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容芬: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008-09-25 04:33:40)
下一個
王容芬: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在曆史的長河中,任何人的生命都是短暫,什麽東西能夠照耀千秋、亙古不朽呢?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載,春秋時魯國的叔孫豹與晉國的範宣子曾就何為死而不朽的問題展開討論。範宣子認為,他的祖先從虞、夏、商、周以來世代為貴族,家世顯赫,香火不絕,這就是不朽。叔孫豹則以為不然,他認為這隻能叫做世祿而非不朽。在他看來,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
唐人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對德、功、言三者分別做了界定,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在孔穎達對三不朽的解讀中,立德是對品德操守而言,立功指建功利業,立言是把真知灼見形諸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於後世。也就是一個人在道德、事功、言論的方麵有所建樹,傳之久遠,人雖死而魂猶生,品格與精神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才成為不朽。
三不朽觀點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之一,對後世影響重大,很多仁人誌士都以此自勵,孜孜以求之。人之不朽非在於生命的長短,而在精神的高尚;非在於個人的富貴,而在於社會的功業;非在於境遇的苦難,而在於著作的偉大。
一、立德
儒家以仁義為道德的重要內容,所以仁義道德常常並稱。對個人來說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孔子)立德才能立身;對於社會來說,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隻有重德成為仁義之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
重德修身,德高望重、德才兼備,也就成為後人的行為世範和道德楷模。
史傳黃帝之前,人們蒙昧未開,黃帝開啟了華夏文明。不但教民改造自然環境,發展農業生產而且立禮法文度,別男女,異雌雄,明上下,等貴賤創立製度文明和精神文明。,黃帝不但個人道德高尚而且著力實行德治,黃帝仁義(《龍魚河圖》)修德撫民(《帝王世紀》)。
賢、孝、天下為公 是舜帝品格的基本特征,舜耕曆山,曆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之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司馬遷)隻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舜帝二十歲就以孝聞名;他沒有把君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把君位禪讓給賢德的禹帝。
以立德不朽還有西漢持節十九年不變的蘇武,東漢暮夜卻金的楊震,明朝要留青白在人間的於謙,清朝天下廉吏第一的於成龍等等。
二、立功
德是功的內在,功是德的外化。一個仁義道德之人,樂於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會、民族的命運中,自覺自願承擔起社會責任,不計個人得失,以大眾的利益為重;在人民處於危險之時,社會處於患難之中,就會挺身而出,起到中流砥柱、力挽狂瀾的作用,拯民於水火,立下了功業,積下厚德,光耀千秋。
修齊治平、經邦治國的功臣、良將一直為後人景仰和銘記,大禹自己菲飲食,惡衣服,卑宮室,卻盡力興修水利,為民造福。
周公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平叛之後,周公便著手建立周王朝的各項基本製度及設定基本國策,因此他可說是周王朝的締造者。 史載東征之後,周公開始製禮作樂,開創了有周一代的製度與文化精神傳統,也從根本方麵推動了華夏文明的進程。
管仲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把禮、義、廉、恥視為維係國家的四大繩索,提出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的思想;管仲還把富民放在首位,留下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等名言
立功不朽的有諸葛亮、魏征、範仲淹、於謙等等。
三、立言
先賢古哲都把立言視為生命,它闡釋正義,承載曆史,傳播文化。曆代很多義士都因言獲罪甚至失去生命,立言可能麵臨生死考驗;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周易》)前人要對曆史和後人負責任,好的著作利益千秋,不好的作品貽害眾生,立言必須謹慎;文章千古事,得失寸草心(杜甫)個人的得失在洪大的曆史使命中微不足道,立言要能放下個人得失。
生命不惜短暫,境遇不怕淒楚,留下的言語和文字要成為經典,這是中國文人的誌向。
老子得道後,騎著青牛準備西出函穀關,被關令尹喜所請,留下《道德經》,出關後,老子不知所終。《道德經》全書僅五千多字,非常精練,卻蘊含著深邃的思想。
司馬遷因說真話而遭到宮刑後,忍辱負重,發憤著書,留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脂硯齋評曹雪芹寫作的《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因立言而不朽的有孔子、孟子、莊子、屈原、班固、韓愈、張載、蘇軾、朱熹等等。
結束語
人生一世,可以飽食終日、平平庸庸;可以汲汲於名利,為物欲所拘;可以淪為惡棍暴徒、荼毒生靈。人生一世,也可以因品格而不朽,因功績而銘記,因著作而長存。叔孫豹的三不朽為生命點亮了心燈,誌存高遠,對三不朽的追求,激勵著古人修德立身,建功立業、著書立說。由信念而不迷,由意誌而堅定,由偉業而光輝,這正是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然而隨著社會整體道德水平的下滑,今天能夠理解和實踐三不朽的人已經不多。立德並不是個人標榜的,而是修身踐行,被人推崇,才千古留名,而當代人不是實實在在修心重德,而是道德作秀、自我吹捧;立功本是一個人敢於冒生死之危而拯厄除難,在當世有功德無量的口碑,後世有功業千秋的記載,而現在人不是真正的付出而是大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恬不知恥地為自己攬功;先賢古哲視立言為生命,德才兼備才能立好言。一言可以興邦也可以誤國,大德之士稀墨如金,不亂寫半句,而時下的不少著書撰文者所追求的是文字速成,名利雙收。這樣做的今人們也許能夠在一時因炒作、造假或粗製濫造而發財出名,最終都將難逃法眼,不但速朽,還將成為曆史的罪人。
正心立德,無德不能服人;成就立功,無功不能濟世;謹慎立言,無言不能傳世。生命的不朽是無私無我修出來的,是先他後我做出來的,而不是吹出來、捧出來的、造出來的、搞出來的;生命的不朽非在於當世的榮耀,而在於曆史的評價。
聲明與思考
一九六六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東歐語係德語專業的四年級學生王容芬,參加了天安門的八一八毛澤東接見紅衛兵活動,就是在這次紅色海洋的集會上,林彪的講話讓這位學德語的學生聯想到的卻是希特勒的講話錄音,她說兩者簡直沒什麽區別,王容芬透視紅衛兵猶如納粹運動,從天安門回來,她強烈地感到這個國家完了!這世界太肮髒
九月二十四日,她把寫給中共中央、給共青團中央、給團校、給偉大領袖的信,貼上郵票寄出,然後買了四瓶敵敵畏喝下,可能她當時抱著必死的決心而直言的,可是等她醒來時,她已經躺在公安醫院,接著被送往監獄。進去時她是個十九的花季少女,等到出來時她已是三十三歲,牢獄在她身上留下了永難磨滅的痕跡。
她當年信件的內容如下:
致毛澤東主席書
王容芬
尊敬的毛澤東主席:
請您以一個共產黨員的名義想一想:您在幹什麽?
請您以黨的名義想一想:眼前發生的一切意味著什麽?
請您以中國人民的名義想一想:您將把中國引向何處去?
文化大革命不是一場群眾運動,是一個人在用槍杆子運動群眾。
我鄭重聲明:從即日起退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致
禮!
北京外國語學院東歐語係
德語專業四年級一班學生
王容芬
1966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