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夜雨

我想知道,在一個中國留學生眼中,實現美好的思念是怎樣一個夢.....
個人資料
正文

江南有秀色,最好是杭州

(2009-10-25 08:03:55) 下一個

     曆史上最具文化意義的水,可能就是杭州的西湖了。白居易有詩:“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西湖是囊括所有的-----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柳風桂雨,晨鍾暮鼓,悲歡離合,長歌短吟,英雄美女,高僧士子,浪子孤魂,陽春白雪,下裏巴人………。她太豐富了,太密集了,步移景動,處處都得細細道來,數不勝數,不知從何說起。這幾年我多次到杭州,有時小住,有時路過,但要提筆寫杭州,真的很難很難。因為那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何況我隻是遊客,也隻能是走馬觀花了。

    江南有秀色,最好是杭州。杭州天生麗質,錢塘自古繁華。就連馬可波羅也曾說“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這個生性浪漫的意大利人,如此直白地表達他對杭州的傾慕,可見杭州的魅力所在。的確,杭州是六朝古都哺育的名門之秀,有著良渚、吳越、南宋和明清四大曆史文化培養出來的知書達理、秀外慧中的性格。千百年來,杭州百姓,文人騷客的精雕細琢,刻畫出杭州典雅的風範。這樣一個極具東方神韻的城市,怎能不叫人一見鍾情呢?

    水光瀲灩

    我的朋友是杭州人,在一個雨後的下午我們朝著湖的西邊走去。“西”是一個迷人的指向,一個浪漫的地方。西湖之西,是西的強調,是西的極致。在西湖的西邊,我預感到那種令人怦然心動的神秘之美。今天的環湖西路,就是曾經美麗一時的楊公堤,楊公就是楊孟瑛。他和白居易、蘇東坡一樣,都曾經當過杭州的最高長官,而且還和他們一樣,也在西湖上修過一道堤。但是,白、蘇二人名冠天下,楊孟瑛這個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隻有治杭史的專家才知道。不知為什麽,也許是他的詩文不如白、蘇吧?其實在杭州人中,他也曾被稱為“白、蘇以後賢太守”。

    追溯曆史,經過唐宋王朝的格外青睞,西湖落得個“銷金窩”的名聲。元代的統治者則把西湖當成紅顏禍水,明代初年,杭州的官府幹脆把傍湖水麵劃給了豪富,弄得個“碧波萬頃”的西湖是阡陌縱橫,支離破碎。直到明代宣德年間,杭州才開始關注西湖,明正德三年,楊孟瑛在杭州當太守,為了治理西湖,他花了整整半年時間,動用民夫八千,毀田3481畝,回複西湖舊觀。所挖葑泥,一部分給蘇堤,將其拓寬,兩岸遍植楊柳。另一部分淤泥便另築一堤,從棲霞嶺起,繞丁家山直至南山。杭人感激郡守對西湖山水,對百姓的一片厚愛,遂呼之為“楊堤”,當然今天的楊公堤是在此基礎上經過了多次的修複。

    如果說,西湖是一顆會飛的夜明珠,有一対美麗的長翅膀舒展在江南大地上,人們在她的彩翼中穿行,她的一羽為白堤,另一羽為蘇堤,應該還有一羽就是楊公堤。如果不是楊孟瑛,我們今天還能遊西湖麽?走在今日的環湖西路上,兩邊種植的不再是嫋嫋弱柳,而是粗大的法國梧桐。一場秋雨過後,人跡稀少,黃葉鋪地,大有李清照婉約的意境。

    順著湖西而行,我們來到了郭莊。此莊建於清朝鹹豐年間,太平軍攻入杭州那年頭,不知燒毀了多少精美的建築,這片莊宅卻安然無恙。他是一個叫宋端友的人所建,後來宋家敗落。光緒年間,房子屬了新興絲綢實業家郭士林,他將此莊改名為“汾陽別墅”。據說以前也是破敗不堪,直到1991年才修複一新。進去一看,哇!大有蘇州園林那曲徑通幽的雅潔味道,那種以湖光山色、塔、堤痕跡及周圍植物借鏡的獨特造園環境,令人耳目一新。這裏有座軒,名叫“乘風邀月軒”。敞室臨湖,又有二層樓的“景蘇閣”,閣外一站,六橋在望,真個是山色如娥,花光似頰,溫風如酒,波紋若綾。太美了!一想起來,直到今天依然縈繞心頭……。

    我喜歡下午四點以後到西湖邊坐坐。望著波光粼粼的一湖碧水,心情尤其清澈。是啊,這一波湖水猶如一頁頁史書,記載了多少優美動人的故事,不正是這清澈的湖水成就了杭州這個優雅的城市嗎?

    其實,西湖在很早以前還是與錢塘江相通的淺海灣。聳立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環抱這個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湖水的衝擊導致泥沙淤塞,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開了,到了西漢時期的湖形已基本固定,隋朝才正式把這種由淺湖灣變成的湖泊叫瀉湖。此後承受山泉活水的衝刷,再經過由白居易、錢鏐、蘇東坡、楊孟瑛、阮元等人發動的大規模人工疏浚治理,終於從一個自然湖泊成為風光秀麗的半封閉的淡水風景湖泊。

    西湖作為淡水湖泊,水源主要源於天然降雨和山間積蓄的泉水。千百年來一直是杭州城鄉人民飲用和灌溉的主要水源,因此防止汙染是頭等大事。古代汙染較少,湖水清澈見底,可是到了近代,湖水嚴重被汙染,1981年,湖水竟變成了“黑水”。這時杭州市政府會同有關專家研究後,利用赤山埠自來水廠的取水設備,引用錢塘江水注入西湖。為了湖水永遠保持清澈明淨,1985年在此投入人力物力,完成了錢塘江引水工程,它使錢塘江水有控製的穿過南屏山流入西湖,平均33天給西湖更換一次清水。此外調節西湖水位還有兩個主要出水口:一是聖塘閘,經聖塘河流入運河,二是湧全閘,經浣紗河地下管道流入城河。

    的確,杭州之有西湖,為人之有眉目!這水光瀲灩的西湖不僅有人文故事,也有科技含量呀!

    山色空濛

    秀美的“西湖天下景”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結合的瑰寶。杭州不僅有典雅、多姿的西湖作為景觀中心,而且有三麵環湖,層巒疊嶂的群山。西南麵有龍井山、理安山、南高峰、煙霞嶺、鳳凰山、吳山等等,總稱南山。北麵有靈隱山、北高峰、仙姑山、棲霞山、寶石山等等,總稱北山。我常去寶石山和吳山。

    我常去寶石山是因為山離城很近,又在西湖邊上,山上有巨大紅色岩石,而且林木蔥蘢,石徑通幽,玲瓏剔透中有著無窮意趣,還有就是寶石山上有座美人一般的保俶塔。民間傳說這些巨石全是魔鬼,被太陽一照,化作山石,永世不得翻身。實際上它是因火山碎屑岩構成,所以呈赭色,西湖群山,此色獨此一家,很是神奇吧!從前山中有許許多多閃亮的小紅石,或於嵌岩,或散於坡,或棲於水,陽光一照,熠熠爭輝,故以寶石而名山。今天,它可有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景名“寶石流霞”。保俶塔就建在 寶石山頂那一塊平地上,據說是北宋初年造的,九級磚木結構,錢塘人高濂說:

    保俶塔為省中第一高塔,七級燃燈,周遭百盞,星凡錯落,輝煌燭天,極目高空,恍自九霄中。燈影澄湖,水麵又作一種色相,霞須晃蕩,搖曳長虹,夜靜水寒,焰射蛟窟。

    我們現在看到的塔是1933年對照原樣建的,高45.3米,磚石實心,八棱形。頂部有個銅鐵竿柱,下端是個盂狀露盤,竿柱裏麵藏著一個叫導善和尚的骨燼。塔身七級,穩而不危,塔帽如冠如冕,幾乎和地麵垂直的拋物線又構成柔和優美的線條,異常俏麗。雖說遠望如美人,可在塔底仰視,倒像一把“刺破青天鍔未殘”的利劍。

    保俶塔的來曆雖眾說紛紜,但一般的都認為是祈禱錢王錢俶的平安而建。原來宋滅南唐後,錢俶到開封拜見太祖,其家人為保他平安,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建塔,叫“應天塔”。建成時,有個和尚叫善道,要求自焚化災,舍利放在塔頂,塔下還修了佛爐。後來錢俶果然平安,江南沃土也免遭戰亂,人們便把這塔叫“保俶塔”了。實際上此塔建成後十數年才有錢俶北上之事,所以說專為錢俶而建塔顯然不確切。但人們渴望和平,希望此塔作為和平、安全的象征,這種心情一定是真實的。中國塔文化的意義,不僅是一份壯美,一種力量,更是一種人文精神,一種民族風骨,它的文化內涵象征著真善美的人格!

    站在保俶塔向南看,就是吳山上氣勢恢宏的城隍閣。友人家住吳山腳下的瑞石亭,我也就經常上吳山休閑散步。如果沒有西湖,吳山將是到杭州旅遊者的首選之地。因為有了西湖,初到杭州的人就直奔那主題去了,這樣就把吳山給杭州市民留下了。

    吳山離從前的皇宮近,禦街就在它的山腳下,可以說是皇城根兒了。所以占天時,地利,人和,,它是杭州城裏的一處真正的山水傑作。它像一隻梭鏢,鍥入杭州城內,東、南、北三麵俯臨城市,西麵與萬鬆嶺相接,環境風貌在西湖群山中別具一格。

    康熙有詩讚曰:左控長江右控湖,萬家煙火接康衢。偶爾絕頂憑虛望,似向雲霄展畫圖。

    從瑞石亭小區上去,向左第一眼就看見三個大字“第一山”,這可是北宋大書法家米南宮的手筆,是明朝時錢塘縣令薑召命人拓刻上去的,我每次到這兒總要停下來觀賞一刻。向右就是寶成寺,這裏麵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紀年密宗造像,很是珍貴呀!寶成寺旁邊有個“感花岩”,那三個紅色的大字告訴人們一段風流故事。我從來沒有想到那崔護的人麵桃花的故事竟然發生在這裏,這多半是一個傳說,可人們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於是許多題詩就出現在這感花岩上。先是唐代的崔護“人麵桃花相映紅”,然後是蘇軾的“去年崔護若重來”,再就是明朝吳東升的“歲寒鬆柏”和朱術的“感花岩”。這些用詩串起來的美好故事,給人多少溫柔的遐想啊!

    吳山的名人古跡多,於謙的讀書地在這裏,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芥子園也在這裏。吳山的大樟樹多,800多歲,400多歲樟樹,枝繁葉茂,剛強遒勁。吳山的嶙峋怪石多,如十二生肖石,潑水觀音等等,白看不厭。每次散步順著人群走一直走到“江湖匯觀亭”,站在亭上,放眼望去,錢塘江、西湖水、杭州城、連綿群山,盡收眼底。亭內一副對聯“八百裏湖山,知是何年圖畫;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台”。萬分欣賞之後,回來查資料,原來此聯出自驚世大文豪徐文長之手,了得,了得!吳山上的廟也多,如藥王廟、伍公廟、文昌廟等等,最打眼的還是氣勢恢宏的城隍閣。

    城隍閣建築的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的風格,麵積3789平方米,41.6米高。它的洞門是用蘑菇石砌造而成,底部呈塊石狀壘築的堅實基座,象征著古老的杭州城牆所蘊涵的悠久曆史。它的鬥拱、欄杆和排門的雕刻,采用香樟、椴木和美國洋鬆製作。各層有多個翹角,大有淩空飛升的氣勢,為西湖山水風光也起到了補景的宏觀效果,平衡了整個湖光山色大麵貌的造景布局,不論從哪個角度觀望都有美好的視覺。登上城隍閣頂,憑欄遠眺,北望西湖,波平如鏡,輕舟蕩漾;東眺市區,高樓廣廈,鱗次櫛比,繁華街市,盡收眼底;南觀錢塘,波濤滾滾,片片帆影,消失在雲水之間;西覽群山,鬆聲竹韻的山峰,沉浸在煙雲霧靄之中。如果夜間在此眺望,全城燈光閃爍與天下皓月朗星相爭輝,真是無限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宗教聖地

    杭州在曆史上曾經被稱為東南佛國,環湖的寺院如今已經散去了許多,留下的便越發的顯得莊嚴。我的朋友說,前些年杭州時興大年三十燒頭香。其實許多人並不是佛教徒卻照樣浩浩蕩蕩的加入燒頭香隊伍,這充分說明杭州它所積存的習俗中,包括了濃厚的宗教文化的印記。

    杭州火車站門口有個七路車,終點站就是靈隱寺,每天這個站牌下麵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靈隱寺在杭州諸多的景點中,雖然鼎鼎大名,但它的有名並非全在大雄寶殿。因為大雄寶殿全國到處都有,可是飛來峰全世界隻有一個。飛來峰有何可睹?皆為那滿山的石雕佛像-----那些千年的古人們留給今人的信息。石窟雕塑,乃印度舶來藝術,也是佛教和寺院的一種特殊形式。它生動、神秘、孤寂、陰冷、甚至有些恐怖。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便在1500前的神州大地開始流傳了。而西湖周圍,群山環繞的多有石灰岩峰巒,最宜用來雕鑿。

    靈隱寺我去過多次,數飛來峰的雕像,數來數去總也數不清楚。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冷泉南則的南宋造像布袋彌勒,首先是它最大,長9米,高2.6米,其次是它最可愛,歡眉大眼,喜笑顏開,坦胸露股,一隻手拿一個布袋,一隻手念著一串佛珠,兩邊十八羅漢各具神態,相互關照,渾然一體。聽說這個布袋和尚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僧人,名叫契比,奉化人。終身荷一布袋雲遊四方,後來變成彌勒佛的化身而被頂禮膜拜。在這裏照相的遊人太多了,一邊是自然千萬年的歡唱,一邊是人生匆匆足跡,能把匆匆足跡印入自然的千萬年裏作一刻停留,也算是人生一大幸事,我也來一張吧!

    靈隱寺是杭州寺院的大哥大,它最古老。可唯一留下的南宋遺物就是護法神像韋馱,這尊金色韋馱身高2。5米,金甲金盔,左手執降魔杵,儀態剛毅,威風凜凜。用整塊香樟木刻成那威武的樣子,著實像個中國的白馬王子呢。韋馱,在印度神話裏按級別,在與如來佛中間還隔一個檔次,但因為特殊貢獻,它佛的法物從魔王手中奪回,因此便奉為護法神。靈隱寺天王殿後麵的楹聯歌頌的就是它:“立定腳跟,背後山頭飛不去;執持手印,眼前佛麵即如來。”

    靈隱寺的大雄寶殿,佛祖高踞蓮花座,有16.6米高,人仰麵視之,無不肅然穆然。論高度,實在可以說是中國最高的坐式佛像了。有篇文章說“一切宗教、哲學、思想議論以及實行方法,最圓融、最講究、最真實的莫如佛法。”自己的修養不夠,隻見敬香人的熱淚打濕了蒲團,彌勒佛一笑置之....另外,靈隱寺還有一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那就是前後的楹聯,很有意思。

    西湖周圍的第二大名刹就是南屏山慧日峰下的淨慈寺,這裏是漢族地區佛教的全國重點寺院,裏麵有一口運木古井是最具傳奇色彩的殿堂,殿內供奉著婦孺皆知的濟公像。不過,我最鍾情的還是“南屏晚鍾”那優美的旋律,為此我繞著這口大鍾走了三圈,算是祈福吧....

    在天竺山和靈隱寺之間有三座天竺寺。自靈隱寺山門向南直上,在白雲峰北者為上竺寺。在稽留峰北者稱中竺寺,在飛來峰之麓稱下竺寺。三天竺寺皆以供奉觀世音菩薩為本,三寺的名字為乾隆所封,天竺在曆史上是杭州的佛國,香火極盛。就拿中天竺來說,北宋賜名“天寧萬壽永祚禪寺”,南宋高宗曾賜佛像置於寺中的華嚴寶閣,並曾擴殿宇,可見其崇高地位。現在去看寺周古樹掩映,景色幽美,堪稱靈山寶地,佛國天然,而新建的“七星潭月”為寺院增添了新的看點。還有永福寺,韜光寺等等,錯落分層,功能各異。

    杭州的寺廟大多依山就勢,飛簷銅鍾,梵音繚繞,回廊曲折,肅穆神秘“曲徑通幽處,禪院花木深”呀!這些寺廟園林的宏博勝跡常常使人流連忘返....

    白居易說:“官曆二十政,宦遊三十秋。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現代杭州是品質的杭州。西湖神韻、林壑深幽、古跡遺風、名人舊居、錢塘新貌,值得品味值得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yimei1926 回複 悄悄話 剛從西湖回來,但是沒紅袖訪得仔細!此篇散文寫得真清爽,細膩和深情,賞讀了!
waatuu 回複 悄悄話 真好。
非常想在四點以後去西湖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