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和網友-ThisMayHELP-關於我文章的討論1

(2011-01-22 01:18:30) 下一個
 看到了,謝謝。---你記得挺準確的。 -洋洋日記-

  對高考和學製的情況,你說的挺準確的。

  據我的記憶,82年是正規學校最後一屆高中2年(有的不太正規的,83屆也有兩年的),之後就改了3年高中製,但83年有高考,所以83年給了前幾屆堅持下來的人一個很好的機會,同時,82年沒考上而補習的人,就有補一年的,也有補兩年的,這可能是跟參加的補習的學校和對自己的程度的估計有關,83級的大學生裏,有很大一部分81屆的補習生,也有82屆的補習生,84級的大學生裏,有不少82屆的,但再前幾屆的就基本上沒有了。  

  因為原來的學習不正規,77,78屆的基本上就是200多分就能上大學的,(那時,不考英語什麽的),78年,我父親單位有個孩子,因為化學考了63分,在省裏就是少有的幾個,上了北大化學係。80年之後,考題就是一年比一年難了,所以,78,79屆參加補習的在之後能有好成績的就不多了,主要是學的課程正軌了很多,程度深了,但80,81屆及之後參加補習的,則沒有太嚴重的問題。當時,社會上考上大學的比例確實是很低,但我父親單位裏好像比當時社會上的比例還是高一些的,每年都有一些孩子能考上大學,不過確實是隻要能考上大學就是全單位都知道名字的,也有能考上好大學的孩子,當然不是很多,每年參加高考的子弟總有幾十個吧,也沒幾個能上特別好的大學的,所以每年家長們都在那裏討論說今年又該是誰家放衛星了,就是預測誰能考出高分來走好大學,畢竟是少嘛。 

    我是82年參加的高考,你的記憶力很好,我們那年生物確實是按30分算的,因為剛開這門課沒有多長時間。正如你所說,那年,如果能過500,就很牛了。我們省的錄取分數線是395,重點線是420,我是410左右,不上不下的,普通大學還是能上的,專業也應該也還過得去,不太好的重點不太好的專業如果找關係在沒招滿的情況下,也會很勉強地投檔。

  不過,當時從我高中以來到預選的成績來看,大家(包括我自己)基本上都估計應該能到500的,而且我是屬於那種在考試時總是能很好發揮善於考試的那一類,所以即使高二的一年我自己心理上很痛苦,但表麵上,當時班裏幾個比較好的同學裏,到了高二,因為緊張,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動,從考試成績來看可能我更穩定一些,也許因此老師總說我還有潛力,考前也就都認為我高考成績在500分左右應該是正常的,就算失誤,480--490就已經有了不少的富裕了,也就是說,基本認為我的成績應該在480--520之間,最低450就已經是不太正常了,所以就有個說法是,除了當時所謂的8大院校還是要去爭取的,2流重點應該是問題不大的。這樣,成績下來,比預想正常分數少了100左右,而且沒有能上重點線,就很難令人接受。

   確實,在當年3%的升學率的年代,能上大學,就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了,有能上中專不去而想上大學的,但考上了大學不去的,真的很少。從我來說,當時的想法隻有離開家,雖然感到很慘,覺得自己挺委屈,但壓根兒就沒有想不走,因此,也就對讓我退通知書的老師和後來教訓我沒出息的同學印象很深刻。但是,後來知道,當時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我當年不該走的,父親單位裏就有不少人和我父親說太可惜了不該走,我父親在給我報誌願前試探過我,不過是借著別人的話說的,說:“你侯伯伯(我上初中時,子弟學校的校長)說,你應該補習一年,明年應該會很好,這樣走太可惜了。”我當時回絕了,說我已經不想再學了,這也是我當時真實的心情。我父親也就沒有說什麽,很多年後再說起來,特別是親戚們挺愛提這事兒的,父親說,因為他單位同事裏一個女孩子,一開始考上大專,不去,想上大學,結果複習幾年下來,最後神經不正常了,混著上了個中專(這個女孩子我也認識,後來在學校犯病,退學了),他看了很害怕,聽我說不想考了,不想冒險,就給我報誌願準備讓我走了。

  後來,有別的叔叔的孩子高考時(比我晚2,3年吧),我隨口說:“你家XXX沒問題”,那叔叔也是脫口說:“你那時候我們也覺得你沒問題的,當時你可真不該就那麽走了。”後來才知道,我可能在隨後幾屆的熟人裏就是個反麵教材(臉紅)。前兩年碰到高中同學,他還說他們後來去班主任家拜年時還討論過我為什麽那麽失常,他說我們老師的愛人,也是我們學校的老師說:“女孩子心思重,是不是早戀了”,我聽了無奈隻有開玩笑:“當時如果真早戀了也許就有動力了”。反正,當時可能大家都挺納悶一直成績很穩定的我怎麽就這麽失常呢?所以人前人後說我不該走的人好像還真的不少,現在想,可能當時大家說不該走,一方麵是為我惋惜,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不是自己家的事兒所以能看得開吧,所以,即使是我父親也沒有明確說不讓我走。

  說到奧數,你真的說的是非常非常地對,當時根本就不知道有“奧數”這玩意兒,不是99.9%的高中生不知道,我估計連99.9%的老師都不知道!所以我說,我就怎麽都想不通我父親怎麽就能那麽“有預見性”地在那個年代居然出差時給我買回來了奧數書,還逼著我自學!那個年代,學校裏根本沒有學奧數這一說,直到幾年前,我從來沒有從任何老師同學朋友那裏聽到“奧數”這個詞(也許是因為我出國了,也許是因為我沒注意)。我94年出國前整理東西,覺得那製作挺精美的書扔了有些可惜,把書給了還有最小的弟弟在讀高中的朋友時,我還是說:“我有10來本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壓根就不知道該叫“奧數”)的書,扔了挺可惜的,給你家弟弟吧,也不知道有沒有用,沒用就扔了吧。”我的朋友當時拿著我給的書,都還是挺茫然的呢。我也是近幾年回國,聽到朋友們說孩子們都在學“奧數”,一開始我都沒有對上號,說得多了,忽然某一天我才反應過來:他們一直所說的“奧數”,原來就是近20年前,我的父親讓我自學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東西!說實在話,直到寫這兩篇文章,雖然朋友們聚在一起總說孩子們的奧數學得怎麽樣了怎麽樣了,我真的都不好意思說我原來就看過“奧數”的事兒,隻是和朋友們大罵學“奧數”沒用。你說我父親他該多有“預見性”呀,實際上,我更想說的是,也就證明,他是多麽的盲目呀,這麽個一點兒意義都沒有無聊的事兒,在大家都不做這件無聊的事兒的時候,他居然就讓我大海撈針地去學那破玩意兒,還自學!那不是明擺著浪費時間嗎?!所以有我對他的抱怨,雖然應該相信他是好心!

  關於說到一般License等的考試的通過問題,我不知道我所說的解釋對不對,僅供參考。一般來講,在對一個事情(考試)進行統計時,構成母集團的數(參加考試的人)足夠多的時候,結果應該認為是能夠滿足正態分布的,把平均值設為50的時候,40--60所表示的就是最普通的程度,是大多數,60以上,就是不錯的了,而90以上,10以下,都是很少的狀態,是極端情況,是應該忽略不計的,所以,70以上,是相當不錯的,而75以上,就是優秀了,而80,應該是Top10以內,是非常優秀的了吧。

   數字記得不是很準確,僅供參考,大概是這個意思吧,關於這個,還是請學數學的來回答吧,不敢班門弄斧了,嗬嗬。




閑扯幾句俺還記得的高考,希望洋洋同學能看到  -ThisMayHELP-


瞧了虎媽的文章,俺到是沒覺得什麽。看了洋洋同學的貼子,到勾起了不少關於高考的回憶,閑扯幾句俺還記得的高考,希望洋洋同學能看到。

看洋洋同學的貼子,俺挺好奇,她是哪一年參加的高考?俺猜最有可能洋洋同學是八二年參加的高考,主要她是高二高考的。記得八二年是最後一年全國高中兩年製,83年開始該三年高中了,俺不記得83年有沒有全國高考。可俺又覺得不象,八二年那會,俺基本能保證99。9%的高中生沒聽說過奧數是個啥東西,奧數是八六年八七年那會才在北方聽說的。

77年頭回高考的時候,沒有人知道是考什麽,連老師也糊塗,俺們那樓裏77年出了頭一個大學生,好象考了兩百二十分,考上了一個沒聽說過的什麽醫學院,不過在當時那是相當轟動了。一直到81,82年,高考才相對走上點路子。但考上大學,不論好壞,那還是相當的奢侈品的。象洋洋同學說的,考上大學不去,再補一年,是不可想象的。那會,考上大學那奏出人投地了,不管哪個大學。

俺記得八二年時,高考總分是670,其中數學語文各120分,生物30分。那年俺們那個省本科最低的錄取線是400,如果能考到500分,那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了。對比總分,400相當與100分裏的60,500相當與100分裏的75。往後,八十年代末,高考總分增加到710,其中生物滿分是70分。那時候俺們那個省本科最低的錄取線是490左右,如果能考到600分,就是鳳毛麟角,全市也沒有幾個。對比710,490相當100分裏的70,600相當100分裏的85,就是說當科目逐漸增多的時候,無論你再怎麽聰明,學習好,最好相當於85分的水平。

米國這邊考license engineer 也反映了這一點,70分算通過。但每次考試下來,那麽多人考,幾乎沒有人能考過90。不知道考醫生的考試是怎麽考的,多少算通過,那位明白的給講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