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6)

北京二號遙感衛星星座經過4個月的在軌調試與測試,啟動天地一體化大係統試運行並進入初始服務階段。在軌調試與測試期間,對衛星平台、相機、地麵係統進行了係列的調試工作,取得了大量的測試數據與測試圖像,通過分析與驗證,三顆衛星所獲取的圖像產品質量優良。

  在星座係統試運行與初始服務階段,中英雙方技術人員還將對各衛星的數據獲取能力進行極限測試、優化運行模式,以迎接北京二號遙感星座的全麵商業運行服務。

 

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

       北京時間2015年7月11日零時28分,由三顆高分辨率衛星組成的“北京二號”民用商業遙感小衛星星座(DMC3)成功發射升空。“北京二號”星座是國家“十五”科技計劃支持下孵化出的“北京一號”民用商業遙感小衛星的後續衛星計劃,該星座是我國首個民用商業遙感小衛星星座。星座係統設計壽命7年,由三顆1米全色、4米多光譜的光學遙感衛星組成。衛星發射後,每年可為全球提供覆蓋全球,空間和時間分辨率俱佳的遙感衛星數據和空間信息產品,可為國土資源管理、農業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城市綜合應用等領域提供空間信息支持。

       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作為“北京二號”的前身,“北京一號”小衛星,成功運行7年,於2012年退役,是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和863計劃聯合支持的重大科技成果。“北京一號”小衛星作為我國唯一由科技部支持自主控製的民用在軌遙感小衛星,探索了我國以企業為實施主體,由政府支持、企業運行、商業服務的民用航天產業化發展的全新機製。

      “北京一號”小衛星的成功運行為“北京二號”星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提高我國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數據自主保障能力,促進我國衛星應用產業商業化發展,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延續了“北京一號”小衛星成功的探索創新體製和機製,在技術研發、國際合作和商業模式上積極創新,充分利用“北京一號”小衛星已成功建立的國際合作渠道,與英國薩裏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和英國DMC國際成像公司合作,成功建成了“北京二號”遙感小衛星星座係統。該項目是我國民用航天領域批準的第一個采用市場機製建設的遙感衛星星座項目,已納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

       近年來,遙感衛星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的應用日趨重要,防災減災、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等領域對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的應用需求日益迫切,“北京二號”星座的成功發射,將成為我國民用遙感衛星體係和自主遙感數據源的有益補充,對促進我國衛星應用產業商業化發展和機製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北京一號”、“北京二號”的探索與實踐,標誌著我國在社會力量參與航天產業發展,促進遙感衛星應用商業化和國際合作推廣方麵邁出了重要一步。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北京時間2015年7月11日0時28分,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所屬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投資企業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印度火箭成功發射“北京二號”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星座。該星座是我國核準的第一個民用商業遙感衛星項目,已納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

     “北京二號”星座係統設計壽命7年,由3顆高分辨率的光學遙感衛星組成,可提供覆蓋全球、空間和時間分辨率俱佳的遙感衛星數據和空間信息產品,將為全球市場提供大量的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數據和信息產品,廣泛用於國土資源管理、農業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城市綜合應用等領域。“北京二號”是中英合作項目,英國薩裏衛星技術公司承擔衛星研製,中國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承擔星座在軌任務測控、衛星數據接收等運行管理,並組織數據產品的生產和相關服務的提供。“北京二號”發射成功,是繼“北京一號”後我國在民用高分領域進行的又一次成功實踐,具有深遠的示範意義和應用價值。

       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6月,主要從事地理空間數據銷售和信息服務,已發展成為我國一家有較大影響的集衛星運營管理、影像數據銷售、遙感信息服務於一體的企業。中國高新於2012年投資二十一世紀公司,成為其第二大股東。作為戰略投資者,中國高新緊密跟蹤企業經營情況,向其提供包括資金籌措、市場開拓、資本運作等增值服務。“北京二號”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二十一世紀公司邁上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新台階。

 

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時間2015年7月11 日0時28分,由三顆高分辨率衛星組成的北京二號遙感衛星星座(DMC3)在印度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該星座是核準的第一個民用商業遙感衛星項目,已納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

  該星座係統與英國薩裏衛星技術公司合作建設,並得到中英兩國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合作協議於2011年在我國政府總理和英國首相共同見證下在倫敦簽約,開創了中英民用航天遙感衛星領域商業合作的先河。

  我公司作為國內首家商業遙感衛星運營企業負責運營管理和提供北京二號對地觀測服務。星座由三顆1米/4米光學遙感衛星組成,可提供覆蓋全球、空間和時間分辨率俱佳的遙感衛星數據和空間信息產品,將在全球資源環境調查、城市規劃和智能管理及災害監測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更好滿足國內外對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數據日益增長的需求。

  曾獲國家和北京市有關科技計劃支持的“北京一號”小衛星於2005年發射,由我公司負責商業化運營,在五年設計壽命之後又超期服役了兩年。“北京一號”小衛星的數據產品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並出口40多個國家。國務院2014年11月印發的《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製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北京一號”“北京二號”的探索與實踐,對於推動社會力量發展航天產業,促進我國遙感衛星應用商業化發展和國際應用推廣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相關政府部門領導、遙感領域專家、股東單位代表及公司員工等近二百人在公司設立的分會場,共同見證了此次發射活動,衛星入軌後舉行了簡短熱烈的慶祝儀式。

  7月11日1點19分挪威站收到第一顆衛星遙測信號,5點12分英國站收到第二、第三顆衛星遙測信號,標誌著三顆星均已開始工作,進入在軌測試階段。

 

科技日報

防災減災:“北京二號”將派大用場

    11日零時28分,由三顆高分辨率衛星組成的“北京二號”民用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成功發射。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龐之浩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該星座成本低、性能高,在防災減災領域具有廣闊前景,也是我國在商業航天模式探索中邁出的一大步。

    龐之浩介紹說,北京二號星座具有很高的詳查能力,其全色分辨率達1米,多光譜分辨率為4米;衛星成像幅寬達23.5公裏,並具備正負45度的測擺機動能力。同時該星座時間分辨率很高,僅用一天便能對全球任一地點進行重複觀測。衛星采用了先進的小衛星平台,每顆衛星僅重350公斤,設計壽命為7年。

    相比我國其他遙感衛星,龐之浩認為“北京二號”有共性,也有特點。比如高分二號衛星的空間分辨率達到亞米級,但在時間分辨率上,由三顆衛星組成的北京二號星座更有優勢,能在防災減災中發揮更大作用;我國已運行數年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星座雖然時間分辨率很高,但空間分辨率僅為中等水平,且目前已經超期服役。

    除技術特點各有所長,“北京二號”的亮相更為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新的方式。該星座由我國投資並提出技術指標、英國薩裏衛星技術公司研製、印度PSLV-C28運載火箭發射。衛星入軌後,由中國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承擔測控、衛星數據接收等運行管理,並組織數據產品的生產和相關服務的提供,衛星數據的銷售由二十一世紀公司所屬北京宇視藍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負責。這一模式,是我國在遙感衛星應用商業化和國際合作方麵作出的新的探索。

      龐之浩介紹,1996年,薩裏衛星公司牽頭發起了“災害監測星座”國際合作項目,英國、中國、阿爾及利亞、土耳其、尼日利亞、西班牙等國家先後參與。薩裏公司根據各國提出的需求統一研製衛星,各國分攤費用,共享數據。

      這種合作方式有效降低了衛星研製、發射的成本。目前災害監測星座已發展到第三代,三代星座的成本都控製在5000萬至1億英鎊左右,相當於一顆普通大型遙感衛星花費的一半。同時,分攤費用的方式,也讓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等發展中國家能夠承擔。

      災害監測星座采用詳查、普查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進行高質量、短重訪周期的監測。第一代由5顆衛星組成,其中我國購買、於2005年發射的“北京一號”分辨率為4米,主要用於詳查,其他幾顆衛星用於普查。第二代星座有4顆衛星,我國沒有參與。“北京二號”是第三代星座的首批星,接下來可能還將發射其他國家的普查衛星。

      龐之浩認為,從購買“北京一號”一顆星,到一次購買“北京二號”三顆星,是我國在商業航天模式探索中邁出的更大一步。同時他介紹,二十一世紀公司此次采用了與過去不同的運營模式。新模式下,該公司擁有100%的成像能力,可以執行衛星星座的計劃和編程任務,在降低成本的同時獲得時效性強、分辨率高的圖像。“雖然是商用衛星,但完全由我國控製,一旦國家有需求,其數據提供可以得到保證。”他說。

       災害監測星座參與了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和哥白尼計劃(全球環境與安全監測計劃),如果遇到特大災情,將免費提供數據。

       龐之浩表示,衛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防災減災領域前景廣闊,不僅能及時發現災情,在災害導致地麵設施受到破壞時,可以不受影響,進行長期、連續、大麵積觀測,為評估災情、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信息。如“北京一號”,在汶川特大地震、北京2008奧運會青島奧帆賽海域滸苔災害等應急事件中提供了重要的空間信息支撐。“北京二號”預計每年能提供不低於3000萬平方公裏的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數據和信息產品,除災害監測,還能廣泛用於國土、農林、環保、城市規劃等領域。

        北京7月11日電(記者陳磊)11日零時28分,由三顆高分辨率衛星組成的“北京二號”遙感衛星星座(dmc3)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該星座係統是我國在民用航天領域批準的首個市場機製建設的遙感衛星項目,已納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星座係統是中英合作項目,由英國薩裏衛星技術公司承擔衛星研製,中國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承擔星座在軌任務測控、衛星數據接收等運行管理,並組織數據產品生產、提供對地觀測服務。

  “我方對‘北京二號’擁有100%成像能力和全部遙感數據的所有權,可在1—2天內對我國及全球任一地點重複觀測,提供空間和時間分辨率優化組合的自主遙感衛星數據和空間信息產品。”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智勇介紹,“北京二號”係統包括三顆1米全色、4米多光譜的光學遙感衛星以及自主研建的地麵係統等,星座設計壽命7年。它建成後將成為我國民用遙感衛星體係和自主遙感數據源的有益補充,可應用於全球資源環境調查、城市規劃和智能管理及災害監測等領域,滿足國內外對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數據的迫切需求。

  其實,早在2005年我國已成功發射“北京一號”小衛星。“北京一號”是科技部和北京市相關科技計劃聯合支持的重大科技成果,衛星的研建和發射以國家投資為主,後期實行市場化運營服務,廣泛應用於國土、生態、海洋等重要領域,為全國土地調查等近400個項目提供遙感數據支持。

  “北京一號”在軌運行超過5年設計壽命後又超期服役了兩年,於2012年退役。2011年,“北京二號”遙感小衛星星座係統建設項目獲得國家核準,並正式研製。相關人士認為,“北京二號”從投資到運營全部實現商業化運作,項目實施將進一步推動社會力量參與航天產業發展,促進我國遙感衛星應用商業化發展和國際應用推廣。

 

新華社

北京時間7月11日零時28分,由三顆高分辨率衛星組成的“北京二號”民用商業遙感衛星星座(DMC3)發射升空,29分鍾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北京二號”星座是中英合作項目。英國薩裏衛星技術公司承擔衛星研製。中國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北京二號”星座在軌任務測控、衛星數據接收等運行管理,並組織數據產品的生產和相關服務的提供。據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智勇介紹,“北京二號”是國家核準的民用商業遙感衛星項目,已納入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

  “‘北京二號’星座係統設計壽命七年,由三顆1米全色、4米多光譜的光學遙感衛星組成,可提供覆蓋全球、空間和時間分辨率俱佳的遙感衛星數據和空間信息產品。”王智勇說。項目建成後,每年將為全球市場提供大量的高分辨率遙感衛星數據和信息產品,可為國土資源管理、農業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城市綜合應用等領域提供空間信息支持。

  據介紹,曾獲國家和北京市有關科技計劃支持的“北京一號”小衛星於2005年發射,在五年設計壽命之後又超期服役了兩年。“北京一號”小衛星的數據產品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並出口40多個國家。

  國務院2014年11月印發的《關於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製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鼓勵民間資本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麵應用係統建設。遙感衛星業內專家認為,“北京一號”“北京二號”的探索與實踐,標誌著我國在社會力量參與航天產業發展,促進遙感衛星應用商業化和國際合作推廣方麵邁出重要一步。(記者餘曉潔、程卓)

 

中央電視台

 

印度媒體

 

BBC中文

英中合作衛星“北京二號”發射成功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7月10日17時28分(北京時間11 日0時28分),由三顆高分辨率衛星組成的“北京二號”遙感衛星星座(DMC3)在印度孟加拉灣的斯裏赫裏戈達島搭乘印度太空研究機構的極地軌道運載火箭(PSLV)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一星座是中國政府核準的第一個民用商業遙感衛星項目,已納入中國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

         參與合作設計製造三顆DMC-3型衛星的薩裏衛星科技有限公司(SSTL)表示,衛星被中國的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有限公司(21AT)租用七年,並將用於中國各地包括環保監控在內的遙感勘測任務。

         星座係統是英中衛星技術合作的最新成果,得到了兩國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合作協議於2011年在兩國政府總理和首相共同見證下在倫敦簽約。

英中合作

       SSTL董事長斯維汀爵士(Sir Martin Sweetin)說,SSTL與21AT的合作曆史已經長達16年,並早在2005年就幫助設計和製造了“北京一號”遙感衛星。

        這次由三顆衛星組成的DMC3星座所發回的數據可以在土地利用、地質調查、流域水資源調查、洪澇災害、冬小麥播種麵積監測、森林類型識別、城市規劃監測和考古等方麵得以廣泛應用。

        此前的“北京一號”在2008北京奧運會之前的基建項目勘測以及同年的汶川大地震救災活動中都大顯身手。

        斯維汀爵士還介紹說:“衛星圖片用途很多,比如說21AT現在的一個項目就是通過衛星圖片勘測人們在中國的哪些地方傾倒垃圾,以便保障環保工作能及時完成。”

       SSTL是位於倫敦西南遠郊的薩裏郡的隸屬於薩裏大學的薩裏宇航中心一部分,有著長期為英國和歐洲宇航航天事業開發衛星和技術的曆史。

(編寫/責編:晧宇)

 

英國SSTL公司

SSTL announces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the DMC3/TripleSat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Surrey Satellite Technology Ltd (SSTL) has confirmed the launch on 10 July 2015 of three 1-metre resolution optical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s that will form the DMC3/TripleSat Constellation. The satellites were placed into a 651km sun-synchronous Low Earth Orbit by a PSLV-XL launch vehicle from the Satish Dhawan Space Centre, Sriharikota launch site in India. The launch agency is ANTRIX and the 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sation (ISRO).

 

Sir Martin Sweeting, Executive Chairman of SSTL, said “These new satellites are the latest and the most advanced of SSTL’s Earth Observation spacecraft mounted on a PSLV rocket dedicated to our mission - it was really exciting to be able to push the green button for launch and see them off into orbit!”

 

Following confirmation of separation of all three spacecraft from the launch vehicle, the ground station at SSTL’s Spacecraft Operations Centre in Guildford, UK and at Svalbard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contact with the satellites. SSTL’s engineers will now begin the commissioning of the platform systems on board the three satellites, with commissioning of the imaging payloads commencing once platform commissioning is complete. 

 

The three spacecraft use the 450kg SSTL-300S1 series platform. The agile SSTL-300S1 platform provides 45 degree fast slew off-pointing and is capable of acquiring multiple targets in one pass using multiple viewing modes. The very high resolution imager on board the satellites wa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SSTL and will provide 1 metre ground sampling distance (GSD) in panchromatic mode, and 4 metre GSD in multispectral mode, with a swath width of 23.4km. 

 

The three satellites will be phased 120 degrees apart around the same orbit using their on board propulsion systems within three months after the launch; thus with off-pointing capability, the DMC3/TripleSat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will be able to target anywhere on Earth once per day. In addition, the wide swath width of the satellites provides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spatial resolution and time resolution – aiming at stimulating operational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urban planning and intelligent management, based on changes detected by timely and regular cloud-free, very high-resolution imagery.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Aerospace Technology Company Ltd (21AT), a commercial Earth observation satellite operator based in Beijing, has bought the imaging capacity of the three satellites. The cooperative contract for the DMC3/TripleSat Constellation was signed in London in 2011 and witnessed by the UK Prime Minister, and China’s Premier. 

 

Mme Wu Shuang, CEO & President of 21AT, said: “I am very glad that the three satellites are in orbit and have starte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ground station. It is the first step of our long march and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commencement of our BJII data services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mmissioning of the DMC3/TripleSat Constellation.”

 

DMC3 spacecraft capability

Mass 440kg
GSD PAN: 1m GSD, Multispectral: 4m GSD
Swath 24km
Offpointing Up to 45 degree fast slew
Data speed 16Gbyte High Speed Data Recorder
Data Storage 128 Gbyte non volatile storage
Downlink X-band at up to 320 Mbit/s
Antenna Antenna Pointing Mechanism to track groundstation during spacecraft slews and manoeuv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