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客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個人資料
kylelo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小兒發燒全解!(4)

(2013-04-24 05:44:52) 下一個

寶寶發燒應急3要素

 

第一,少穿衣服,給孩子散熱。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把汗“逼”出來,其實這是不對的。小孩在發燒時,會出現發抖的症狀,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

 

第二,幫孩子物理降溫,有以下常用方法:

1.頭部冷濕敷:用20℃-30℃冷水浸濕軟毛巾後稍擠壓使不滴水,折好置於前額,每3-5分鍾更換一次。

2.頭部冰枕: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排出袋內空氣,壓緊袋口,無漏水後放置於枕部。

3.溫水擦拭或溫水浴: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腋下、四肢或洗個溫水澡,多擦洗皮膚,促進散熱。

4.酒精擦浴:適用於高熱降溫。準備20%-35%的酒精200-300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

 

第三,補充充足的水分,不要隨便吃藥。高熱時呼吸增快,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增加尿量,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退燒後不宜多吃

  

孩子發燒幾天後,往往不想吃東西,父母會因而很擔心,要求小兒在退燒後多吃一些。其實,孩子在退燒後,胃腸道功能尚未完全恢複正常,消化酶的分泌也較少,如果勉強多食,反有可能引起厭食。所以,在孩子病愈初期,應少量多次地給他們吃容易消化的軟食和新鮮水果,如牛奶、豆漿、橙汁、粥等。食物應含有較多的維生素,避免油脂或糖分過多的食品,並盡可能給小兒喜歡的食物。對食欲較差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如果小兒在退燒後一星期仍無食欲,應請醫生檢查,因為可能體內另有病因存在。

 

及早發現寶寶發燒的方法

 

發燒是嬰幼兒最常見、最易發生的症狀。年輕的新媽媽沒有經驗,一看到寶寶的小臉紅紅的、摸摸手心熱熱的、額頭燙燙的,用體溫計一量:38℃,就帶著寶寶急匆匆地趕往醫院。下麵教你幾個及早發現寶寶發燒的小方法,讓你在處理寶寶發燒的情況時,更加得心應手。

 

  1摸: 平時經常摸摸寶寶的小手和頸部後麵,既可知道寶寶體溫是否正常,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寶寶的衣著是否合適,穿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寶寶的健康和舒適。了解了寶寶的正常體溫,一旦寶寶有發燒,你就馬上能“摸出”。用手大致感覺出了寶寶的體溫異常,可用你的額角接觸寶寶的額角,如果明顯感覺寶寶的額頭比你的熱,那麽寶寶多半是發燒了。

 

  2看: 如果寶寶臉部潮紅、嘴唇幹熱、哭鬧不安,或者沒有食欲時,寶寶很可能是發熱了。發熱時身體的水分消耗較大,如果寶寶的小便比平時的尿量少,且小便發黃、顏色較深,寶寶也可能體溫增高了。

 

  3測: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是最確切的。通常用肛表測量小寶寶的直腸溫度較確切(正常體溫為37-38),也可測量寶寶的腋下或頸部(正常體溫為36-37),測出的直腸溫度需減去0.5℃,腋下和頸部溫度應加0.5℃,得出的度數便是寶寶的現時體溫數,如此可知寶寶的準確體溫和是否發燒。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測量體溫,以免發生意外。

 

  TIPS:屬於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情況

 

  發現寶寶發熱時,不要手足無措,應先弄清寶寶是病理性發熱還是生理性發熱,再做出正確的處理,屬於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是:

 

  * 寶寶穿得過多、蓋得太厚,都會使體溫有所升高,尤其是新生寶寶。隻要將這些因素排除,小寶寶的體溫就會恢複正常。

 

  * 劇烈活動、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進食、排便等,都可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升高。

 

  * 體質虛弱、饑餓、久不活動或保暖不佳等,則會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偏低。

 

  * 如果寶寶的體溫暫時波動,幅度不大,全身情況良好,特別是精神狀態好,沒有異常,可能隻是生理現象,並非有病,密切注意觀察即可。

 

  小提醒:如果寶寶的體溫很高(38℃以上)或過低(36℃以下),都應引起重視,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小兒發燒的物理降溫法:

 

a 35%酒精擦浴;嬰幼兒發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b 溫水洗澡;洗澡能幫助散熱。c 熱水泡腳;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不適。d 冰袋冷敷;e 冰枕;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既舒服效果又好。

 

發燒腹瀉咳嗽的中醫外治法:孩子高燒不退,試試中藥灌腸;孩子腹瀉、咳嗽,用中藥貼肚臍、腳心或許能好……這就是有著數千年悠久曆史的中醫外治法。據專家介紹,由於外治法不需吃藥,避免了藥物對肝腎的損傷,近年特別受患兒家長歡迎。

 

發燒時打針和吃藥哪個更好

 

  發熱俗稱發燒。兒童發熱多數是由各種感染性疾病最常見的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一種症狀。發熱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反應。

 

  由於一部分6個月-5歲的小兒可能引起熱驚厥(多數是良性驚厥,愈後好;如有原發性癲癇,則可能增加其癲癇發作次數),因此家長對發熱感到十分恐慌,隻要孩子一發熱,不管白天黑夜,甚至孩子在熟睡中也要抱他去醫院打退燒針,請醫生迅速把體溫降下來。有一些打了退燒針後確實體溫暫時下降了,但不久又上升了,有的還出現副作用。

 

  確實,肌肉注射退燒針有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由於目前用於兒童退熱的針劑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含氨基比林成分,這類藥物副作用大,極易產生虛脫甚至休克也可能出現過敏性皮疹(蕁麻疹、滲出性紅斑、剝脫性皮炎);更為嚴重的可引起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本世紀30年代,歐美應用氨基比林導致2000餘人死亡,是本世紀最大的藥害事件之一。故這類藥物已在22個國家受到禁止。80年代初我國已將氨基比林列為淘汰品種,故兒童應禁止使用複方氨基比林。另外,此類藥物肌肉注射局部刺激較大;會引起臀部肌肉損傷產生臀肌萎縮或麻痹及感染等並發症而且兒童對打針也非常恐懼而吵鬧不安。故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口服解熱藥。

 

  發熱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反應,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當出現略高於正常人體的體溫時(37.5-38.5),人體可表現出更好的抗感染防禦機能,所以對小兒發熱不加區別強行用物理方法或針劑藥物降溫是不利的。

 

  什麽情況下給患兒解熱治療呢?世界衛生組織建議若患者肛門溫度39℃以上(腋下38.5)且有煩躁不安時,應及時給患兒解熱治療。以下情況即使不到39℃也應治療,如有肺炎、心力衰竭、心肌炎、先天性心髒病及5歲以下有發熱抽風史的孩子也應給予解熱藥。

 

  解熱治療,首先應選擇非藥物治療,如多飲水,少穿些衣服或少蓋些被子,夏天應降低室溫至25℃左右,確保孩子處於涼爽但不寒冷的環境中。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明在發熱時(38℃-41用酒精或冷、溫水擦浴降溫是不科學的,這樣做違反了生理的發熱調節機製,不僅無效,且可能使患兒發生顫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而且酒精擦浴還可發生酒精中毒體溫超過41℃時如中暑、中毒性腦病等超高熱、非生理調節機製引起的,可用冷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但酒精擦浴仍不宜應用

 

  有效的解熱治療是口服解熱藥降溫。目前認為最安全、有效且適合家庭常備的是對乙酰氨基酚如泰諾林退熱係列,該藥有明顯的解熱鎮痛作用,對胃腸道沒有刺激,對血小板及凝血機製無影響,口服吸收迅速而安全,口服後3060分鍾血中濃度達高峰,30分鍾產生退熱作用,退熱作用持續4小時,兒童劑量每次每公斤體重1015mg46小時一次,最多一天不超過5次。

 

(收集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romq 回複 悄悄話 收藏。必須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