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語

善護念,開啟美麗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此身未有神仙骨,縱遇真仙莫浪求-南懷瑾

(2012-10-13 18:58:56) 下一個

摘自《我說參同契》第二講

想成仙的大人物們

剛才講到王陽明這個理學家,他也學過佛,學過道,打坐工夫很好。學佛走的是天台宗止觀這個路線,修道家走的是哪一派的丹法沒有資料可查。有一點在他的傳記裏記載,當時有一個道人叫蔡蓬頭,蓬頭是外號。因為修道的人把名利巳經看得不值錢了,所以自己姓什麽、叫什麽都沒有關係。這人道行很高,王陽明曾經專門去山中的道觀拜訪他。蔡蓬頭站在道觀的山門外麵,王陽明老遠就跪下向他磕頭。這個蔡蓬頭居然拂袖而去,袖子一甩進山門去了,王陽明趕快站起來,跟他走進道觀大殿。

道家的大殿供的是“三清”,是太上老君的一氣化三清, 據說太上老君就是老子搖身一變變出來的——這些宗教的事情,事出有因,查無實據。這個三清是“上清、太清、玉清”,如果我們做比較宗教研究,這有可能是從佛家來的。 佛教大廟子的正殿供的三尊佛,代表了 “法、報、化”三 身;如果我們用道家的觀念來講就是“精、氣、神”一 “精”是“化身”,生生不已;“神”是“法身”;“氣”是 “報身”。

這個蔡蓬頭當時走進大殿,在“三清”前麵一站,不理這個王陽明。王陽明一上大殿,又跪下來磕頭,蔡蓬頭又拂袖而去,向後麵上了一個假山上的亭子,王陽明跟到亭子上,又磕頭。蔡蓬頭回頭看看他,對他說,你呀!前庭後堂拜了我三次,“禮雖隆”,你這個禮貌很隆重了,“終不離官氣”,他說你不能修道,功名還有份,將來官做得大,事業好。

我們讀書看道書,看到這個地方不要輕易放過去。一個人的習氣是很難變的,修道的人自然有修道人的習氣。這一點我們講兩句古人的詩,大家聽了不要灰心。古人說“此身未有神仙骨”,這個身體上沒有神仙的骨格,“縱遇真仙莫浪求”,就是看到神仙你也不必拜了,方法懂了也不能成功。可見仙佛是生來就有種子的。“莫浪求”就是不要亂求,你求了有什麽用?王陽明雖前庭後堂三拜緊跟,蔡蓬頭接著掉頭又走,王陽明又在後麵跟,但卻找不到人了。

我們再看漢武帝,這些曆史上的大人物和英雄,尤其是中國帝王、名士都喜歡學神仙,其實就是人性心中欲望的擴充。一個人到了事業地位的最高處,一切都滿足以後,唯一要求的是如何能不死。所以秦始皇、漢武帝都求神仙之術。漢武帝在我們中國曆史上可以說是雄才大略,這個稱譽,他當之無愧。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一個政治環境很複雜的情形下,登基做了幾十年皇帝,開創了一個盛世,真不容易。可是到了晚年就喜歡學神仙,他求神仙花的本錢太多了,甚至把自己的公主都嫁給一個騙子道士。像這樣荒唐的事情,他都幹得出來,明知道做了錯事還不承認,後來不能自圓其說。

漢武帝旁邊有兩個大臣,一個是汲黯,一個是東方朔。漢武帝是何等難伺候的帝王,在他左右的人講話就很難了,高明的意見很難提出來,因為他太髙明了。但是我們看曆史,漢武帝有許多次因為有人犯了大錯,就要殺人,出場擺平的都是東方朔。此人專會說笑話,東逗西逗就把漢武帝逗笑了,然後事情就作罷了。所以研究做人的道理,要多留意道家的精神。老子的話“曲則全”,一件事情走直線有時候是不行的。一個領導決定的事,明知他是錯的,挑明說決策有問題,那就糟了!人是有個性的,格老子!你說有問題,我偏要幹!所以老子說“曲則全”,轉一個彎,這個事情就圓滿了。東方朔走的是曲線的路,所以漢武帝碰上很多的問題,東方朔一來,往往就起了作用,把錯誤決定扭轉過來。

漢武帝身旁另一個重要人物是走直線的汲黯。我們大概可以想象這個人臉應該是方方的,一天到晚不帶笑容,講話是仁義道德,連漢武帝都怕他。漢武帝當時見那些大將軍、 “總司令”,常常很隨便,跟他的祖父漢高祖一樣,在宮女幫他洗腳時也叫大臣進來報告,很不禮貌。但是漢武帝聽到汲黯一來,趕快更衣戴帽才敢見他。我們現在的年輕人讀曆史要注意,一個人自己的人品、人格養成到真正高尚正直的時候,任誰都要尊敬他的。連漢武帝這麽一個嚴君,對於大臣要殺就殺,但是卻尊敬這個部下汲黯,自己衣冠不整還不敢見他。所以汲黯是以敢批評漢武帝出名的,換了別人講話,漢武帝非殺他不可,比如司馬遷為李陵辯護,漢武帝一氣就罰司馬遷受宮刑。

汲黯批評漢武帝很直率的,汲黯講:“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就是說你武帝內心欲望太重,外麵好像做好事,內心卻心機重重,如此怎麽能效法遠古的聖王之治呢?這雖然是在批評武帝的政治表現,但也間接指出武帝要學仙道是不會有成就的。一個人連人都沒有做好,還妄想做什麽神仙! “內多欲”,是說思想裏欲望太多了,什麽都要,錢也要,壽命也要,名利也要,兒女也要,反正好的都要。其實每人都是這樣“內多欲而外施仁義”,所以求神仙,做得到嗎?

這種話在朋友之間講都很刺耳了,對皇帝講更不得了。曆史上記載武帝聽了當然很不高興,不答複他,但也沒有對他不禮貌,可是汲黯的官運也就到此為止了。有趣的是,漢武帝臨死的時候吩咐子孫,在我死了以後,為了太子的安全,還是要找汲黯這樣的人來護國才可。

我們引用王陽明跟漢武帝這兩段故事說明,是告訴大家我們研究神仙之道可以,卻不要輕易想當神仙。這個神仙很不容易做的,是要放棄了一切,這個一切就包括很多了,我們放棄不了的。換一句話,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內多欲”, 但並不見得能“外施仁義”,這樣豈能成佛成仙呢?這個話要自己提出來警告自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