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溫哥華搬到多倫多已經兩載有餘,仍經常和朋友提起溫哥華種種的好,喋喋不休,如同祥林嫂一般。
多倫多的2015新年格外寒冷,終日躲在家中上網。瀏覽文學城頭,沒隔幾行,類似的標題就會跳入眼簾,“上海外灘踩踏事件。。。”
照例,我一概跳過。不是我麻木,而是這樣的新聞多麽的似曾相識,隻看過幾個標題已知道發生了什麽。
隻有一則例外,是關於那位美麗的漢服女學生。。。
也許是我少見多怪,那是我見過的最清純美麗的女孩,難道這就叫“天妒紅顏”嗎?身為人母的我,由此引發的其他聯想,唉!不說也罷。
節日活動-》人多擁擠-》踩踏傷亡,這一定是必然的因果關係嗎?
相關嗎?沒錯!但是,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
首先,出現在我腦海裏的一個反例就是溫哥華煙花節。
從1990年開始,溫哥華就開始承辦國際煙花比賽。從每年夏季7月中到8月初,每個周末一場,共4場。通常邀請3個國家參賽。前3場,每個國家各自表演,最後一場是決賽。
在那裏生活了十多年,除了懷孕生孩子不方便去的那幾年,我幾乎是場場必到。從來沒有遇到讓人感到緊張的擁堵狀況,更沒有發生任何象踩踏,打架鬥毆之類的惡性事件。
如果,您認為加拿大地廣人稀,所以舉這樣的特例缺乏說服力,那就大錯特錯了。
煙火表演是大溫地區的居民夏日裏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文化娛樂活動。尤其在首場和最後決賽那場,幾乎全城出動。
記得有一次,我和老公去的晚一些,綿長的海灘坐滿了觀眾,人山人海。那天還下著毛毛雨,我們隻好選擇Beach Avenue的一座有門廊的建築入口台階,是“站票”。
前麵的一位印度女子對同伴說,人真多啊,好像回到了印度。周圍的人聽了都引俊不禁。
煙火表演的那幾天,從傍晚開始,通往English Bay 的Robson大街禁止一切車輛通行,成了步行街。街道兩側的各色餐館生意格外紅火。警察也傾城出動,全副武裝,維護著秩序。
煙火表演結束後,已經是午夜。 雖然退場時人流如潮,但組織管理工作卻是非常有序。直升飛機跟隨著行人的腳步,在低空緩慢飛行;探照燈將黑夜照亮得如同白晝。一直護送人群到汽車站,地鐵站。
公共汽車和Sky Train是運送煙花觀眾的專線,免費乘坐。善始善終。
煙花驚豔,人心更溫暖。
如此的組織,如此之重視,如此之和諧,想出事都難!
( 天涯知己 於 2015年 一月六日 謝絕轉載!)
是的,很多災難是人為造成的。
每次回國,發現機場,火車站流線很別扭,有的設施雖然有但不讓用,覺得這個國家做事的人太浮躁,不那麽人性化,當然還是一點點在進步的。。。
發現沒有,加拿大發展很均衡。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也很好,就不會向中國那樣大家都往大城市擠。對了,還有“流動人口”一說。
其實論人口密度,日本也很高,卻很少出事。
溫哥華冬季的雨是很討厭。當初也是因為忍無可忍才搬走的。
這幾天多倫多很冷,才又想念溫的暖冬。
“較真”沒什麽不對,至少說明讀得仔細。真理總是越辨越明。
是“調侃”,謝謝幫忙澄清!
說的是Burrard天車站麽?春天花開時真美呀!我每天上班都經過。
用“瑕疵”實在是抬舉拙文,那天深夜趕寫的,漏洞會有的,好在文章短。。。
Skytrain 免不免費記不清了,好像有過一次。最後一次看煙花也是幾年前的事了。。。。5路Bus免費的事的確有。
要說煙花節呢,還是比不上外灘人多的。有一個重要因素,在中國人和人之間的氣泡距離本來就小,對擁擠的心理承受力強,對危險的警惕性相對就低了。而加拿大人不習慣和人肢體接觸,大家都會盡量和別人保持距離,不貼得太近。不必等到前胸帖後背的程度,很多人早逃離了。
是我太較真了,樓主記憶中的溫哥華就是這麽美好,這個是沒有對錯的。。。
原來如此。隻怕在溫哥華的都糊塗了,不在溫哥華的就更容易誤解了。
當然,很多年也沒出事,今年人太多。
當然,很多年也沒出事,今年人太多。
謝謝!
除了房價高,我實在說不出溫哥華有什麽不好的地方,至今令我魂繾夢繞!
作為溫哥華人,讀你的文章特有親切感!
是啊,羊毛出在羊身上.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 加國政府功不可沒!
直升飛機跟隨著行人的腳步,在低空緩慢飛行;探照燈將黑夜照亮得如同白晝。一直護送人群到汽車站,地鐵站。 公共汽車和Sky Train是運送煙花觀眾的專線,免費乘坐。善始善終。
佩服賈國政府。看來繳稅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