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瀟湘夜雨

我想知道,在一個中國留學生眼中,實現美好的思念是怎樣一個夢.....
個人資料
正文

袁世凱給元宵“改名”的一些聯想

(2014-01-11 05:37:35) 下一個

 

 1013!---2013?是百年曆史巧合 

 

袁世凱給元宵“改名”的一些聯想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十五之夜則稱元夜或元夕,漢武帝時代,從帝都長安始,延至全國各地普遍有燃燈的習俗,所以又有燈節之稱。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人們在元宵節這一天,都要開展點彩燈、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猜謎語等活動。  清中葉著名詩人李調元曰:

 

“元宵爭看采蓮船,

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

孤燈猶喚賣湯圓。”

 

  中國民間有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袁世凱靠投機取巧於百年前的1912年3月15日,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他集大權於一身,當上了總統還想做皇帝,於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定年號為洪憲。事情傳出後,立刻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雲南首先爆發了護國戰爭,西南各省宣布獨立。就在登基的那年元宵節,袁世凱坐在廳堂裏正為自己的寶座能不能穩座發愁。忽然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門喊“元宵、元——宵”,他大為不安,心忌“元宵”二字。

 說來也湊巧,他的一個受寵的姨太太聽到街上叫賣元宵的聲音後,嘴裏有點饞,忙著喊“要吃元宵”。袁世凱大為惱火,狠狠地打了她幾耳光,弄得這個姨太太莫明其妙。

 他覺得“元宵”乃“袁消”諧音,這不是要消滅他袁世凱嗎?  他大為不安,十分惱火地悍然下令:從1913年的正月十五起,元宵這種食品隻能稱“湯圓”或“粉果”,並指示警察廳勒令所有賣元宵的小販,一律改叫“湯圓”,並下令將元宵節稱為上元節。他如此避諱,到頭來,元宵仍然流傳不衰,而他自己卻“袁消”了。其實,湯圓的諧音可聽成"燙袁"!獨裁者最終定被燙死,也不會有好下場咯!

     元宵節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薑白石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鉤簾看禦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

 

  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詩中說明了吃元宵象征團國之意。開始元宵稱為“湯圓”,因它飄在碗裏,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裏湯圓,家人團圓,正如台灣民歌《賣湯圓》中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以象征團圓吉利之意。因湯圓最初隻專在元宵節上市供應,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為元宵了。

   在舉國聲討、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袁皇帝違背民意,逆天行亊,神州大地反抗激烈,人民群眾齊聲臭罵。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製,不久竟憂懼染病。一命嗚呼,而元宵節則源遠流長,延續至今!當時有人寫打油詩嘲諷袁世凱:

 袁總統,

 立洪憲,

 正月十五稱上元;

 大總統,

 真聖賢,

 大頭頂銅圓,

 元宵改湯圓。

 其中“大頭頂銅圓”,是說袁世凱所鑄的銀幣有他的肖像,一般人都叫做“袁大頭”。

 豈不知,“湯圓”與“燙袁”音諧,逆曆史潮流而動的袁世凱怎能穩座龍庭?

 景定成在《洪憲雜詠》中記其事:

 

“偏多忌諱觸新朝,

良夜金吾出禁條。

放火點燈都不管,

街頭莫唱賣元宵。”

 

 袁世凱死後的第二年元宵節,人們照樣稱湯圓為元宵。一個賣元宵的老人還寫了一副對聯:

 

“袁世凱一命嗚呼,

元宵節源遠流長。”  

 

    無獨有偶,1913年袁世凱在元宵節前把“元宵“改為“湯圓“這段曆史教訓, 還記憶猶新,百年後今天,今年,即2013年的“除夕“(在這兒"除夕"的諧音是什麽呀?大家猜猜吧!),  這個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日子被當局取消放假! 令十三億中國父母妻兒,尤其是飄泊天涯,一年一盼闔家團聚的遊子,特別是那幾億遠浮異鄉的可憐的農民工族,他們在除夕前不能趕回家鄉與父毌子女在家團圓過年,初一初二趕回家還有多大意義?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麽呢?!此舉,立刻引起億萬草根的強烈反映,吐嘈聲連綿不斷!小民以為,任何人無論他權有多大,均不可逆天逞狠,踐踏民意。除夕過年,決非芝麻小亊,它是延續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結晶,是溶入了毎個子民血液中不可磨滅的人性基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的深刻體現和永久的傳承!這實是國之大德,民之精魂,要知道,丟失優秀文化道德傳統,丟失億萬民心者,將遺臭萬年,最終必失去一切!這是任何統治者不可違背的最起碼的紅線!!!

 

 

袁世凱(資料圖)

 

 1013!---2013?是百年曆史巧合 

 

袁世凱給元宵“改名”的一些聯想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複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十五之夜則稱元夜或元夕,漢武帝時代,從帝都長安始,延至全國各地普遍有燃燈的習俗,所以又有燈節之稱。所謂“正月十五鬧元宵”。人們在元宵節這一天,都要開展點彩燈、舞龍舞獅、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猜謎語等活動。  清中葉著名詩人李調元曰:

 

“元宵爭看采蓮船,

寶馬香車拾墜鈿。

風雨夜深人散盡,

孤燈猶喚賣湯圓。”

 

  中國民間有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袁世凱靠投機取巧於百年前的1912年3月15日,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他集大權於一身,當上了總統還想做皇帝,於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定年號為洪憲。事情傳出後,立刻遭到全國人民的反對,雲南首先爆發了護國戰爭,西南各省宣布獨立。就在登基的那年元宵節,袁世凱坐在廳堂裏正為自己的寶座能不能穩座發愁。忽然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門喊“元宵、元——宵”,他大為不安,心忌“元宵”二字。

 說來也湊巧,他的一個受寵的姨太太聽到街上叫賣元宵的聲音後,嘴裏有點饞,忙著喊“要吃元宵”。袁世凱大為惱火,狠狠地打了她幾耳光,弄得這個姨太太莫明其妙。

 他覺得“元宵”乃“袁消”諧音,這不是要消滅他袁世凱嗎?  他大為不安,十分惱火地悍然下令:從1913年的正月十五起,元宵這種食品隻能稱“湯圓”或“粉果”,並指示警察廳勒令所有賣元宵的小販,一律改叫“湯圓”,並下令將元宵節稱為上元節。他如此避諱,到頭來,元宵仍然流傳不衰,而他自己卻“袁消”了。其實,湯圓的諧音可聽成"燙袁"!獨裁者最終定被燙死,也不會有好下場咯!

     元宵節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這種食品最早出現在宋代,詩人薑白石在一首《詠元宵》的詩中寫道:“貴客鉤簾看禦街,市中珍品一時來。”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寫過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

 

  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巡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詩中說明了吃元宵象征團國之意。開始元宵稱為“湯圓”,因它飄在碗裏,像是一輪明月掛在天際。天上月圓,碗裏湯圓,家人團圓,正如台灣民歌《賣湯圓》中唱的:“一碗湯圓滿又滿,吃了湯圓好團圓。”以象征團圓吉利之意。因湯圓最初隻專在元宵節上市供應,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為元宵了。

   在舉國聲討、眾叛親離的情況下,袁皇帝違背民意,逆天行亊,神州大地反抗激烈,人民群眾齊聲臭罵。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製,不久竟憂懼染病。一命嗚呼,而元宵節則源遠流長,延續至今!當時有人寫打油詩嘲諷袁世凱:

 袁總統,

 立洪憲,

 正月十五稱上元;

 大總統,

 真聖賢,

 大頭頂銅圓,

 元宵改湯圓。

 其中“大頭頂銅圓”,是說袁世凱所鑄的銀幣有他的肖像,一般人都叫做“袁大頭”。

 豈不知,“湯圓”與“燙袁”音諧,逆曆史潮流而動的袁世凱怎能穩座龍庭?

 景定成在《洪憲雜詠》中記其事:

 

“偏多忌諱觸新朝,

良夜金吾出禁條。

放火點燈都不管,

街頭莫唱賣元宵。”

 

 袁世凱死後的第二年元宵節,人們照樣稱湯圓為元宵。一個賣元宵的老人還寫了一副對聯:

 

“袁世凱一命嗚呼,

元宵節源遠流長。”  

 

    無獨有偶,1913年袁世凱在元宵節前把“元宵“改為“湯圓“這段曆史教訓, 還記憶猶新,百年後今天,今年,即2013年的“除夕“(在這兒"除夕"的諧音是什麽呀?大家猜猜吧!),  這個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日子被當局取消放假! 令十三億中國父母妻兒,尤其是飄泊天涯,一年一盼闔家團聚的遊子,特別是那幾億遠浮異鄉的可憐的農民工族,他們在除夕前不能趕回家鄉與父毌子女在家團圓過年,初一初二趕回家還有多大意義?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麽呢?!此舉,立刻引起億萬草根的強烈反映,吐嘈聲連綿不斷!小民以為,任何人無論他權有多大,均不可逆天逞狠,踐踏民意。除夕過年,決非芝麻小亊,它是延續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結晶,是溶入了毎個子民血液中不可磨滅的人性基因,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的深刻體現和永久的傳承!這實是國之大德,民之精魂,要知道,丟失優秀文化道德傳統,丟失億萬民心者,將遺臭萬年,最終必失去一切!這是任何統治者不可違背的最起碼的紅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