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話,多如牛毛,包羅萬象,似是而非存道理。沒有邏輯,隻有祖傳,人雲亦雲,蒙住自己很方便。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精光閃閃,打遍天下無敵手。黃帝內精,本草綱目,如雷貫耳,忽悠宇宙沒商量。
以前我生長在中國時,就覺得中國文化累。文化對人挾裹,文化讓人不自由。比如,過年家家給家家要送白皮點心,身邊隨便誰結婚你都有義務湊份子。
文化是什麽?據說有二百一十六種定義。比水滸英雄人頭多一倍。
我沒有打算敢說中國文化。隻是從我知道的中國老話裏窺一窺中國文化。
“難得糊塗”這四個精光閃閃黑漆漆的大字我在上初二的時候就知道了,是我敬重的老師教我的。說教,其實也沒教,是提醒。我的語文老師是當年很少的中國古典文學碩士在中學教語文。我很喜歡我的老師,他也喜歡我。上中學的的時候,求知欲最強,記東西最快。老師當年也就三十多歲吧。
“難得糊塗”,精光閃閃,其實我壓根就不知道什麽是精光,知道脫光。有一次我拚音聯想輸入,我把“金光閃閃”拚音多打了個g,就出來了個“精光閃閃”(好像也行,精神,精氣都閃光)。中國文化和流行裏最不缺的就是不知所雲。比如,“苦菜花A,閃金光”。為什麼呀?我在美國這鳥都不太拉屎的地方根本找不著苦菜花。苦菜花就是“戰地黃花分外香”?
“糊塗”:傻冒;“難得”:撞著了大頭運。難得糊塗,就是撞著了大頭運的傻冒?難得糊塗,大智若愚,喬裝打扮,猶抱琵芭半遮麵。圍魏救趙,調虎離山,瞞天過海,中國文化就倡導這種“悄悄地進莊,打槍的不要”。直到今天,老者教育後生,領導告誡他喜歡的下屬,書記提醒廠長院長站長,或其他的什麽長。都頌揚“難得糊塗。“長”有千千萬,書記名號永不變。真不知道一生隻畫蘭竹石的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的鄭板橋哪天喝高用它的“六分半體”寫下的這四個字,經清朝,民國,新中國(分兩段,不能用後段否定前段)。成為中國人做人的座右銘。成為流行甚廣的中國老話。百姓相處,領導提幹,人人難得糊塗,個個一臉憨厚。人生最累是識人。識別好人壞人?累死人。難怪耄選第一頁就說:“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豈止是革命,簡直可以說是活命。每個人都和別人相互依存。人人難得糊塗。你敢給我一個糊塗,我就還你一個更糊塗。
人之初,性很好;人長大,性學壞。人剛生;腦糊塗;人長大,有智慧。會讀書,會看報,會推理,會思考,人總該是從糊塗走向智慧。而我們的文化倡導“難得”,會“糊塗。成長曆練的糊塗跟剛生不能弄混了。“摸著石頭過河”,現在中國過了河沒有?人是在水裏遊還是岸上走?走還是遊需要小蔥拌豆腐。不能“難得糊塗”。領導說寬衣通商,直接想到解帶,想到脫褲,想到西門慶,想到潘金蓮。堅持寬衣不動搖,商業肯定大發展。擼起袖子拚命幹,遠不如撩起裙子使勁幹。堅持嘿嘿不動搖,堅持跟上司打馬虎眼。口黑黑嘴誰知道?做思考狀,做平靜狀。人在江湖走,力爭不挨刀。人的成熟與否,就看是否能把“難得糊塗”練得精到。
難得。“人生難得幾回搏”。“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鬥誌昂揚”,一九七六年走到了中國快崩潰。老天有眼,“交城山水”活捉了王張江姚“。後來,”不爭論“,資本主義救了社會主義,一片片金元寶從天而降不多不少正正砸在我們隊伍腦袋上。眾人更把”難得糊塗“當個寶。揣著明白裝糊塗,正如《列寧在一九一八》裏的衛隊長在他的上司提醒他“裝成個貪心的傻瓜“不要過分時他說的“剛剛好”。金元寶把很多人的腦袋都砸了個包,有包的腦袋才是寶,弄個熱毛巾敷好寶,埋好寶。
“難得糊塗“,跟中國的很多名言警句一樣,不能明說。什麽意思?沒啥意思;沒啥意思是啥意思?意思意思。意思意思就是說白了就沒有了一點意思。
“難得糊塗”,糊裏糊塗,糊塗到死,死了也要裝糊塗,減少死的痛苦。
願中國,多智慧,多理性,多邏輯。好好找到長治久安的路。
?1/3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