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耳悅目

欣賞一首附以精美貼子音樂,好似品味精美茶器中的茗茶. 我願與朋友們在聆聽這曼妙音樂的同時, 來迎接視覺上的感動.
正文

第五收藏——小人書

(2005-07-26 22:06:59) 下一個
新華網 ( 2004-06-14 09:44:57) 稿件來源:北京現代商報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閱讀四大名著是從小時候看連環畫開始的,在沒有電視、網絡和mp3的那個年代,“小人書”成為許多孩子的重要娛樂項目,《三國誌》、《水滸》、《西遊記》這些經典的連環畫伴隨了兩代人的成長,現在在書店中已經難覓“小人書”的蹤影,但很多人依然對連環畫懷有情結,由此走上收藏道路。今天,隨著收藏連環畫的人呈幾何數的增長,連環畫已成為繼瓷器、書畫、錢幣和郵票之後的第五大收藏。

以前幾角錢一本的“小人書”如今已非當年吳下阿蒙,在廣州,徐燕蓀編繪、新美術出版社1955年版的《黃巾起義》,拍出了4500元,是起拍價的十餘倍。在澳門,人民美術出版社1960年出齊的26冊《水滸》,拍出了6萬元的天價,連環畫在拍賣會上屢創新高,刺激了收藏者和投資者的藏購欲望,作為藏界的後起之秀,“連藏”已經形成一股熱潮。

為什麽昔日難登大雅的“小人書”如今身價倍增呢?連環畫,又稱“小人書”,20世紀初葉誕生於上海,早期的連環畫,繪製者多是成名的畫家,而且印製精美,其中不乏珍品。如最早定名的“連環圖畫”、1925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三國誌》、《水滸傳》、《西遊記》等,現存世量很少,已成為稀世珍品。民國時期朱芝軒、劉伯良、李澍承、葉淺予、張樂平等畫家繪製的早期連環畫,印數通常是1000至3000冊不等,極少第2次印刷,收藏價值極高。連環畫收藏雖是熱點,但也不可盲目花高價去購置。現在連環畫收藏一般追求幾點,品相、成套、發行數量、是否出自名家筆下是決定連環畫價值的重要因素,“連藏”中的品相分10個等級,而封麵、扉頁、內容提要頁、畫麵、版權頁和書脊、封底七項齊全且不能有簽名和印章(名家名章也不例外)為最好的“十品”,品相降一格價格也就會大打折扣,一般來講,隻有達到八品以上的連環畫,才具有投資收藏價值,但藏界奉行“物以稀為貴”,那些出版數量極少甚至是存世孤本的連環畫,即便品相有所殘缺,價值也是不菲。

“連藏”界把那些很難配全的缺失套書稱為“筋書”或者“筋票”。古典題材中的“筋書”更受“連藏”市場追捧,比如《東周》係列,能配齊的人就很少。較之“老版本”套書,上世紀70、80年代出版的連環畫套書同樣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但套書的收藏難度大,不易配全。市場上很多人願以高價求購缺失的單本。

連環畫不僅是一個收藏投資品種,一些名家的作品還給人一種藝術享受。最有名的如王叔暉的《西廂記》、劉繼的《大鬧天宮》《窮棒子扭轉乾坤》、賀友直的《山鄉巨變》、華三川的《王孝和》、趙宏本和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劉旦宅的《紅樓夢》、丁斌曾和韓和平的《鐵道遊擊隊》、顧炳鑫的《渡江偵察記》、王弘力的《十五貫》、王緒陽和賁慶餘的《我要讀書》、程十發的《孔乙己》、陳逸飛的《藥》、姚有信的《傷逝》、趙延年的《阿Q正傳》等,這些都是名人的代表作,藝術價值都很高,且大多數在歲月變遷中耗損,保存完好的已是鳳毛麟角。

也許你家中書櫃的某個角落也塵封著父親小時候就看過的小人書,把它們拿出來翻翻,回味一下舊時光,也許你也會成為一個藏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