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針灸講義:二十四總穴歌

(2015-04-08 16:19:57) 下一個

針灸講義:二十四總穴歌                     /吳子平             

  

        針灸用穴,所謂「用針如用兵,在精不在多」,盡可能使用少數穴位,發揮最大的療效,是針灸醫療的最高境界。

         上下古今,針灸前賢累積經驗,心血的結晶,綜合而有「四總穴歌」之類的創作。筆者不揣冒昧,也有心血結晶的「廿四總穴歌」的創作,提供參考。

一、「總穴歌」的意義

二、傳統的四總穴、八總穴

三、「二十四總穴歌」的構想

四、二十四總穴歌的臨床意義

五、   

1.四總穴:肚腹三裏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麵口合穀收。

2.八總穴:(四總穴外)    胸腹內關取,脅肋用支溝;痠痛取阿是,筋傷陽陵搜。

3.二十四總穴歌:(含八總穴)

肚腹三裏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風池,麵口合穀收。

胸腹內關謀,脅肋用支溝;痠痛取阿是,筋傷陽陵搜。

虛寒補中脘,婦科三陰交;急救刺人中,脫症百會灸。

退燒宜少商,降壓用大椎;中風十宣穴,救心刺中衝

落枕針後谿,踝傷瀉丘墟;腹瀉灸天樞,解表尋曲池

臂舉不自如,靈骨太白;感冒兼重咳,風門肺俞

廿四總穴歌,臨床如有神;時時勤練針,發心濟世人!    
4.傳統: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孫真人十三鬼穴、回陽九針穴。 

「二十四總穴歌」是筆者的臨床經驗心得,極為寶貴,是初級針灸學者基本的、必備的用穴,公諸於世,分享同好。

不過,要特別聲明的是,「廿四總穴歌」的內容中,並不全然是筆者的發明,它是結合了古典的「四總穴歌」、「八總穴歌」,略加修正後,再加上真正屬於筆者「專利」的其他十六則經驗用穴,編成諧韻的五言歌訣,提供學者參考。修正的是「四總穴」中的「頭項尋列缺」,將之修改為「頭項尋風池」。主要理由,是因為「列缺穴」位於手腕關節上方部位,取穴不易。以及針刺時容易刺痛,常會導致患者反感,療效又是遠部取穴,因而將「列缺」更改為「風池穴」,療效穩定而快速。

歷代醫者的經驗用穴,如馬丹陽的「天星十二穴」、孫真人的「十三鬼穴歌」、《針灸聚英》中的「回陽九針歌」。針灸用穴,所謂「用針如用兵,在精不在多」,盡可能使用少數精簡穴位,發揮最大功能,這是針灸的最高境界,也是針灸醫者所應努力的方向!但願人人都能「時時勤練針,發心濟世人」,共同營造針灸藝術更上一層樓的美好人間!
===

“麵口合穀收”為四總穴歌中的一句,原四句為:“肚腹三裏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麵口合穀收。”原載於明代朱權所著的《乾坤生意》,以後《針灸聚英》《針灸大全》《楊敬齋針灸全書》《針灸大成》都將它收入其中。

    四總穴是依據《黃帝內經*靈樞*終始》“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演變而來的。

    人身體前麵的疾患,如脾胃、腸道功能失調,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症,應首選足三裏治療。

    身體後麵的疾患,如腰背部酸痛,應取委中穴來治療。

    身體頭頸胸肺部位的病變,取列缺穴來治療,因為列缺穴具有“疏解風寒,清肺止咳’’的作用。

    身體頭麵部的疾患,主要是口及顏麵部的病症,可取合穀穴來治療。

    後人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內關和水溝兩個穴位,成了六總穴歌:“頭項尋列缺,麵口合穀收,肚腹三裏留,腰背委中求,胸脅內關應,急救水溝謀。”這六個穴位用好了,人身體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得到治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