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畢業那年,王剛的《夜幕下的哈爾濱》獲82年演播一等獎。說心裏話,當時我非常喜歡他的聲音和聽他講故事。那年月,除了聽京韻大鼓和故事連載廣播外,就是看那些重複數十次的電影和內容形式單一的文藝演出。由於當年人們的文化生活非常貧乏,聽收音機裏講故事絕對是一項不錯的娛樂形式。雖然在東北乃至全國,王剛在當時還隻能算是個後起之秀,但他卻極受普通百姓們的喜愛。而我最初也是從廣播中熟悉他那頗富磁力的聲音的,並在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中和他有過一次短暫的接觸。而就是在這短短三天的時間裏,我竟讓他尷尬異常,雖然我是無心的。但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卻對他產生了很深的成見和誤解,毫不誇張地說,他成了我當時心中的一個反麵人物。 84年,領導給我一項任務,即編寫全國喜劇小品大獎賽的評分管理程序。所謂評分係統,就是按照評委打分方式設計出來的計算機程序。而由我編寫的評分係統,不但論文在當年全國性的專業期刊上發表了,而且也是當時唯一具有比較完善競賽評分功能的計算機程序。不僅如此,該評分係統也是最早被應用於全國性文藝演出比賽中,而且在全國春節聯歡晚會上也曾經使用過的評分係統。 在三天的彩排和預演期間,我至終都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演員們生活在一起。休息時間,我就用計算機給演員們算命,這對當時很少接觸計算機的演員們來說,真可謂是一件新鮮事物,而且從他們虔誠的表情中,你就可以判斷出他們有多麽的相信了。 當時找我算命的演員絡繹不絕,其中就有王剛。我記得非常清楚,輪到王剛時,他起初顯得很興奮,而且談笑風生,還不停地問長問短。在我眼裏,他不但沒有一點架子,而且為人非常隨和,當然他當時還不是很出名。但當屏幕上顯示出被算命者婚姻狀況一欄時,卻跳出來一行有作風問題字樣的答案。此刻我發現,他的臉色開始由晴轉陰,表情也開始不自然起來。我連忙打哈哈地對其他圍觀的人及王剛本人說,我是算著玩的,你們不必當真,而且它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當我看著王剛悻悻離去的背影,情不自禁的對其他等我算命的人們小聲嘟囔了一句: "他怎麽就當真了呢? 這就是我根據屬相的說法編寫的一個程序啊。" 但現場卻有一個,現在也是名演員的人意味深長地對我說:
"沒有錯,你算得很準,真的很準!" 而且表性非常詭異。
我當時不明白他為什麽這樣說,事後我才知道,王剛和他在沈陽軍區前進歌舞團當報幕員的妻子杜麗離婚了,而且還和別的女人之間。。。。。。 當年,離婚對我這個還沒有踏入婚姻殿堂的人了說,還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也正是從那天起,王剛在我心中的位置一落千丈,從此以後我也再沒有聽過他演播的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