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京城古水道尋蹤 - (2) 柳蔭街

(2009-05-30 16:26:51) 下一個
積水潭西海和什刹海後海盡管在德勝門內大街好像是一橋之隔,但兩處的水當年並不在那裏聯通。 在什刹海後海的南岸,有一條柳蔭街,從柳蔭街南行再轉東,是前海西街,這兩條街本來是連接積水潭和什刹前海的一條水道,當地人稱之為清水河,或是月牙河。水道西岸有條小街,明代時候叫做李廣橋西街,這座李廣橋就在街道的北端。 李廣其人本是明弘治朝的太監,權勢煊赫,史料上說他“起大第,引玉泉山水,前後繞之”。他獲罪以後,八大罪狀之一就是“盜引玉泉,經繞私第”。入清以後,李廣的宅子曾為乾隆後期大學士和珅的宅邸,後改賜為恭親王奕忻的王府。 到了清代中葉時,李廣橋西街僅指這條街的北半部。南半部因為在銅鐵廠胡同東口外有座清水橋,所以叫做清水橋胡同。月牙河自清水橋下南流折東,有橋名三座橋,亦稱三轉橋、海子橋,或者叫月橋、越橋。溝水過橋後,經由響閘進入什刹前海,所以這裏還有一條三座橋胡同。20世紀50年代,北京市政府整理城市水係,把明溝改成了地下暗管,橋與河都看不見了。60年代改名為柳蔭街。
柳蔭街 柳蔭街曾住過葉劍英、聶榮臻、徐向前、王震、張愛萍、楊尚昆、楊成武等軍界將帥,故得名“元帥街”。在柳蔭街附近,還有宋慶齡和郭沫若的故居。 但柳蔭街上最著名的還是恭王府和濤貝勒府。 濤貝勒府,現北京十三中 濤貝勒府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光緒二十八年(1902),醇賢親王奕譞的第七子載濤過繼給鍾郡王奕詥為嗣,承襲貝勒爵,遷居於愉王府,作為貝勒府,稱濤貝勒府。 現存古建築約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門東向。分中路和東路及西路。中路有四進院落,東路亦有四進院,後三進院為三合院。西路隻有前後3排房子,西為戲樓。南為花園,有長廊、亭、花廳、假山等。原馬圈及花園前空地建成輔仁大學主樓。濤貝勒府府邸改作原輔仁大學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輔仁男中改為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恭王府 恭王府是目前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據說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堪稱“什刹海的明珠”。府後有一獨具特色的花園,名萃錦園,占地約三萬平方米。花園東、南、西三麵被馬蹄形的土山環抱,園中景物別致精巧。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少紅學家認為此園還可能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是當年賈寶玉出沒的地方。:) 恭王府在辛亥革命後曾一度落泊,被抵押給天主教教會,後從1920到解放初由附近的輔仁大學買斷。解放後由北京藝術學院後來是中國音樂學院占用。1988年,恭王府花園對社會開放;中國音樂學院搬出恭王府。去年奧運期間,恭王府全部開放。 恭王府——世界最大的四合院 恭王府裏的走廊 (據老師說,當年十三中裏麵也全是這樣的走廊) 今天柳蔭街的胡同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青柏 回複 悄悄話 20世紀50年代,北京市政府整理城市水係,把明溝改成了地下暗管,橋與河都看不見了。60年代改名為柳蔭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