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琪兒的博客

天涯知己:正在受苦,奮鬥而必勝的自由靈魂。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漫漫歸鄉路 (四) 女大當嫁

(2014-01-18 08:43:51) 下一個

[謹以此部長篇連載獻給我的女兒, 以及所有正奮鬥在異國他鄉的同胞們; 並以此紀念逝去的青春歲月。本故事中許多人物和情節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為巧合。謝絕任何轉載!]   

    再說雪倫,當時已經25歲了。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江陽市已加入“準剩女”的行列。

    雪倫的媽媽總是說,雪倫是中了瓊瑤阿姨小說的毒,把愛情和婚姻想得過於完美,才至今待字閨中。

    媽媽常常語重心長地說,“雪倫啊,以媽媽大半生的經曆可以這樣告訴你:和誰過(結婚)都會有厭倦的那一天。”

    雪倫說,“媽,你總不能讓我和一個剛開始就厭倦的人結婚吧。”

    媽媽還會常說,“你看我和你爸,當年也是自由戀愛,你情我願的,還不是吵鬧了大半輩子。這個世界上,幸福的婚姻太少了。”

    媽媽的這番話讓她感到沮喪。是的,從雪倫記事時起,父親母親就會常為一些瑣事爭吵。有時父親在氣頭上還會摔東西。事後,看到媽媽傷心的哭,雪倫就去用小手搽幹媽媽的眼淚。並說,“媽媽,和爸爸離婚吧,我跟你走。”每逢這時,母親就會苦笑著說,“傻孩子,我是不會和你爸離婚的。將來你長大就會明白的。”

    在父親母親無休無止的吵鬧中,雪倫顫顫驚驚地一天天長大。因為受自己家庭的影響,在潛意識中,雪倫對婚姻有一種恐懼。

    自從雪倫上大學開始,就有人陸續登門來求親。隻是雪倫覺得那些人看好的無非是自己的一些外在條件。

    雪倫的家庭背景在當時的尋常百姓人家中相對算是好的。尤其是雪倫的媽媽是醫生。有一個醫生做親家看病很方便。

    還有雪倫學得是建築設計的熱門專業,將來收入一定不菲。等等。那時雪倫想:現在的男人為什麽都這樣現實呢?

    對於相親這種事,雪倫覺得更是不靠譜。有一次,媽媽有一個同事來求親。她有一個兒子在加拿大讀博士,想在國內找一個中意的姑娘結婚帶出去。媽媽想既然雪倫也想出國,見見也無妨。就擅自作主答應了。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吃過早飯後,媽媽說,“雪倫,你打扮一下,等一會兒劉阿姨帶她兒子來我家看你。人家可是留洋的博士呦。”

    那些年,隻要媽媽一說“誰誰要來看你”,十九八九就是指相親這回事。雪倫雖然對媽媽的先斬後奏感到不滿,既然已經說好了,總不能不見吧。

    十點整,雪倫聽到了敲門聲,媽媽去開門。一會兒,客人就出現在客廳裏,雪倫正在此等候。眼前的景象有些讓雪倫感到震撼。

    那個前來相親的男人是怎樣的一身裝束啊?上身是老頭衫(無領T恤),下身是短褲,而且是在家裏穿得那種休閑版的。在當時的江陽市,男人們在夏日的傍晚,在家中或在室外乘涼就是這副裝束。那天天氣的確很熱,但是相親這種事不過個把小時。人家不要求你西裝革履,總是要看得過去吧。這個男人也太不修邊幅了,還是留洋的博士呢。

    雪倫心裏很失望。雪倫的父親這時也到客廳裏和客人打招呼。他顯然也被這位“洋博士”的裝束冒犯到了,很快就找個理由出去了。第一印象就不好,整個相親過程一直是母親在和那位“洋博士”說話。

    等後來雪倫來到加拿大,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校園裏,看到很多男學子在夏日裏都是和當年來家裏相親的那位“洋博士”一樣的穿著。雪倫想,那個男人也許是出國太久了,對家鄉的風土人情有些生疏了吧。後來雪倫也回國幾次,盡管每次出門都精心打扮一番,還是被家鄉的朋友指出身上穿的這個或戴的那個已經過時了。話題有些扯遠了。

    除此之外,雪倫還有過幾次令人感到堵心的相親經曆。終於有一天,趁家裏人都在的時候,雪倫鄭重宣布,“以後,不要再為我張羅相親這類的事了。我自己的事會自己解決的。”

    於是,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在今天由姐姐雪芸一手操辦的相親中,女主角卻不是雪倫吧。

    雪芸家的客廳麵向櫻花小巷,有很好的View, 尤其在這個季節。當雪倫輕手輕腳走進客廳的時候,坐在沙發上的蘭凱正望著窗外,並沒有發覺她的到來。

    雪倫偷偷打量著這個年輕男人,有一張輪廓分明的臉,渾身上下散發著濃濃的書卷氣。一陣清風吹過來,雪倫聞到了男人身上的清香。那是衣物反複用清水漂洗之後在太陽下晾曬至完全幹燥才會有的特殊香氣。雪倫的母親就常常這樣做。

    雪倫輕咳了一聲,蘭凱轉過身來,見雪倫走了進來,連忙站起身並禮貌地點下頭算是打過招呼。雪倫怕蘭凱誤會自己是那位他要見的女孩,趕緊解釋說,"你等的那個女孩還沒到。雪芸怕你一個人坐著悶,讓我進來陪你說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天涯.知己 回複 悄悄話 雪倫的命運隻能是由天父來安排。。。
無名小綠草 回複 悄悄話 這麽難伺候的雪倫小姐在現實中,常常耗到37,38,然後被一個結過婚,離過婚的50多歲老頭子帶到美國,打發後半輩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