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孩子?房子?票子?出國?定居?回國?發展?

(2005-03-13 12:42:10) 下一個
數數這些事,哪件提楞出來,都是不小的事,所以呢,真不是幾百個字能出結論的。本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我這個仁不夠仁,智不夠智的家夥,說兩句,估計不能代表絕大多數媽媽們的立場,以下純屬事實,如有雷同,那也是少數。可是,我還是願意把想法和有可能有計劃回國的媽媽們聊聊。 話說,俺也是出國快五年的一代淘金“受害者”,就象布什,剛一登台,經濟形式完蛋,我和老公剛一登機,經濟蕭條即刻開始,兩個箱子一個夢就破滅了。背呀。嗬嗬,知道咱家寶兒為啥叫貝了吧。 苦掙苦熬,日子也得過,苦掙苦熬,日子也得過,這可是每個出國知青的心聲呀讀了個書,生了個孩子,至今沒有北美工作經驗,沒有置辦下個產業,說的這幾條,都是我出國計劃外的事情。計劃內的一件沒辦成,包括至今沒有辦成父母簽證,咳! 我老公是今年7月畢業,他也一直眼巴巴要回國,原來我沒當回事,不過,聖誕節他動真格了,經朋友介紹,他自己飛溫哥華見了一個老板,人家要雇一個願意在中國做事的“苦力”。我當然是橫加幹涉,經多日的較量,我還是敗北。自從溫哥華回來,雖說那才僅僅是個口頭的offer,我看他已經有打包的準備了。我的思想期間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我想了半天怎麽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了,最後,我決定就有用我自己家的情況來說,能用的上的,你就仔細看看,用不上的,你就隨便看看。 1。回國前,我們會把身份辦完,這畢竟是一件大事,不想留個尾巴。 2。我們把孩子生完了。不為別的,孩子有個國外的身份,她將來自己的發展會自由些。何況,加拿大是福利製國家,醫療免費,就等於買下了保險。加拿大,大家拿。 3。要有北美工作經驗,最好再讀個書,這是使自己不變成“海帶”的馬甲呀。這條是我們做的最不夠的地方,還沒找到彌補方案。 這條中還包括,如果你學的專業,你做的工作,更適合國內發展,那還是回去。 4。我們現在商榷,他一人先行回去,最短的時間把國內的前沿工作做好,我做這裏斷後的工作。因為我們沒有房子的拖累,所以,回去很簡單。 5。還有一條說說吧,我們在國內還有個房子,這樣回去的話,在最初的一段時間,會沒有很大的後顧之憂,因為,如果你在大城市的話,如果沒有先拿到一個offer,初期的生活壓力很大。 6。你提的要和公婆一起生活,這可不是我能回答的強項,因為我都處理不好婆媳關係。我幸運的是,回去的話,是和我的父母生活在一個城市,住的很近,是個照應,又不住一起,距離還是產生美。 7。夫妻不能長時間分開。原因我自不用多說。 最重要的一點放在最後來說吧,那自然就是孩子的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牢牢記住這個國策,也是家策!貼在床頭,刻在腦海。無論如何,我的原則都是,不能因為我們的折騰,耽誤了孩子的讀書。因為我在國內做過老師,看到過,由於父母調動,出國,再回來,再挪動,孩子到處轉學,跟著搭遊擊。我看到的結果是:孩子還那麽小,心理的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還不強,就要交新朋友,跟上新進度,適應不同的教學製度,生活,環境等等。孩子越來越內向,孩子越來越累。 所以,這條我的策略是,回國可以上國內的幼兒園,因為國內的正規的好的幼兒教育水平不是很低,比如地毯式風格,小班上課,師資水平,幼兒圓的資源,等等。關鍵,我是希望,孩子有好的機會把中文拿下來。等到上小學了,我計劃再把孩子送回加拿大來上,嗬嗬,不過,這個還沒做詳細安排,第一步還沒邁出去呢。 止筆之前,再說一句話,我的心裏話,出國雖說沒有實現很多計劃,但是一點兒都不後悔。我自認為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生活”。國內的喧囂和浮躁,每個人都在做發財夢,很難去理解,國外這種簡單的安靜的祥和的日子。我見到的很窮本地人,就是兜裏有一分錢都是很高興說,看我還有一分錢。如果不懂得生活,人有多少錢,都會不開心。至少一條是我和老公共識的,退休的時候,一定會再回來。那個時候,我們不怕折騰了,因為折騰不動了。嗬嗬。 總之,無論回國與留守,隻要開心就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