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議:秦始皇統一時的文字差異有多大?
作者:ThankDX
作為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主、成吉思汗,在中國曆史確實是威力無比的人物。秦的殘暴評述已有很多。這裏隻簡單議論一下秦始皇統一車軌、文字和度量衡製度的功績大小。我們都知道,統一車軌、文字和度量衡製度對文化的傳播, 國家的管理有諸多好處。統一文字應該是秦始皇的最大曆史功績,但是筆者質疑的是當時六國的文字差異到底有多大。由於學識淺陋,隻能從側麵推思,無確鑿的硬史實,各位崮罔聽之,一笑耳。另外, 本人拙於漢字輸入, 這裏隻能簡單陳述理由如下:
1)文字差異不大。
以前中學上曆史課時,在講到統一文字時,看到課本中列舉的幾個秦楚文字,確實差異很大。但是後來我開始懷疑這種差異到底有多大? 是幾十字,上百字,幾百字,還是上千字的差異?。秦丞相李斯在所上《諫逐客書》中指出,秦自繆公、孝公、惠王、昭王以來所以能國富民強,蠶食諸侯,皆因客卿之助。可是我們從沒聽說過這些賢士到秦後遇有文字障礙,要修習秦字。韓非受陷於秦,寫了《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讚賞。我想知道這位韓國公子寫書時用的是韓國文字還是秦國文字?公元前 234年,韓非作為韓國的使臣來到秦國,公元前233,李斯妒忌韓非的才能,與姚賈一道進讒加以陷害,韓非被迫服毒自殺。假使他用秦字寫書,韓非在秦隻有一年, 如果文字差異很大,必會求教於人,如果韓非子這類名人尚有一字之師的話,曆史上豈有不記述之理?
作為7國的齊楚兩國,在經濟上和實力上與秦差距不是很大,但是在文化上,要先進很多,這已有定論,不在贅述。”秦王嬴政在公元前223年滅楚國。前222年滅燕國、代(趙)國。前221年滅齊國。自稱始皇帝、朕。前210年七月卒。葬驪山(陝西臨潼)“。從滅楚到秦始皇死,隻有13年。如文字差異很到,在當時的交通和知識傳播的條件下,13年是很難推行和完成文字統一的。 記得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當時推行第2次漢字簡化, 7-8年以後,因多方反對,最後不了了之。在現代推廣簡化字尚且如此困難,就別說秦時的條件了。秦二世在位一共3年,且公元前209年爆發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誰還有工夫繼續推廣統一的文字。作為楚人的項羽和劉邦推翻秦後, 按照常識,當時就十分先進的楚文化應該會被推廣的,可是有誰聽說過,要求天下人不習秦統一的文字?難道天下人會自覺自願學習被稱為暴秦的秦字?隻能是統一後的文字和統一前的各國文字差異不大,才會有此現象。
2)有統一的官話或7國的官話差異不大
從另一方麵, 我們還可推知, 秦統一前, 7國的為官之人可能通曉一種當時統一的官話語言, 或者7國的官話本身差異也不大。不然,各國客卿必然要先吃力的學說秦語。而蘇秦 張儀遊說7國,史書隻稱讚他們的口才,沒見提到他們的語言天賦。而當時也沒見有通譯或翻譯之職。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生長在現今杭州的楚人項羽,見到生長在現今陝西的秦國大將章酣,好象相互之間的溝通也不是很吃力。而現今土生土長的陝浙兩地大城市人的方言交流十分容易嗎?由此可推知,或有統一的官話,或7國的官話差異不大。 語言尚且如此, 文字方麵的差異會更小。
3)歐洲文字差異的啟示
文字的統一對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固然作用很大,但也不要過分誇大。現今歐洲文字, 尤其西歐文字, 或多或少源於拉丁文字,但他們各國文字的差異,我想不會小於當時的7國,可是這些並沒有對歐洲文明有很大的影響。他們差不多先後時間進入文明國家之列。今天英美國家還在使用的英磅英尺英裏,以及汽車駕駛員左右位置的不同,雖然給商人和各國百姓的日常交往帶來很大的不方便,但是其文化傳播的負麵影響也不是很大。德國在數製記述方麵使用逗號(,)代替我們日常的小數點,也沒有影響德國成為世界技術最先進國家之一。
綜上, 秦始皇在統一車軌、文字和度量衡製度固然有功績,沒有半點過錯,但是其作用決非現今文人所想象的那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