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會,“三從四德”是為適應父權製家庭穩定、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在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的進行的規範要求。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工’(婦女的品德、辭令、儀態、女工)。
新中國成立了,婦女翻身得解放,首先解除了裹小腳,然後提倡男女平等,可以離婚再嫁。後來改革開放了,再後來解放思想了,從此女人成了半邊天,再沒有人會把三從四德放在嘴上,甚至聽到誰說三從四德就會打從心底蔑視。
我想說說,中國女人在失去了三從四德的約束後,是不是真的進步了?雖然不再男尊女卑,但是也不再男女有別,放眼望去,大街上,商場裏,中性人遍地皆是。甚至從背影看上去,根本不知是男是女。所以女人不再沉默,女人可以為所欲為。
女人在家可以不從父,因為老父親的思想早已被時尚潮流擊斃,咱們說句時尚一點的詞語,就足夠老父親帶上花鏡去翻康熙字典了。女人出嫁可以不從夫,因為男女平等啊,咱們的薪水一樣多,誰也別管誰,女人怕什麽啊?想幹什麽就幹,想買什麽就買,天塌下來還有法律給咱撐著,敢背叛咱們試試?女人夫死可以不從子,丈夫死了,可以再嫁,老得不能再嫁了,國家給著咱養老金,可以參加老年旅遊團到全國各地去旅遊,可以住在老年公寓,吃喝拉撒睡都能讓人伺候著,還受兒媳婦那窩囊氣幹啥?
失去三從約束的女人,自主自立自強自信再加上自由,可以說是一個巨型蛻變。在家本應從父,悲哀的是父親早就不是家中的主人,母親都不聽他的,女兒更不會聽。去打聽一下,這年頭誰還會把父親的話當做聖旨?就連終身大事,父親的話也隻是一個參考,嫁不嫁主動權還在咱們手中。既嫁本應從夫,可笑的是咱們早在談戀愛的時候,就把他調教成灰太狼了,別說咱們從他,借他個膽試試看,他還不是得乖乖的從了咱們?要是實在受不了壓迫,哥們可以不幹啊,這年頭誰離了誰不能活?夫死本應從子,其實咱們也想從子,老了身邊有個親人總是好的,兒子有兒子的生活,或許兒媳看咱的存折上是幾位數而酌情考慮呢?隻是國家政策隻讓生一個,所以有沒有兒子還是個未知數。
如果說沒有三從的約束是種進步的話,相比較而言沒有四德就很可怕了。品德、辭令、儀態、女工。失去這四樣,不要說女人,男人沒有這四樣照樣是社會的敗類,因為這四樣是做人的根本。孔夫子教導的規矩,這一點我是比較認同的,一個好女人應該擁有這四樣東西。在現在社會,沒有這四樣,恐怕也很難立足。
品德很重要,女人要清閑貞靜,恭順柔和,為人處事,穩重周到,有輕有重,知書達理。這樣的女人不但婚姻幸福,而且肯定會被社會重用。一個好品德的人,不愁找工作,也不愁嫁人。辭令很重要,一個好女人,滿口髒話是不行的,出言不遜冷言冷語也是不行的,多嘴多舌搬弄是非更是讓人討厭,各種場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辭,如勉勵丈夫、教訓孩子、同事朋友,鄰裏之間,有應該掌握分寸。儀態很重要,女人有漂亮和不漂亮之分的,長相再漂亮的女人如果著裝不整潔,藏汙納垢,迷糊邋遢,也遭人厭惡。長相再醜的女人如果把自己收拾的整潔大方,服飾幹淨,勤快得體,也是美好的。最後女工才是最最重要的,不是采桑養蠶、紡績織作,而是有一技在身,可以養活自己,養活孩子,做一個於家於社會有用的人才,才不枉費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沒有了四德的約束,女人自由了,甚至是放肆了。我看到不少女人絲毫沒有品德可言,當然,這種女人在哪個社會都是存在的。沒有技術,沒有工作,吃喝玩樂打麻將,多嘴多舌,挑撥鄰裏之間鬧矛盾,唯恐天下不亂,沒事找事看人笑話,胡亂打扮,不男不女,不倫不類,迷糊邋遢以為酷,手機換代時間緊,甚至依靠男人,賣笑賣唱又賣身。如果在遵從三從四德的封建社會,這種女人已經是社會最底層了吧,至少是被人看不起的。可是我看現在的人並沒有唾棄她們,而是用金錢把她們培養成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種人才了。
三從四德的時代已經永遠的成為了曆史,大多數的女人還是尊重傳統的,還是美好的。我隻說咱們女人是不是也要稍微的約束一下自己,讓女人更加女人一些。不說三從四德,至少多聽聽父親,丈夫,兒子的話,多多尊重親人們的意見,這對自身的修養也是有幫助的,還可以促進家庭和諧。至少在德言容功上稍稍下一點功夫,讓自己變得更婉約更有女人味,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