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ldchineseweek.com

《世界華人周刊》-----海外華人精神家園www.chineseweekly.org/www.worldchineseweekly.com //www.kfbookusa.com//www.apaote.org//www.isitae.org
正文

美國華人都是好丈夫、好媳婦

(2008-05-01 23:19:04) 下一個

2007112,我取道紐約回國開會、探親。由於擔心剛剛踏進美國門檻的妻、女遇到突發事件時措手不及,臨行前我給她們開列一長串常見聯係人電話號碼。這些值得托付之人,不但是我們融入美國社會的“潤滑劑”,而且個個都是不折不扣的“好丈夫、好媳婦”。茲將上述聯係人姓名及榮獲“好丈夫、好媳婦”稱號的理由公示如下。倘若僥幸對北美地區讀者有所啟迪,而且對這些朋友生意上有所幫助,豈非兩全其美之舉?!

、夫唱妻隨的劉軍、寧辛夫婦

此對夫婦是馬榮女士(作為我的購房經紀人,我曾在《世界華人周刊》第2期撰文記述過她的“豐功偉績”)為我今年來美接風洗塵時送我的最佳“見麵禮”。我們兩家不但住的最近,而且各有2個年齡相仿的千金嬌女,兩位夫人的共同語言甚多。劉軍同誌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供職於一家大型製藥公司,是全美名列前茅的世界500強企業。這是一位膚色黢黑、身材健壯的北方漢子,說話、做事慢條斯理,有板有眼。其人酷愛鍛煉,家居地下室裏乒乓球、啞鈴、靶標、跑步機應有盡有,據說一周之內不找人打次網球過把癮,全身酥癢的難受。夫人寧辛供職於一家全球知名企業。雖然同屬北醫大畢業,但由於她來美後改學計算機專業,據說年薪比諸位男士都高。隻是似乎不偕人情世故,並曾自述每次回國總是被兄弟姐妹昵稱為“美國回來的小傻瓜”。

由於語言溝通不暢,我們新居的地下室滲雨、自來水不暢、傳真機故障、信用卡開通、不速之客的老外嘰裏呱啦說不清來意,都是立馬打電話“騷擾”這對夫婦救場。我國內的家具運來時,他是租好裝卸工具後第一個來現場“參戰”的。

作為“雙職工家庭”,他們入選“好丈夫、好媳婦”榮譽稱號的理由如下:

1.      雖然孩子有校車接送,但為了節約孩子的乘車時間,劉軍先生總是

早早起來做好早餐,然後開車將孩子一一送到學校後再趕去上班。同理,劉先生總是下班接到孩子後再擔任家庭婦男操練一番廚房技藝。這一點常常讓我夫人對我怨聲載道,因為本人確實有過女兒入學多年後居然不知道在哪個年級、哪個教室就讀的“前科”。

2.      周末固定節目:送小女兒去中文學校補習漢語,送大女兒去學習跆拳

道。周末一般隻供應二餐,節約的時間用於彌補平日睡覺之不足。

二、    兢兢業業的劉善銀、張輝夫婦

請君注意,芝加哥至少有兩位張輝:男張輝正在寫這篇小文,天天為

《世界華人周刊》忙活到美國中部時間淩晨二、三點。女張輝是紐約人壽保險經紀人,其夫劉善銀先生供職於芝加哥一家大型通訊公司,經常加班加點,勤勤墾墾地工作。劉先生畢業於喬治亞大學,獲得過博士和碩士雙學位。是1989年局勢混亂當口居然順利簽證來美的留學生。剛認識那天,他操著濃重的山東口音不無遺憾地笑談:“當初要是回國當海歸,現在謀個山東高校副校長的位子應該不在話下。”當然時光不能倒流,每個人的個人奮鬥史更是不可能重寫,何況人生本來就是一條由幸運與遺憾鍛打而成的鎖鏈,牢牢地捆綁住人們的一生呢!

張輝女士也畢業於喬治亞大學,獲得過金融學學士學位,從事金融行

業近十年,已在紐約人壽保險公司作為家庭理財經紀人工作五年以上,是一位認真負責、知識淵博的資深經紀人。她不僅兢兢業業地做好保險職業的份內工作,而且經常任勞任怨做著本不屬於保險業務的份外工作。例如,她曾兩度開車從西郊來北郊我們家,幫我倆女兒辦理小學、高中入學注冊事宜,平時也總是隔三差岔五地來電話指導、幫助我們盡快融入美國生活。

當然,她不僅僅是一個優秀的家庭理財經紀人,而且更是一位標準的

中國傳統意義上的賢妻良母。由於劉先生平時工作非常繁忙,張輝女士常常被自己的事業和繁重的家務壓得喘不過氣來。她的女兒正上小學二年級,上課之餘經常需要接送去學習鋼琴、體操、遊泳和中文課程。 她的兒子去年考上西北大學,每年光學費就要好幾萬。有次當她感歎保險生意難做時,我以一個旁觀者的清醒頭腦諄諄告誡她說:“那就多做做廣告,同時把你的優勢發揮出來,多寫寫醫療保險、人壽保險方麵的普及文章在我們《世界華人周刊》上發表吧。”她聽從了我的建議,從此《世界華人周刊》多了一個保險知識欄目,且一直好評如潮。

劉善銀、張輝夫婦入選“好丈夫、好媳婦”榮譽稱號的理由如下:張輝女士事業、家庭兩不誤,經常不分晝夜地工作,認認真真地大力推

廣紐約人壽保險事業,其行可嘉,其情感人。

3.      劉善銀同誌來美20多年了,“鄉音未改鬢毛衰”,滿口的山東話,淳樸

厚道,堅忍不拔,在多族裔的美國社會展現了山東人民的風采。

                 小康之家的歐勁鬆、鍾麗萍夫婦

歐勁鬆、鍾麗萍夫婦是我們的近鄰(在美國白人社區,華人之間相距34

英裏是可以稱為近鄰的),是一對來自湖南長沙、出身醫療世家的小康之家,擁有1兒一女。鍾麗萍與蘇比先生合開了一家診所(詳見《世界華人周刊》美中版各期“聯合家庭治療中心”廣告),據說不但生意興隆,收入可觀,而且兩位合夥人在醫療方案上不論吵得多凶,但從未在分成、管理方麵紅過臉,這是她最引以自豪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她的美麗、執著、不卑不亢、凜然不可侵犯震住了對方,反正這個西醫診所的中、美股東關係,比起分分合合的中、美兩國關係融洽得多了。

我問過鍾麗萍為什麽沒有跟著公公、婆婆信主,鍾麗萍沒有正麵

回答,而是向我們回憶了她們當初來美時的往事。她是湖南醫學院81屆醫學英語專業首屆畢業生,6年畢業後加上在美國UIC大學的攻讀博士學位,為了這門安身立命的“手藝”,她整整苦熬了7載寒窗。歐勁鬆是在她來美半年後才過來的。為了讓丈夫盡快通過“語言關”,她定下了嚴厲的家規:在家必須用英語交談。豈料歐先生英語口語剛剛入了門,還沒有找到像樣的工作,卻被一個奇特的教會拉進去了,天天像著魔了似的跟著幾個白人富家子弟廝混,後來居然想到要從鍾麗萍那點可憐的獎學金裏慪一點去捐助教會,並創造了將一本英文版聖經一周內通讀完畢的奇跡,那種癡迷現在想想都後怕。鍾麗萍天天提醒說:“歐勁鬆,你醒醒,咱們飯都吃不飽,咱們給他們不一樣,你明白嗎?!”最後發現文鬥不如武鬥,索性以離婚、分家相威脅,總算使丈夫“懸崖勒馬”了。提起往事,歐先生紅著臉,不好意思地笑了。

歐勁鬆、鍾麗萍夫婦入選“好丈夫、好媳婦”榮譽稱號的理由如下:

1.      歐先生工作之餘潛心鑽研廚藝,技藝精湛,不但獨立操持一桌湘菜不

在話下,而且深得文火烤熟山東大餅之獨門絕技。

2.鍾麗萍將湖南女子的潑辣、幹練及敬業很好地結合起來,為美國華人

融入主流社會做了一個很好的表率。

                  謹小甚微的張軍、何雯夫婦

張軍是一位工科院校畢業生,以J2身份來美後一直以家庭婦男為己任,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打理家務,照料女兒。從其言談舉止、舉手投足之間,你絕對看不出這是個軍隊師級幹部的公子哥。同理,看著何雯一身質樸無華的打扮和勤儉持家的風範,你不但看不出她也是位師級幹部的唯一千金,可能更想不到她是在國內擁有博士學位和高薪工作後毅然拋棄一切來美的。看著他們租住在一室一廳的KANGDOW裏過著節衣縮食的生活,何雯母親通過熟人來電要匯錢給我轉交給他們,豈料聽到風聲何雯生氣了,說他們覺得生活已經很好了,幹嘛要花家裏的錢?!是呀,比起她當初剛來美國那會肯定好多了。那時她天天睡在一單身公寓的地毯上,連張床都不敢買(因為送床的運費比床都貴),經常在各層樓道裏巡視,看看有沒有人搬家後扔下的舊床墊。工夫不負有心人,不到1個月光景,還真的讓她陸續尋到了床墊、桌子、椅子之類的半舊家具,並一直使用到3年後張軍攜女來美團聚的那一刻。

行文至此,我再次為近年來國內日益增多的所謂“海歸”而迷惑不解,並總是以小人之心來斷定:所謂“海歸”除一部分確實學有所成,因國內形勢喜人而立誌報效祖國的仁人誌士外,肯定有不少人是吃不下孤懸海外的那份清苦,而落荒逃回的獨生子女。這次在紐約的一個九人飯局上,我問了一屋子40歲以上的第一代移民們有沒有在中餐館打過工、送過外賣?得到的都是肯定的回答,而且都一致感謝遍及全美的成千上萬個中餐館,說是沒有中餐館,就不會有廣大留學生在美國的立足和紮根。有位仁兄不但多年在中餐館的“廣闊天地,大有可為”過,而且一一品嚐過清潔工、建築工、除草工、搬運工的艱辛。並洋洋得意地自詡,那時他刷洗的廁所比哪一個人刷的都幹淨,老板就是衝著這一點把他的工資從800,提到9001000,直至1300美金的。

張軍、何雯夫婦入選“好丈夫、好媳婦”榮譽稱號的理由如下:

1.      嚴格遵循美國法律、習俗,不敢越雷池一步,數年如一日,為美國社會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

2.      在忍受生活清苦的同時,因為女兒能夠就讀最好的小學,因為全家能夠享受美國社會的安定祥和而無怨無悔。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