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9年意大利香水製造商吉奧瓦尼·馬利亞·法利納在給他兄弟的一封信中寫道:我發現了一種香味,它令我想起了意大利的春天,想起了剛剛下過雨後山上的野水仙和盛開的柑橘花。這種獨特的香氣讓我心曠神怡,激發了我的的靈感和幻想。當法利納發明這種香水時,他已經在德國科隆生活了多年。於是他按照自己這個第二故鄉的名字給他的香水起名為科隆水。
在公司長達300年的曆史中,截至目前隻有30人知道科隆香水的配方。現任科隆香水公司總經理約翰·馬利亞·法利納就是其中之一。他說:"生產科隆香水最為關鍵的環節是,所有原裝的科隆香水必須有完全一樣的香味。這就象香檳酒一樣,雖然釀酒的葡萄是從不同的地方采集的,但最終必須釀造出一種專門的口感和味道。 由於各地采集的原料香味有所區別,因此我們會將植物原料混合在一起,使香味中和。"
如今,科隆香水已經暢銷世界各地。但過去這種香水隻有達官貴人才能享用。據記載,一小瓶科隆香水的售價曾經相當於手工業作坊師傅一周的工資。按照現在的計算標準,那就是1千多歐元。然而有錢的顧客仍然趨之若鶩。據說,科隆大主教柯萊門斯·奧古斯特每個月使用科隆香水所花費的金錢,就相當於今天一輛中等轎車價格。喜愛科隆香水的人不僅僅局限於附庸風雅的達官貴人,社會名流,就連馳騁疆場的拿破侖也非常欣賞科隆香水提神醒腦的作用。他每天都要使用一瓶科隆香水。
然而在過去的300年中,科隆香水也同許多傳統名牌商品一樣曆經滄桑。法利納介紹說:"科隆香水曾經曆過不少危機。隻要想想法國大革命,想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明白了。那是我們公司度過的最艱難的時期。這倒不是因為我們缺少顧客,而是我們被切斷了原料來源,無法繼續生產了。現在也是如此,隻要我們能夠生產,就不愁客人不上門。現在大家都在談論經濟危機,但是我們並沒有遇到這個問題。"
跟所有賺錢的商品一樣,科隆香水也被他人模仿。大約在法利納調製出科隆香水100年後,科隆的一位名叫威爾海姆·米倫斯的企業家也配製出了一種用柑橘果實作為基礎原料的香水。他按照自己房子的門牌號給這種香水起名為4711。4711香水如今名聞遐邇,但是卻不是正宗的科隆香水。對於科隆香水模仿者的後人即米倫斯的後人,約翰·馬利亞·法利納並不心存芥蒂。他說:"我同米倫斯家族費爾迪南·米倫斯的女兒還在一起上過舞蹈課。我也認識他們家族的其他人。我們兩個家族之間沒有什麽矛盾。"
如今在法利納發跡的地方科隆老城,仍然可以買到正宗的科隆香水。在家族創辦的博物館裏還可以了解科隆香水的曆史。一位參觀者興奮地說:"我還從來沒有參觀過香水博物館。這個博物館非常有意思。這裏到處彌漫著一股非常好聞的,清新的香味。"
不論是裝在傳統的還是現代造型的瓶子裏,正宗科隆香水的商標上都飛舞著幾個大字"約翰·馬利亞·法利納"。
作者:Cartin Möderler/韓明芳
責編:葉宣
PS: 我自己也一直混淆了正宗“科隆香水”和市麵較多的“4711”。
我也是看了才知道,有300年。
好的東西總是永遠受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