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夜雨

我想知道,在一個中國留學生眼中,實現美好的思念是怎樣一個夢.....
個人資料
正文

春回月夜詠元宵

(2010-03-16 01:41:04) 下一個

爆竹聲聲還在耳邊縈繞,一年的元宵節又如約而至。“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這是一個浪漫而美妙的節日,天上月圓,人間團圓,星月燈燭,交相輝映,人潮湧動,歡娛達旦,一片節日的熱鬧喜慶景象。

“上元的燈,中秋的月”,“除夕的火,元宵的燈”。元宵節又叫燈節、上元節,蘊含著一元復始,春回大地的美好意願,這一天,人們通過賞花燈、放焰火、吃湯圓、舞獅龍等形式進行狂歡。它起源於漢代,梁簡文帝有《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征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之夜張燈結彩的盛景。

自古以來以元宵為題的詩不勝枚舉,而最膾炙人口的當數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寥寥幾句,言簡意賅,生動地描寫了京都華苑元宵佳節滿城花燈、滿街遊人,通宵歌舞的蔚為壯觀的迷離景象。“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春到人間人似玉,燈曉夜下月似銀。這是風流倜儻的才子唐寅對上元夜的盛贊,他用簡潔的語言形象地勾勒出節日的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賞月觀燈,同賀團圓的快樂心境。而清代詩人姚明之的《詠元宵節》:“花間蜂蝶真喜狂,寶馬香車夜正長。十二樓前燈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把元宵賞燈的情景描繪得更加淋漓盡致。

元宵節也是古代的情人節,充滿濃濃詩意和暖暖情意。古往今來的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章借元宵抒發心中的愛慕之情。

北宋歐陽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抒寫敢在觀燈鬧夜這個特定環境中青年男女的情愛與纏綿,表達了詩人對情人的無限思念。在這佳節良辰裏,許多青年男女由於偶然邂逅便一見鐘情,上演了多少動人的愛情故事,花、月、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麗的情景、美麗的情感透過詩篇瀝瀝在目,雖時隔千年時空,依然讓人留戀不舍。

元宵節賦予更深的文化底蘊是親人的團圓,元宵又名湯圓即為此意。南宋薑白石對此有過生動的描繪:“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揆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讀來別有一番生活情趣。清代的大詩人丘逢甲在元宵節思念親人時,情不自禁地吟道:“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而現在的閩南歌謠裏唱道:“鬧元宵,月正圓,閩臺同胞心相依;鬧元宵,煮湯圓,葉落歸根是正理。”元宵之夜吃湯圓,寓意月圓人圓、團團圓圓,更是表達了海峽兩岸血濃於水的骨肉之情。

年年歲歲,一年一年的月光將這個古老而吉祥的節日濡染得日漸渾厚溫情,不知寄托了人們多少美好的祈盼和祝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