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一年級

(2008-09-01 06:44:37) 下一個

十幾年前來美國讀博士班, 沒到幾個星期就得上崗做TA(助教), 外係大一普通物理實驗.

雖然我在國內當過幾年大學教師, 但第一次教美國學生, 不敢大意, 橫豎把個斜麵受力分析弄成N種解釋, 心說不管你如何聰明如何笨, 保證讓你懂得心服口服, 無話可問.

也許是準備得太充分, 一口氣講了15分鍾: 把個重力分解成平行和垂直於斜麵的力,再分別列出各自的方程講著講著, 自己也好象變成斜麵上的木塊, 正徐徐下滑

猛然間想起得看看聽眾的反應,

“Any questions so far?”

,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舉起了手, 還是忍了半天的那種 (怎麽才讓我們舉手呀).

我心說糟了, 哪兒出問題了. 點了一個手舉得最高的,

那個COS, SIN是什麽玩意兒?”

聽意思象是: 你教那麽高深的學問讓我們怎麽活啊?

我呆在那裏:

是不是都是同樣的問題?”

”, “是啊”, “是的啊”... 台下一片點頭聲.

你們當真沒學過三角函數?這可是初中就該學的呀!”我有點難以至信.

有一學生還直嚷嚷:

我向毛主席保證, 更本沒學過!”

, 我心說, 要讓老毛知道了, 非押解你們回初中學數學不可, 跑這來學普通物理幹嗎?

於是物理課變成了數學課, 什麽是SIN, COS的定意, 怎麽應用, 怎麽解二元一次方程整整一學期的實驗有一大半時間在教初中數學.

最慘的是數學係, 一數學係TA曾遇到一個大一高手, 該老兄做 ½ + ½, 分子相加, 分母相加, 得到 2/4 ,  再約掉個 2, 最後算回 ½ .

直到後來Michael上了初高中才知道怎麽一回事. 就那麽幾頁書介紹三角函數, 根本就沒什麽練習. 就算你在課上聽懂了什麽是SIN, COS, 但沒有練習去記憶鞏固, 當然幾年後你會忘得精光. 更不用說怎麽在實踐中去應用了, 這種抽象思維需要更多的練習去舉一反三,去融會貫通.

美國中小學的數理教育可是一老大難, 布希總統曾實施過不讓一個拉下的計劃, 可還是沒法改變美國中小學數理教育世界排名三十名以外的窘境.

經常看到許多中國/韓國/日本家長把他們的孩子送到美國讀中小學, 如果他們的孩子長大後去做科學, 工程方麵的工作, 這實在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當然要做布希總統那樣的, 還是越早來美越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iSoft 回複 悄悄話 問:

你的 "大學一年級" 更讓我覺得他們象初中一年級。不過很奇怪,為什麽這種情況下,美國會是強國?

答:

好大的一個問題. :-))

美國的本科教育是很嚴的, 學生的壓力很大, 主要是他們成人了, 高昂的學費再加上高比率的淘汰率,使得他們不得不加倍努力. 我後來曾教過大四的學生,情形則完全不同, 基礎知識, 數理概念好得很.

還有就是美國的移民政策, 它把全世界各行各業的人材都招攬進來, 要不發達都難.
iSoft 回複 悄悄話 "我向毛主席保證, "是不是也是您教美國學生的?!

回複:

嗬嗬, 那當然!
教些一般性的: "吃了嗎?", "TMD", "TNND" 已經沒多少意思.
我都教些深奧的: 老毛的"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老鄧的白貓黑貓理論...
有個學生特喜歡發誓, 一天到晚"Swear to God". 於是我說, no, no, no, my class, my rule! you have to say " Swear to 毛主席! " 還得帶中文!
大臭臭 回複 悄悄話 我知道通常西方人的數學物理都比較差,但也有很好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