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伊朗: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引西方側目!!

(2010-11-20 20:58:59) 下一個



伊朗:中國“國家資本主義”引西方側目!!

自冷戰結束以來,世界各大國總體上達成了一個共識,即讓市場競爭而不是政府計劃來決定經濟產出。中國的國家經濟戰略擾亂了這種共識,看看太陽能大亨朱共山的崛起曆程,就可以知道為什麽這麽說。

  2007年,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材料多晶矽出現短缺,威脅到中國剛剛興起的太陽能產業。當時多晶矽價格飆升,2008年漲價到每公斤450美元,一年之內漲了10倍。外國公司主導了多晶矽的生產,並把高成本轉嫁給中國。

  北京迅速采取應對措施,把國內多晶矽供應的開發列為全國重點任務。大量資金從國有企業和銀行湧進多晶矽生產商,地方政府加快了新建工廠的審批流程。

  在西方,多晶矽工廠要經過冗長的審批,得花數年時間才能建起來。朱共山為建廠籌資10億美元後,不到15個月即開工生產。僅幾年時間,他就打造了世界最大的多晶矽生產企業之一: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GCL-Poly Energy Holding Ltd.)。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以7.10億美元購買了保利協鑫20%的股權。今天中國生產著世界約四分之一的多晶矽,並控製著全球太陽能設備成品約一半的市場。

  西方對中國的憤怒主要集中於北京的低匯率政策。在上周末於首爾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對這種政策大加抨擊。朱共山躍升世界前列讓人看到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中國的國家經濟戰略是詳盡而多麵的,並在多個領域對美國和其它大國構成了挑戰。

  中國國家經濟戰略的核心,是讓國有龍頭企業和其它全國龍頭企業大力獲取先進技術,同時按有利於出口企業的方向管理匯率。它利用國家對金融係統的控製,把廉價資金導入國內各個產業,並導入其它資源豐富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石油和礦產是中國維持高速增長所需要的。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同時也是一個正在崛起的超級大國,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這樣一種獨特狀態的產物。它的領導人並不認為市場是優越的,他們認為,國家權力才是維持穩定和增長、進而維持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關鍵。

  它所表現出來的辦事效率,已經使自己成為一個榜樣,特別是在西方很多國家的公眾對市場效力、政治家能力的信心出現動搖的時候。中國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今年很有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曾任美國總統克林頓貿易代表的巴爾舍夫斯基說,中國和俄羅斯等由國家主導的經濟強國崛起,正在削弱已經成熟的戰後貿易體係。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曾以美國總統克林頓(Bill Clinton)貿易代表的身份參與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的談判。她說,中國和俄羅斯等由國家主導的經濟強國崛起,正在削弱已經成熟的戰後貿易體係。巴爾舍夫斯基說,當這些經濟體認定“所有新興產業都應當由政府開創”的時候,那麽私營部門就會麵臨不利的競爭處境。

  西方的批評者說,中國的政策是一種重商主義,目的在於通過操縱貿易積累財富,依據是中國2.6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和歐盟已多次針對北京的政策向世貿組織起訴,並采取其它貿易措施。它們還不斷敦促中國允許人民幣更快升值,認為中國拒絕人民幣更快升值加劇了全球經濟的失衡。
 
外資公司的高管已經開始公開抱怨。7月份,在德國產業界人士與中國總理公開會麵期間,西門子(Siemens AG)首席執行長羅旭德(Peter Loscher)和化工企業巴斯夫公司(BASF SE)董事長賀斌傑,針對外資公司要獲得市場準入就得轉移寶貴知識產權的措施,表達了他們的擔憂。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政府的觀念根植於洗刷以19世紀鴉片戰爭為開端的“百年國恥”的渴望。這些批評人士認為,中國著重發展“自主創新”,也就是培養本土科技,必然會對其它國家的技術加以利用。例如,中國高鐵基於的就是從德國、法國和日本製造商引進的技術。

  紐約谘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總裁布裏默(Ian Bremmer)說,中國人已經向我們展示,如果他們有能力扼殺你的模式並奪走你的利潤,那麽他們就會付諸行動。在其所著《自由市場的終結》(The End of the Free Market)一書中,布裏默說中國所引領的“國家資本主義”的興起有可能削弱美國的競爭優勢。

  然而目前來看,跨國公司並未從中國逃走,因為對那些國內市場已經飽和的公司來說,中國仍是實現增長的重要來源。

  中國的戰略與日本在經濟崛起時采用的政策類似,這些政策同樣惹怒了美國。但中國如此龐大的規模──人口是日本的十倍──使其成為一個更可怕的威脅。同時,由於中國近幾十年來願意向外資企業開放其某些行業,對全球商界來說,中國成了一個遠比當時的日本更重要的市場,這也給了中國政府相當大的籌碼。

  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以7.10億美元購買了保利協鑫20%的股權。今天中國生產著世界約四分之一的多晶矽,並控製著全球太陽能設備成品約一半的市場。中國領導人已經開始承認這種負麵衝擊。在9月於天津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夏季年會上,溫家寶總理說,最近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的議論“不完全是外國公司的誤解,同我們政策不夠明確也有關係。”

  溫家寶說,中國始終致力於為外商投資企業創造開放公平的良好環境。

  政府在中國經濟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在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大部分改革歲月裏,隨著集體農莊的逐漸取消以及效率不高的國有工業企業紛紛關閉,政府的作用開始淡化了。2001年中國加入WTO表明中國領導人為進一步實現市場自由化下了重注。結果賭贏了,過去十年中國經濟飛速增長。

  而政府的作用卻再次強大起來。許多分析師說,一大批行業仍然被國有企業所控製,外資企業的介入受到嚴格控,這導致自由化的腳步減慢了。中國幾乎所有的主要銀行、三大主要石油公司、三大電信運營商和主流媒體都是政府所有。

  中國總理溫家寶說,中國始終致力於為外商投資企業創造開放公平的良好環境。據中國財政部統計,2008年所有國有企業的資產總額約6萬億美元,相當於當年經濟產出的133%。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法國,因實行國家統製經濟的政策,法國在主要西方經濟體中成為國有經濟成分占比最大的國家之一。2008年,法國負責控製政府企業的機構擁有資產5,390億歐元(合6,860億美元),占法國經濟規模的28%左右。

  從煤礦到互聯網,中國政府對諸多行業的參與越來越強,中國的市場經濟擁護者因而創造了“國進民退”這個詞,意思是政府前進、私有企業後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今年1月份的一份報告說,在包括俄羅斯在內被調查的29個國家中,中國經濟的競爭度最低。北京大學著名經濟學家錢潁一曾說,過去這幾年的市場經濟改革似乎在倒退,他對此十分擔憂。

  政府在經濟中的重要角色使其在實現自身政策目標方麵擁有了巨大力量。這通常體現在宏大的五年規劃中(有時是十五年規劃)。對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 Inc.)和波音公司(Boeing Co.)等依賴於中國市場的西方企業巨頭來說,這些毛澤東時代計劃經濟的遺留物對它們的業績至關重要。目前,中國是卡特彼勒收入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也是波音公司商務飛機除美國之外的最大買家。

  中國政府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是:逐漸消除中國對昂貴的外國科技產品的依賴。這一進程從1978年鄧小平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時就開始了,大量外資企業湧入中國,他們的技術也紛紛被引進來。微軟(Microsoft Corp.)和摩托羅拉(Motorola Inc.)等公司在中國設立了研發機構,培養了一大批中國科學家、工程師和職業經理人。

  電信設備生產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私有企業,長期以來其海外擴張一直受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支持。這一進程目前正在超速運行。中國領導人2006年發布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計劃到2020年將中國變為一個科技大國。該規劃呼籲將全社會的研究開發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從2005年的1.3%提高至2.5%,增加近一倍。

  其中綠色科技是重點發展領域。旨在迅速提升中國綠色科技產業的“火炬計劃”提出,為廠房建設提供低價土地、出口稅減免以及甚至為企業家提供三年免費住房等政策吸引國內外的企業家到中國發展。

  以鄧訓明為例,這位在中國出生的美國公民是美國太陽能界的先鋒人物,他的發明點亮了紐約時代廣場(Times Square)上的首個太陽能廣告牌。

  鄧訓明的公司Xunlight Corp.一直受到美國財政資助,同時也受到那些熱切希望美國能夠贏得開發新能源技術競賽的政治家所歡迎。該公司接受的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撥款、貸款和稅收抵免等資金共超過5,000萬美元,而美國政府之所以會提供這些資助,其目的之一是增加俄亥俄州托萊多的就業,托萊多是該公司的總部所在地。

  但兩年前,鄧訓明在上海附近一個巨大的工業園區設立了分支機構,雇傭員工100名,在這裏生產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再出口到美國。鄧訓明1985年離開中國,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學習。

  鄧訓明說,他試圖讓自己在中國的經營保持“低調”。Xunlight網站上沒有提及其中國業務,鄧訓明在采訪中拒絕對其中國工廠發表評論。他說,中國今後會是一個很好的市場,但目前歐洲的市場相對更大,我們正集中精力關注歐美市場,但同時我們也在開發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市場規模最終有可能變得更大。

  中國一方麵在尋找新科技,另一方麵讓銀行向國家致力培育的產業提供低息信貸。中國政府將銀行存款利率設定得低於國內經濟和通脹增漲率,這意味著中國家庭實際上通過銀行儲蓄在為政府“寵幸”的產業進行補貼。

  鄧訓明的公司Xunlight Corp.一直受到美國財政資助,該公司接受的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撥款、貸款和稅收抵免等資金共超過5,000萬美元。兩年前,鄧訓明在上海附近一個巨大的工業園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在這裏生產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再出口到美國。電信設備生產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ologies Co.)是一家私有企業,長期以來其海外擴張一直受到中國國家開發銀行(China Development Bank)的支持。2004年,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了一筆五年期、100億美元的信貸融資,並一如往常地將其貸給外國買家,以資助這些買家購買華為的產品。華為過去五年收入上漲超過200%,成為全球頂尖的三大電信公司之一,與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公司(Nokia Siemens Networks)和愛立信(Telefon AB LM Ericsson)並肩。

  美國電信運營商Sprint Nextel Corp.前不久拒絕了華為及另外一家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ZTE Corp.)對一份數十億美元合同的競標,原因是美國擔心這兩家公司與中國軍方有關聯。Sprint公司此舉對於艱難挺進美國市場的華為來說是個挫折,同時也顯示美國對中國政策的日益擔心開始使中國蒙受損失。美國市場是華為的一大主要市場。

  此外,華為還麵臨來自歐洲的投訴,投訴認為華為有中國政府撐腰,這讓它獲得了不公平的競爭優勢。但華為與中興通訊均表示,其設備不會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並否認自己以不正當的方式受惠於中國政府的支持。

  對於中國來說,最大的風險可能來自國內。一些企圖利用國家政策在高科技領域進行突破的嚐試最終以失敗告終。一個旨在複製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和高級微設備公司(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微處理器特點的中國本土研製的微處理器項目,耗費了數年時間,而英特爾和高級為設備公司的產品依舊在不斷發展。還有一項中國研製的移動電話技術,盡管中國政府強迫其國內最大的電話公司采用了這項技術,但它在國外的銷售尚未獲得明顯成績。

  長遠來看,中國麵臨一係列挑戰,這些挑戰威脅自身經濟增長,其中包括近幾十年來限製生育的獨生子政策導致中國人口迅速老齡化以及中國速度驚人的工業化帶來的環境破壞。

  目前,西方國家對中國如此高的工業化速度保持警惕。美國前任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Barshefsky)說,美國經濟嚴重疲軟,於是將任何潛在威脅無限放大,而美國麵臨的競爭在這段時期更為嚴峻。她說,對於現行製度存在著深刻的質疑,幾乎上升到了理論高度。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