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307)
2010 (400)
2011 (416)
2012 (309)
2014 (2)
2015 (2)
2017 (1)
2019 (10)
兒子找到一份很不錯的暑假工作,我想該是送他一部車的時候了。一方麵他拿駕駛執照已經三年多,而且他也滿21歲了;另一方麵他生活和工作都確實需要。但就這樣讓他一個人獨自駕車14個多小時,我還是有些放心不下。於是決定趁長周末陪他一起去,即所謂的扶上馬,再送一程。路上還能再現場給他傳授些經驗,又可順路旅遊,這不豈是一舉三得的好事,然後自己再坐飛機回來。
一路上兒子都沒離開過駕駛員的位子,我也樂得偷懶,好有閑情逸致欣賞沿途風景,各得其所。我發現兒子車開的很穩,而且開長途可以用到的行車功能都被他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比如定時係統,自動電話,緊急燈等。我曾多次開過長途,卻從未嚐試使用這些便利,更沒有仔細研究過他們的作用。而總是墨守陳規,一成不變。就像我經常買菜的路線十多年如一日,從沒有改變過一樣。GPS也被他用活了,比如找旅館,找我們喜好的飯館,加油站等。而我每次就用到一個功能,即從起點到目的地的行車路線。
手機也是如此,雖然功能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我用到的功能不超過5項。兒子的手機用處就很廣泛,而不像我一樣的單一。我比兒子笨嗎? 當然不是,而是我已經沒有了那種銳意進取的精神。記得在國內時,領導不止一次的讓大家向我學習,而且總是很感慨的對同事們說,他做事的銳氣你們怎麽就學不來呢!但不知道從那天起,我變得和他們一樣,遇事喜歡得過且過,不再銳意進取了。這是否有身體變化帶了的問題,還就是一種心態,或兩者皆有之呢?
不可否認的是人到中年確實有力不從心的時候,比如過去打場籃球,全程半小時,我就沒停過,而且總是奮勇向前決不言敗。可是現在打場球,能偷懶則偷懶,還總覺得氣喘籲籲。過去無論遇到什麽事情,都想搞個明明白白,現在卻滿足於糊裏糊塗和一知半解。這是否就是一種心態,我不敢妄下結論。就像老人怕死,怕到對自己毫無信心,而且還非常固執。中年怕老,對身體各個部位的改變異常敏感一樣。
我這裏有個例子,一位年近90高齡的老人,在去療養院療養之前身體一直很好。但經過半年多的療養和治療,回到家後反而拄上了拐棍,並一刻也不肯放手,而且每天服用許多藥物。我多次勸他,扔掉拐杖,減少用藥。理由是你沒有老到必須拄拐的地步,另一方麵,是藥三分毒,任何藥都對人體器髒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何況你的器官已經老化,再這樣亂折騰下去沒病也會搞出病來的。他起先前聽不進去,後來經不住我總在他耳邊嘮叨,還發揮的說,你要想健康長壽,活的有滋味,就放棄使用拐杖和吃藥。否則你的潛意識總會暗示你老了和病了,如此一來你就真的老了。後來他終於聽我的話,藥不吃了,拐杖也扔掉了,而且又重新拾起畫筆開始作畫了。這就是消極信號和積極信號給人暗示後得到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效果。
人最缺少的是什麽?
不是金錢和能力,而是健康的心態和保持銳以進取的精神。千萬不要讓惰性埋沒你的潛能,給自己得過且過的機會。
哈哈,你看誰40多歲生孩子是畸形了? 特殊情況多大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