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西方快餐的非健康成分分析,兼談麵包的危害

(2013-05-09 17:41:00) 下一個

西方快餐的非健康成分分析,兼談麵包的危害

 

 

當今世界到處流行西方的五大快餐,即麵包、三明治、漢堡包、熱狗和匹薩餅。很多西方的快餐,也是從烤製的麵包和餅餅中派生出來的。下麵先來簡單分析一下它們的營養成份和非健康成份。

 

1,熱狗(Hot dog),香腸的一種吃法。夾有熱狗的整個麵包也可以直接稱作熱狗。熱狗的變種:加起司的叫做“起司熱狗”,或是直接叫“起司狗”;加了辣肉醬(chili)的叫做“辣狗”;前麵兩種全加的就叫“辣起司狗”;裹了玉米漿的叫“油炸熱狗”;插根小玉米棒的叫“玉米狗”;夾春卷的叫“春狗”;加巧克力的叫“巧狗”。吃熱狗的時候可以配上很多不同種類的配料,比如番茄醬、美乃滋、芥末、漬包心菜、漬白蘿卜、洋蔥屑,生菜屑、番茄(切片,切屑或切塊)和辣椒等等。

 

營養成份分析:蛋白質,澱粉,纖維素,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非健康成份:香腸,醬菜,人工食品添加劑等。

 

2,漢堡包(Hamburger),是現代西式快餐中的主要食物。最早的漢堡包主要由兩片小圓麵包夾一塊牛肉肉餅組成,現代漢堡中除夾傳統的牛肉餅外,還在圓麵包的第二層中塗以黃油、芥末、番茄醬、沙拉醬等,再夾入番茄片、洋蔥、蔬菜、酸黃瓜等食物,就可以同時吃到主副食。Hamburger 除了表示“漢堡包”,還有“碎牛肉,牛肉餅”的意思,可見漢堡包裏多半是夾牛肉做的。不過後來“豬柳”、“魚香”、“雞肉”等類型的漢堡包又陸續推出。

 

營養成份分析:蛋白質,澱粉,纖維素,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非健康成份:油炸,煙熏或烘烤過的肉食,醬菜,人工食品添加劑等。

 

3,三明治(Sandwich,三文治)是在麵包中間放置肉、幹酪、蔬菜等食物,加上調味料、醬汁任意搭配在一起的小吃,其中的麵包經常被輕微地塗上沙拉醬、奶油或調味的油烘烤,以改善味道和口感。變種:開口三明治,魯賓三明治,潛艇三明治(Submarine sandwich或簡稱sub),牡蠣窮孩兒三明治(oyster poboy),素三明治,BLT(是指培根Bacon、生菜Lettuce和番茄Tomato三種餡料),比利時三明治(un Belge),piecessarniesangersanga),sarmies,“烘底(烘過的三文治)”,“飛邊(切去麵包皮的三文治)”,辣魚三明治(辣魚多)等。

 

營養成份分析:蛋白質,澱粉,纖維素,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非健康成份:油炸或烘烤過的肉食,醬菜,人工食品添加劑等。

 

4,匹薩餅(Pizza,比薩餅),根據字典上的解釋為:混合著不同香料、番茄及起司烘焗而成的餅。發源地是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全球頗受歡迎,世界各地都有比薩餅店。比薩餅的通常做法是用發酵的圓麵餅皮上麵覆蓋番茄醬、奶酪和其他配料,並由烤爐烤製而成。奶酪通常用馬蘇裏拉奶酪(Mozzarella),也有混用幾種奶酪的形式,包括帕馬森幹酪(Parmesan)、羅馬乳酪(Romano)、意大利鄉村軟酪(Ricotta)或蒙特瑞·傑克幹酪(Monterey Jack)等。常用馬蘇裏拉奶酪,這種奶酪有很好的拉絲效果,切絲後撒在餅基上。餡料非常豐富,一般是將各種餡料切碎後撒在奶酪上。常見的餡料有:鯷魚,熏肉,雞肉丁,牛肉餡,肉丸,蘑菇,橄欖,洋蔥,意大利紅腸,辣椒,香腸,海鮮,番茄,番茄幹,其它各種蔬菜(如西蘭花,青椒),水果(如菠蘿)等。

 

營養成份分析:蛋白質,澱粉,纖維素,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

 

非健康成份:香腸,熏肉,油炸或烘烤過的肉食,醬菜,人工食品添加劑等。

 

從以上分析來看,除了香腸,煙熏,油炸或烘烤過的肉食製品,以及醬菜和人工食品添加劑之外,似乎沒有什麽可擔心的。我們完全可以放心吃麵包等西方快餐。

 

非也!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全球十大垃圾食物:1、油炸類食品;2、醃製類食品;3、加工類肉食品;4、餅幹類食品;5、汽水類食品;6、方便類食品;7、罐頭類食品;8、話梅蜜餞類食品;9、冷凍甜品類食品;10、燒烤類食品。這些食品危害人們的健康,是各種各樣人工食品添加劑調製出來的“美味”食品,簡直就是食品添加劑的大團聚,對人們身體危害極大。

 

這裏專門來談談麵包!麵包是西方快餐的主打食品!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古埃及人最先掌握了製作發酵麵包的技術。最初的發酵方法可能是偶然發現的:和好的麵團在溫暖處放久了,受到空氣中酵母菌的侵入,導致發酵、膨脹、變酸,再經烤製便得到了遠比“烤餅”鬆軟的一種新麵食,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麵包。古埃及的麵包師最初是用酸麵團發酵,後來改進為使用經過培養的酵母。當今的麵包提高了製作工藝,但總的來講,還是一類“熱量過多、營養成分過低”的食品,與中國人吃的大米,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

 

麵包的危害之一:溴酸鉀

 

最令人擔心的是麵團氧化劑--溴酸鉀,溴酸鉀是烘烤食品中最好的麵團改良劑,有了它,烤出來的麵包才會膨鬆酥軟,口感宜人,但它屬於違禁改良劑,對人體有致癌的作用,可是仍然被業內普遍使用。溴酸鉀是一個無機鹽,室溫下為無色晶體,分子式為KBrO3。溴酸鉀,主要用作分析試劑、氧化劑、食品添加劑(中國現已禁用)、羊毛漂白處理劑。本品對眼睛、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口服後可引起惡心、嘔吐、胃痛、哎血、腹瀉等。另外,對於環境亦有一定危害。

 

溴酸鉀在高溫烘烤中大部分都能轉化並分解,但仍會有微量成分殘留在麵包中,尤其是剛出爐的麵包,因為其中過氧化苯酰和溴酸鉀的分解產物最多(過氧化苯酰是一種常見麵粉漂白劑和氧化劑)。麵包冷卻到室溫之後,這些分解物才會大部分散發出來。所以,大家在購買麵包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吃剛剛出爐的麵包,選擇麵包時如果個頭過大,分量卻很輕,過分潔白的麵包盡量不去選擇或者少吃為宜。

 

溴酸鉀在1914年被美國以食品添加劑的形式用於麵包烘焙,迄今已有90年曆史。在沒有任何因使用溴酸鉀而危害健康的報告公布以前,由於成本低廉,溴酸鉀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應用。日本的烘焙實驗表明依然有50ppb的溴酸鉀殘留在焙烤後的麵包中;英國檢測的結果更高達300ppb1983年-1986年日本通過長期毒性/致癌性實驗表明:溴酸鉀在實驗條件下對大鼠有致癌作用。其後的多項研究證實了日本的實驗結果,表明溴酸鉀是一種毒害基因的致癌物質,可導致動物的腎髒、甲狀腺及其他組織發生癌變。如果你食用的麵包恰巧含有溴酸鉀的話,那隻能很遺憾的告訴你:麵包會致癌!溴酸鉀有致癌性,現在已被許多國家(如歐洲)禁用,但在美國仍允許使用。

 

1992年,在FAO/WHO(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業委員會(JECFA)的第39號報告中指出,使用溴酸鉀作為麵粉處理劑是不恰當的,並且撤消了先前自1989年以來60ppm的添加限量,這個添加量是根據溴酸鉀殘留物的最低檢出限而決定的。

199041日,歐洲食品統一立法運動致使英國開始禁用溴酸鉀,如今歐盟所有成員國都禁用溴酸鉀。

19922月,加拿大焙烤委員會建議其成員國主動停用溴酸鉀,19946月溴酸鉀被從麵粉和麵包中允許添加的配料名單中去除。

1991年美國焙烘業與FRO/WHO磋商後,自動將溴酸鉀添加量從75ppm降至50ppm

1998年美國烘焙業自動將溴酸鉀使用量減為:麵包30ppm,麵包卷15ppm.

19998月澳大利亞開始禁止使用溴酸鉀。

200111月溴酸鉀於馬來西亞得到禁止,同時在大部分南美國家也被禁用。東南亞的新加坡、泰國、中國香港也禁止使用。

200571日中國全麵禁止溴酸鉀在麵粉中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於2005530日發布《2005年第9號公告》稱,根據溴酸鉀危險性評估結果,決定自200571日起,取消溴酸鉀作為麵粉處理劑在小麥粉中使用。在此之前按照《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使用溴酸鉀的食品可以在產品保質期內繼續銷售。

 

麵包的危害之二:丙烯酰胺

 

20024月,瑞典國家食品管理局(National Food AdministrationNFA)和斯德哥爾摩大學研究人員率先報道,在一些油炸和燒烤的澱粉類食品,如炸薯條、炸土豆片、穀物、麵包等中檢出丙烯酰胺;之後挪威、英國、瑞士和美國等國家也相繼報道了類似結果。由於丙烯酰胺具有潛在的神經毒性、遺傳毒性和致癌性,因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汙染引起了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

 

澱粉類食物經過高溫烘焙確實會產生一些危害我們身體的物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廣泛存在於許多加工食品中。它不是食品中的添加劑和配料,而是每當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以高溫烹調或加熱時,便以副產物的形式自然形成的。澱粉類食品在120℃以上尤其是130℃—180℃之間最易產生丙烯酰胺,長期食用者可導致癌症。而烤製麵包的溫度在200℃左右。動物試驗研究發現,丙烯酰胺可致大鼠多種器官腫瘤,包括乳腺、甲狀腺、睾丸、腎上腺、中樞神經、口腔、子宮、腦下垂體等。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1994年對其致癌性進行了評價,將丙烯酰胺列為2類致癌物(2A)即人類可能致癌物,其主要依據為丙烯酰胺在動物和人體均可代謝轉化為其致癌活性代謝產物環氧丙酰胺。

 

飲食結構與癌症發病率

 

2011年最新數據,全球10大癌症高發病率的國家排名是:

 

1. Denmark(丹麥)                             326.1 per 100,000

2. Ireland(愛爾蘭)                         317 per 100,000

3. Australia(澳大利亞)                      314.1 per 100,000

4. New Zealand(新西蘭)                    309.2 per 100,000

5. Belgium(比利時)                       306.8 per 100,000

6. France(法國)                                300.4 per 100,000

7. U.S.(美國)                                    300.2 per 100,000

8. Norway(挪威)                         299.1 per 100,000

9. Canada(加拿大)                       296.6 per 100,000

10. Czech Republic(捷克)                  295 per 100,000

 

http://www.webmd.com/cancer/news/20110123/us-has-7th-highest-cancer-rate-in-the-world

 

這些數據隻是一麵之詞,另一個數據是:美國癌症學會公布了該國的年度癌症統計報告。報告稱,美國2009年的總體癌症死亡率約為10萬分之173.1,比1991年最高峰時的10萬分之215.1下降了約20%。報告認為,美國的癌症發病率總體呈下降趨勢。

 

美國疾病控製中心根據發病率確定常見癌症的排名。

 

對於男性來說,最常見的癌症是前列腺癌,發病率接近0.16%,死亡率排在第二位。排名第二的是肺癌,發病率大約是.088%。結腸/直腸癌位列第三,發病率為.0627%。膀胱癌影響大約.0369%的男性。此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影響0.0217%的人。第六常見的男性癌症是惡性黑素瘤,大約占男性人口的.0198%。腎癌的發病率大約為.0173%。咽喉癌影響大約.0173%的男性總人口。白血病發病率是 .0148%。第十常見的男性癌症是胰腺癌,影響大約.0123%的男人。

 

女性最常見的癌症是乳腺癌,發病率占所有女性人口的.1272%。其次是發病率為.0532%的肺癌。結腸和直腸癌是第三常見的癌症,發病率為.0458%。受子宮癌影響的女人大約有 .0229%。而非霍奇金淋巴瘤排名第五,發病比例為.0154%。據估計,大約有.0134%的女性受卵巢癌影響。黑素瘤是 .013%。受甲狀腺癌影響的女性大約有.0117%。白血病則是第十常見的癌症,影響大約.009%的女性人口。

 

結腸癌在北美、西歐、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的發病率最高,但在亞、非、拉美等地發病率則很低,這種情況與飲食等因素密切相關。

毋庸置疑:高發癌症,與飲食的關係最為密切!

 

相比之下,中國雖然癌症發病率逐年上升,但還沒有“光榮上榜”。有資料顯示:中國的肺癌最高,萬分之五左右。肝癌次之,五分之四左右。然後依次是胃癌、食道癌。女性子宮頸癌發生率最高,萬分之七左右,乳腺癌排名第二。除了環境因素之外,與大量吃燒烤類食品,以及西方快餐進入中國市場,難道沒有關係?

 

結論

 

綜上所述,西方的五大快餐(麵包、三明治、漢堡包、熱狗和匹薩餅)以及派生出來的各種快餐,實屬垃圾食品,並且是很可能導致癌症的食品。建議大家少吃為妙,多吃中國的澱粉類食品。

 

媽媽喊你回家吃飯,不是開玩笑的!老老實實吃飯!

 

(編輯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