卑的習慣,父親很少有工作以外的狀況,很少關心家庭方麵的事情。所以,他在工作中的想法和決策,都是很有遠見,又切實可行,往往都非常正確,做成了很多在別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成的事情,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認可,也得到了係統內外甚至是國內外和他合作過工作過的人的高度評價。在他的那個係統裏,作為管理方麵的領導,還是有一定的名氣的。  

  他的信息來源,大部分是書籍,新聞,報紙,會議,很少是普通人和事兒的話題,所以他的信息是非常超前的,不是等到大家都知道了才知道的,和一些同事們的話題,也很少是普通的教育子女煩惱的事情(除了出了什麽大事兒了),往往都是那些能作為典型的突出的事例。

  也因此,他對我的指導,往往是以他認為的基本條件(和他一樣優秀,甚至是超常的優秀),以新聞中的典型人物事例做標準,但因為從沒有過帶孩子的經曆,又沒有真正地去琢磨過,所以他的方法就非常地不切實際。所以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麽能在可能連老師都不知道奧數重要的時候,知道有奧數,還能買來書,讓我弄奧數,但同時卻要求我模仿寧鉑什麽的,讓我自學的原因,他基本是根據新聞中的典型來塑造我的,而且可能還是把不同的典型的特點綜合了起來,所以回頭看來,就非常地不切實際,用“還是沒筆名”的話就是,不靠譜吧。

  也因此,父親就沒有把我考大學這事兒當特殊的事兒,他認為,我考大學也就是學習中的一個過程吧,所以那年我家裏能出那麽多的狀況。我是真的很羨慕你說你家能因為你姐姐考大學如臨大敵似的,那多幸福呀。

3.再說說考大學的事兒的周圍環境。

  應該說,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停學,剛開始,學習確實是不是很正規的,但你說到了82年,即使是學校對高考還是很糊塗的,那是非常不正確的,也許你知道的環境是那樣,但我的周圍,根本不是那樣。不用說82年,我記得我還在東北時,當時也就是79年底80年初,因為我804月就離開東北了,我的初三的班主任就說:“你考上大學問題不是很大,看看能不能爭取上個好點兒的大學吧。”所以,我承認由於學習不正規,7778年的考試分數很低,甚至直到82年生物還是以30分算,但是,如果說人們都對考大學很陌生很糊塗,是很不客觀的。

  特別是,父親的單位是那個年代比較特殊的地方,是直屬單位。據說大部分人都是當時全國調檔案挑出來的,有留蘇的,有文革之前的老工程師,有很多人有很高層的關係,等等,這些人非常優秀,對知識文化政治的嗅覺都非常敏感,孩子們也大多是那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自命不凡的,據說當時在學校說到這個單位的子弟,一般看成績是從兩頭兒來看的,最好的和最壞的,中間那部分的很少。

  可能,當時在社會上,一般來說,能上大學,真的就是中狀元了一樣,能考上中專技校就不錯,畢竟是上學了,當時農村戶口是不能上技校的。

  但是在父親的單位裏,還真的沒有說不懂考大學是怎麽回事的,有很多人都是自己給孩子補習。即使是7778年,一開始高考,上好大學就是人們的話題,能上大學的,大家也會說“誰誰誰上了大學了”,都知道名字的,但不會成為話題的。而上中專和技校的,好像很少,也和沒考上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但地方單位上在這方麵的看法可能就比較不一樣了吧。

  所以可能對考大學的感覺不是很一樣。

4.再說到對考上大學不去這件事兒。

   我覺得對於事情的理解和決定,和對這件事情的本來預想值是有關的。你說你姐學習不錯,你父母親對她考上大學沒有底兒,所以如臨大敵,這很正常,因為當年的錄取率很低,可能她的成績就在那個邊上,不知她是上的什麽學校,我當時上的是省重點中學重點班,班裏排名在15--30名之間的同學就是這樣的狀態,這些人,相對於前幾名,應該說,學習一般,但相對於全體,應該說還是不錯的,就很讓大家擔心,因為發揮好一些,就可能走大學,但發揮差一些,可能就是大中專,但人們會覺得可能這樣的人上技校就虧了。

   所以,如果你說你姐學習不錯,在進大學的邊線上,基本上認為發揮正常一般大學應該是問題不大的,但是她最後考試結果是,連中專都上不了,隻能上個技校,可能還是挺累挺差的那種,雖然那個年代,能上技校也是很令大家高興,很不容易的,因為大部分人是連技校都考不上,隻能去考工做工人,那麽,你家裏和朋友同學什麽的會不會猶豫不該讓你姐走技校而應該再努力一年呢?最後你姐走了技校,大家會不會感到惋惜呢?那麽,對於很多連招工考試都很難通過,對於農村戶口連資格都沒有的人來說,能上技校還假裝著不想去,是不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呢?

  我想我當年就是大家感覺落差太大了而已。

4.說到上學,我們的那個子弟學校裏,有一些人是本來就是老師的,但大部分人,特別是校長什麽的,就是單位的職工裏,表達能力比較強,或者是有這方麵興趣的,抽出來的,所以,即使是沒有高考前,對孩子比較在意的家長,也是把孩子送到外麵的較正規學校去上學的。

  等到有了高考,當然是都爭取能上更好的學校的,一般來講自然是省重點市重點區重點的往下排,進了好學校,還要進好的班,這很正常吧。

  我的學校是省重點,兩個重點班,基本都是市統考時按成績考進去的,靠關係往往很難進。還有兩個次快班,主要是按成績考進去的,但若有關係,然後再參加學校的考試,也是能進的。之後還有普通班,可能有關係會更好進一些,從本校直接上來的更多一些,但可能和別的學校的水平也差不了太多了。

   我們的子弟學校也有高中,也希望能留住好學生,但絕對沒有敢說能去重點不讓去的,但若是去同等的學校,學校是肯定要做工作不讓去的。

.說到上學的辛苦等等,那就更是個人的體驗和運氣的問題了。如果運氣好,正好家就住在重點學校隔壁,那是最好的。無論是在哪個城市,這也都是有可能的。

 我的學校雖然是省重點,可也就是走路30分鍾左右,騎自行車10幾分鍾而已,還真沒有擠車的體驗,最煩的就是擠車了。

 也可能是風氣問題,也可能是我這人比較的不用功吧,好像我除了補習英語那一段兒,還沒有六點半以前起來過,也不太記得上晚自習了,晚上天黑之前肯定是要到家的。

.說到那一代人生活的艱辛,那倒真是,雖然各個單位的情況也不太一樣,但是和現在比,那肯定是天壤之別了。

.說到人生的經曆,實際上,我寫這篇文章,目的不是為了說我的挫折,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怎麽可能會一帆風順呢?總的說來,我還是幸運的,到現在為止,從表麵上看來,沒有什麽大的缺失,是很順利的。但是我想通過這段經曆說說我所感到的更深層的一些東西,如果能讓我們在為人父母時有些借鑒,也不枉我痛了這麽多。這是我的本意。 

 實際上,這次寫的從初三到高中的經曆,這麽多年,沒有真正這樣仔細地去說這些事兒的。上了高中後,因為學習成績一直是前幾名,英語成績也一直很好,所以,從來沒有和同學們--即使是好友--說起初中自己補習英語的事兒,反倒覺得自己曾經落後過,不是特別願意去說,隻是有時從低幾級的孩子們那裏聽說英語老師還在說那事兒,好在,幾年之後,大家也就都忘了。另外,關於轉學後的學習,本來上的就是省重點中學的重點班,大家都是好學生出來的,考試滿分也不是什麽大事兒。

  上了大學後,更是很少談到以前的學習的事兒,所以即使是大學時期關係最好的閨蜜都不知道我高中時原來那麽好,從我心裏來說,是覺得不願意去做好漢提當年勇的事兒,但是,也可以看出來,大學同學中從當時我們市裏幾個省重點中學重點班出來的,還真的沒有能在高中時一直是年級前幾名的,基本上應該是班裏10名或者15名以後的同學。前幾年,我的閨蜜的孩子以年級前幾名進入初中,我脫口說:“千萬別給孩子壓力,要讓孩子在放鬆的狀態去學習,當年我就是被我爸爸的高壓出了問題的。”閨蜜都不明白我怎麽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真的是該臉紅一下,現在非常懶惰,很少寫什麽。特別是在YC,我就是以報著來領略大家的風範的心情來的,看到大家那才華都是如長江之水嘩嘩地往外流,我就更是隻顧看風景了。偶爾寫兩句話也就比較的實在隨性。

 上周日,看了大家說虎媽,忽然就想起來了我這一段,就寫了寫,可寫完了1,2,看看時間不夠了,貼了上來,就睡了。

 本來想的是這周末(今天)寫3及以後的。中間上來想看大家的風景時,看到我自己在那裏特不謙虛地自我表揚自己一通就把貼放那裏了,很不好意思,所以,才抓緊時間把高二這一段兒趕出來貼了上來。

 不過,看來今天我隨後的東西是寫不出來了,一吃感冒藥,就困。

  剩下的,我慢慢寫吧,不好意思,嗬嗬。



 再和洋洋同學聊些高考,順便叨叨下俺還記得的八幾年的事 -ThisMayHELP-

俺所以清楚地記得82年的事,是因為那一年我姐參加高考。這不,去年,又趕上我姐家孩子考大學,所以常打電話和老爹老媽聊天,就把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都想起來了。所以記得那年高考生物是30分,是因為我姐她們的生物老師押中了一道15分的考題,當時名嘈一時。

俺姐是肯定沒聽說奧數這一說的,不過那年頭確是有奧數競賽,俺唯一一次聽說奧數,是87年俺們那個很一般的區重點中學出了個好學生,奧數競賽得了名次,直接上了北大。當俺看到洋洋同學82年就自學奧數,俺是非常吃驚的。82年那會,教學剛開始上路子,各個學校開始追求升學率,但對於高考還是相當陌生的,能考上大學是見相當重要的事。我姐學習還是不錯的,但我爸媽對與我姐能不能考上,心裏一點沒底,所以俺家那時候那是如臨大敵。

學校開始追求升學率以後,子弟中學因為教學質量,就基本上沒人想去了。從初中開始,大家就去上區重點,市重點中學,越高越好。學校也開始從初中就抓住那些學習好些的學生,初中升高中,想上更好的高中,門也沒有。你那誌願跟本出不了教室,所以好多人都是在一個學校念完初中,念高中. 重點中學當然好,就是學生上學離家都相當遠了,得坐好幾站公車,不用坐幾路不同的公車,就不錯了。那時候,上學挺辛苦的,爸媽更累,到我上中學那六年的時候,還是那樣。早上五點半左右,爸媽起來給孩子做早飯,帶中午飯,六點正,小孩起床吃飯,6:20出門坐公車,7:00到學校上早自習。中午吃飯一個半小時,下午上到4:30,歇半個小時,出去買個麻花,包子啥的,墊墊,晚自習上到晚7:30。走到車站7:40,公車最晚一趟是晚八點,人那個多呀,學生都那時候放學,擠,使勁擠,擠不上回不了家了。要擱現在,俺這思想境界,說啥也照顧下班級的女同學,發展個早戀啥的。那時候境界太低,自個管自個! 你還別說,還真沒印象聽說那位女同學沒擠上車,走回家奔半夜的。能耐都是鍛煉出來的,象車們都關上了,俺一手抓著門縫,一手抓窗框,腳踩個邊,掛車外邊,車開一站,那是常有的事,女同學沒見敢這麽作的,俺當時覺得是相當的cool。

其實我覺得現在70多歲的,我們父母那一代,是最辛苦的。他們三四十歲的時候,就掙那麽幾十塊的工資,上有老,下有小,漲工資是八幾年以後,頭開始就百分之幾,漲7塊錢,就有沒漲上想不開跳樓的。住的是啥,兩室沒廳,兩家合住,share 廚房,廁所。一家老少三代擠一個屋的,有的是。改善住房,那是84年往後的事了。冰箱,洗衣機?85,86年以後的事了。還就休星期日。現在看來,那哪是人過的日子!!唉,日子不也都那麽過來了麽?! 現在俺打電話回家,俺老爹老媽總那囑咐,“管好孩子學習呀,我們老了,現在體會最大的幸福就是孩子省心呀!”,要說也不能全怪虎爸虎媽,這不都打虎爺爺,虎奶奶那來的。

看了洋洋同學的貼子,俺也挺有感慨. 人從十七八歲到四五十,好幾十年呢。誰都想一帆風順,總處在那讓人羨慕的位置。可惜時間太長,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地挫折。要我說,挫折來的早點,可能還更好一些。總比後來遇到坎了強。當時都挺痛,坎過去了就過去了,都是人生的寶貴經曆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