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憂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正文

在國外漫想中國和拙人 -2008年1月22日

(2008-04-20 13:50:28) 下一個

        1月21日那一天,乘出租車時聽到收音機裏一節目正評論當天亞洲和歐洲股市經曆了曆史上的又一黑色星期一.

       美國的次貸危機及美國布什總統前星期五宣布的軟弱的"使美國經濟騰飛"的措施是此次金融危機的因子.我聽到這裏時並不覺得和自己有關係,因為股市對我來說太複雜太遙遠。但是主持人說的下一句話立馬讓我提起精神來了。“目前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認為中國市場會挽救我們的經濟......"。

        雖然覺得主持人說的有些誇張,我心裏還是好興奮。悄悄瞥了計程車司機一眼,恨不得大聲疾呼:您看啊,我們中國人要來挽救你們了。計程車司機一眼也沒多搭理我,好像不曉的我是中國人, 不曉的我們中國人現在有多重要。這可傷了我’大國主義’的自尊心。不過一想,他怎麽可能知道我是中國人呢?嗨,下次碰到類似場合,可不要忘記先自我介紹一下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說實話,我的感慨還是挺多的。想中國人以前多麽的崇洋媚外啊,自己也不例外。以前學外語的時候,看到個外國人就想往上靠,雖然沒有其他不軌的想法,隻是想多練練外語。我們當時可沒現在的某些大學生那麽開放,和外國人既練外語又練床技。大家隻要有個外國友人是自己的朋友,就已經夠沾沾自喜的,可笑吧。而且我最後索性崇洋媚外到底,嫁了個法國人。嗬,這裏不是真的:婚姻的事情可不是開玩笑的,我還沒‘崇’和‘媚’到把自己給賣了的地步。咱不搞“崇洋媚外”泛濫主義。

           我欣喜的看到中國人現在終於可以站起來了,腰板挺起來了。自從中國進入半殖民地社會以來,中國人由以前的大國自大的心理變成自卑自哀自憐。發奮圖強變成強國成為舉國上下的‘理想’,所以有了大躍進,所以有了改革開放。雖然付出了血和淚的代價,現在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終於被承認。但國家強大並不代表一定要有大國民族主義的情結,因為所有的民族主義情結都是狹隘閉塞的。一個民族要保有勃勃生機,就要有納百川入大海的精神,不驕不燥,不要由自卑又變自大。心向往古希臘文化的輝煌,它就是建立在這種兼容並收的基礎上。

          再說一下拙人的外嫁,曾自我做過檢討,找原因。最後分析如下:一是緣分(理由有些老套,不過千真萬確),一是我內心不願在中國老公身上發現中國人醜陋的一麵。人沒完人,我是知道的,不管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但如果對方是中國人,我就總有想去改革他的衝動。他一定會忍受不了的,而我也會活的太累。但是若在我的法國老公身上發現有什麽缺點,自己會歎息兩聲,自我安慰是文化差異。當然有時和朋友一起的時候會宏觀的狠狠把法國人批判一下,之後就不放在心上。因為有自知之明,自己永遠不會是法國的“撒切爾夫人”,也不需要是。別人家裏(法國)的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而且“缺點”的定義也是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我認為的“缺點”人家還認為是優點呢。馬克思主義教育我們要辯證的看問題,不光如此,我們還要推廣到辯證的看人,對不對?

         嗨,寫著寫著就跑到高梁地裏去了,各種想法蜂擁而出,沒的管轄。我下次一定擇優錄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