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語

善護念,開啟美麗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批評孩子最忌三件事(轉)

(2012-07-11 15:33:18) 下一個
 批評孩子最忌三件事

可愛的孩子就像春天的小樹,無拘無束地成長,雖然生機盎然,但也免不了時不時長出影響成長的壞枝”——犯錯誤,這時,身為園丁的家長應該怎麽做呢?對孩子的批評不可沒有,也不可濫用。麵對孩子的失誤甚至錯誤,你會采取怎樣的態度?

批評孩子三大忌

忌諱一:不該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傷孩子自尊

5歲的宣宣彈琴時表現出極大的隨意性,老師講過的正確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腦子裏沒有留下絲毫的印跡,仿佛從來就沒有學過似的。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親自示範,可宣宣擺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態度,在琴凳上扭來扭去,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沒過兩分鍾又嚷嚷著累了要歇會兒。

錯誤批評:內心的怒氣終於衝破了忍耐的底線,媽媽一巴掌揮了過去,宣宣的手背頓時就紅了——說服教育升級為武力懲罰。

留下的傷痕:從根本上說,武力懲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隻能使雙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繼續下去的學習中途擱淺;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敗塗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對所有的批評刀槍不入,那可真是兩敗俱傷。

它的另一個直接果是:你以什麽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和他周圍的人——對暴力行為的模仿是輕而易舉的。由於父母的壞榜樣,孩子在獨立麵對自己和小朋友的衝突時,頭腦中的第一反應就是先下手為強

剪枝有方:將批評升級為戰爭,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兒還沒有形成自我評價體係,他們是通過成人尤其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來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內心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這能給孩子自信,也能使他們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的藝術在於正強化,而非負強化。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或全盤否定,不如將孩子的點滴成績和好的苗頭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掛在嘴邊,強化其好的一麵,給予必要的指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提升自信。所以,媽媽此時不如使用表揚式的批評方法,去發現孩子的點滴長處,先褒後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這一遍強弱感覺掌握得不錯,接著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樣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點,速度如果再放慢一點會更好。來,我們來試一試,我想宣宣一定沒問題!孩子需要在比較和實實在在的誇獎中發現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點成績,她會有信心糾正自己的九個錯誤;相反,父母對孩子的一個錯誤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會毫無心情保持自己的九個優點。

忌諱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緒難以給孩子正確引導

陶陶每天都把家裏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畫筆、畫紙攤滿了桌子,****也堆著他的各種小玩意兒,自己最喜歡的書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時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沒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觀。

錯誤批評:屋內的一片狼藉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從哪兒拿來的東西玩完了還放回哪兒去。你就是不長記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們扔掉!說著假裝把孩子最心愛的玩具扔了,接著是一陣急風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傷痕:不是你的嗓門越高就越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聲調和結果往往成反比;並且大喊大叫使孩子絲毫感覺不到尊嚴的存在,也把你的修養咆哮得無影無蹤。如果大人孩子都發脾氣,批評很有可能會升級為哭鬧和打罵,教育的效果抵消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嘴上說扔掉,但是手上卻沒有真正扔掉,媽媽的威信也由此喪失。

剪枝有方:千萬不要以為你的態度,包括表情、語氣和目光無足輕重,隻有好心就足夠了;不肯在表達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難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因為,有時候他們拒絕的不是批評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

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達到批評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氣,讓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難養成的習慣,媽媽應該對陶陶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東西就鼓勵一下。孩子被媽媽的肯定激勵著,會慢慢學會獨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忌諱三:喋喋不休——過濫的批評引來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種形狀的小珠子,串起項鏈漂亮極了;但當她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幾個透明的圍棋棋子充當夜明珠時,哭著喊著要,對方不給,她就把人家裝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錯誤批評:玟玟的舉動讓媽媽覺得很沒麵子: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麽就不明白呢?不能總是看著別人的東西好,你家裏的玩具還少嗎?自己的東西扔在一邊不玩,一看到別人拿點什麽就跟寶貝似的,真沒出息……下次再這樣,我絕不再給你買任何玩具!

留下的傷痕:如此絮叨、缺乏新鮮感的批評,不能給孩子大腦以明顯的刺激,說得越多,孩子越會把這些話當成耳邊風。而且,別看孩子小,對語言的領悟能力一點不差,沒出息占有欲一類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話很容易引起他們內心的反感,明著或暗著和你對著幹,身上的毛病很可能會有增無減。

剪枝有方:漂亮的和新鮮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誘惑,抵禦誘惑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不妨告訴孩子:她喜歡自己沒有的東西並沒有錯,但他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更不能搶或毀壞。接著向孩子講清楚:世界上的好東西多得數不清,我們不可能全部擁有;如果特別想要,就得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比如如果對方願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換。

批評孩子應謹記三大原則

1.批評孩子尊重在先

孩子雖小,自尊心卻不比成人弱。父母一句話說重了,外向的孩子會立刻把不高興寫在臉上,還要申辯幾句;內向的孩子則會把怨氣憋在心裏,日久天長容易形成內心強烈的自尊和強烈的自卑。孩子哪裏做得不好,父母當然應及時指出來,不讓小毛病發展成大的禍患,但這並不是說一分鍾也不能等。既然事情發生了,最好是先解決這件事,而不是先教訓孩子,更不是粗暴地責罵孩子。如果是在人多的場合或家裏有客人,父母不妨找機會把孩子拉到一邊說句悄悄話,或等到客人走了以再說,避免孩子遭遇下不來台的尷尬。對於那些很有個性的孩子,強硬的態度其結果是兩敗俱傷,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他會很快理解父母的意圖,默認批評,自尊心也不會受傷害。

批評要找適當的時機,其出發點應該是對孩子的關切。粗話、惡語,就像支支毒箭,隻能用來反對敵人,不能用以對付孩子,否則隻會使他/她產生不滿、反怒、仇恨的情緒以及報複的念頭,逐漸學會使用消極的態度和方法保護自己。

美國的海姆·金諾特博士總結的對孩子的尖刻語言

漫罵:混蛋、癟三、騙子

侮罵:笨蛋、真是個廢物、不中用的東西

指責:又淘氣了、真是個壞孩子

壓製:給我住嘴、你敢不聽大人的話

強迫:不許說不行

威脅:你敢不聽我的話,我再也不管你了

挖苦:虧你想得出這種蠢方法,你真聰明

用這類傷害性的語言去批評孩子,有時確實也會立刻見效,孩子會乖乖地服從父母的意誌,然而,這種屈服隻是暫時的。

從長遠看,這些語言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還會對孩子的性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懂得尊重孩子,批評時就事論事,不翻舊帳,使孩子懂得自己她錯在哪裏,不再重犯,那麽,這樣的批評就能起到它應該起到的作用。

2.批評的話越實越好

批評孩子,釘是釘、鉚是鉚,說準說透,以質量勝數量,不要把陳芝麻爛穀子都翻出來老賬新賬一起算。

孩子最煩的就是父母嘮叨,它會讓孩子產生永無出頭之日的絕望;更不能不分青紅白一通粗暴指責,讓孩子摸不著頭腦,其結果是父母說了很多,孩子卻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裏。

2歲的寶寶晚上睡覺前吵著要吃巧克力,你是指責他壞毛病越來越多、越來越不聽話、真讓大人勞神,給媽媽找了更多的麻煩這麽小的孩子根本不懂得壞毛病聽話勞神找麻煩指的是什麽。一下子用那麽多的話來批評寶寶,他隻會覺得媽媽嘮叨。另外,對孩子細枝末節的事情喋喋不休地批評,也會漸漸失去批評的力度和效果。

還是說一句睡覺前吃巧克力牙齒會疼的,並告訴他牙疼比打針可疼多了,疼得咬不動東西,所有的好吃的都吃不成了?這更能讓寶寶明白媽媽的意圖,批評也要換換新包裝。

批評就是試圖改變對方的想法、態度和行為。如果孩子對父母的話一耳聽一耳冒,批評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其實,即便是成人,每天反複聽快點,別磨磨蹭蹭的!”“去把玩具撿起來!一類單調、重複的話,耳朵也會磨起繭子,孩子就更容易對此產生心理惰性。他們需要新鮮的語言給自己提神,推陳出新往往能提升孩子做事的興奮點,假如你換一種說法:如果我們再耽誤一會兒,恐怕就看不上海豚表演了已經晚上九點了,該讓毛毛熊回家睡覺了,孩子或許會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評。

3.無聲有時勝有聲

沉默是金。一些很明顯的錯誤或頑固性錯誤,孩子自己也會意識到。如此習慣成自然地一錯再錯,被父母敲打的心理準備早就百煉成鋼。此時如果父母仍舊依照慣性老生常談地指責一番,實際上是如了孩子的願,他可能會如釋重負,眨眼之間就把批評忘得一幹二淨;相反,父母的冷處理倒讓孩子忐忑不安,覺得很不自在,並揣摩父母的心理。適度、適時的沉默可造就緊張的氣氛,也給孩子留出了自省的時間,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3f7a6b800102e6fu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