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生命

謝謝光顧這裏。讓我們善待生命。
個人資料
正文

重看 《渴望》

(2013-03-30 01:37:07) 下一個

《渴望》  拍攝於90 年代。當年看的時候還太小,模模糊糊有個印象。最近無意找出來再看,感慨良多。


時代不同,年齡不同帶來看問題的角度深度不同,看這部劇更能夠從更廣的視野來理解。


濃厚的北京古城文化為基調,文革及至八十年代改革開放的社會背景,以工人和知識分子兩個階級分明的家庭的愛恨情仇為主線,幾位高品質的演員將這些個故事演繹地鮮活生動,仿佛讓我們看到,這些人,這些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整部劇沒有華麗的場麵,出現的多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京城中樸素幽境的小胡同,小院子, 狹小的房間,老式的家具擺設。雖簡單,卻整潔溫馨。就如同裏麵的人物,雖平凡,卻每個人都有自己一片大世界: 這世界充滿了或愛,或無奈,或掙紮,或困惑


重看這部劇, 令我思考一個中國非常恐怖的特殊現象,那就是:中國是階級分化極端鮮明的國度。中國古老文化根深蒂固的階級等級觀念是這種分化至今難以消除的根源。這是阻礙中國進步的最大障礙之一。


中國的所謂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階級,都各有自己的局限性。


劇中的劉惠芳體現了工人階級的樸素善良寬容的一麵,而她老公王滬生的姐姐王雅茹則赤裸裸地表現出中國知識分子對勞動階級居高臨下的偏見與歧視。 而令人諷刺的是,被王雅茹千萬個貶低和鄙視的劉惠芳極其全家,卻在不知情的狀態下,在經濟窘迫的條件中,無意中收養了王的私生女,並將其撫養長大。


藝術是現實的極端體現。


事實上, 工人階級不都是善良的,就像中國知識分子也不都狹隘偏見。 但仔細想想,從某種角度說,我們哪個能夠真正擺脫橫貫在人為劃分的工人階級和知識分子之間的那條溝壑?在我們看問題的時候,在我們看人的時候,在我們分析的時候?


為什麽說這是個悲哀? 因為普世價值是沒有階級的,善良單純的本質是人類不分階級而推崇的。當我們的階級等級觀念根深蒂固的時候,我們扼殺了一種美好的單純,人為地破壞了人和人之間的信任,而單純和信任是愛的基礎。一個沒有愛為根基的環境,無論如何都是不健康的。它帶來偏見,和建立在偏見上的敵對。


當階級意識逐漸淡出的時候,人類文明的氣息才真正得以散發和作用。改良中國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消除階級觀念。


保持著感動的餘溫,我又聽了一遍這首歌:好人一生平安 ...是的,祝願好人一生平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