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144)
2010 (770)
2015 (68)
2016 (326)
借鑒論
資深國際問題記者普拉內·夏爾馬認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一個重大事件,值得印度認真研究學習。”他表示。借鑒學習中國的一些經驗是記者與印度戰略界接觸中得到的一個普遍認識。
“在發展製造業、基礎設施、農業、教育等領域的巨大投入是中國經濟取得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值得印度借鑒的地方,”即將在中國出版的《追趕中國》一書的作者莫漢·古魯斯瓦米認為。實際上,“中印比較學”在印度越來越被用來推動政府改進政策的一個“工具”,如提高政府效率、加快吸引外資、加速基礎設施建設等。
人均論
“盡管中國在經濟總量上超過了日本,但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僅有日本的十分之一,目前國際上排名仍徘徊在阿爾及利亞和阿爾巴尼亞前後。因此同印度一樣,中國還算不上富國,”古魯斯瓦米表示。同時他認為,強國的一個重要標誌是稅收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因為它反映一個政府施政的資源實力,其基礎也是人均GDP。從這個比值來看,目前美國的數值是35,而中國還不到這個數字的一半。“即使到2050年中國經濟總量大大超過美國那一天,中國的人均GDP仍將不足美國的五分之一,因此也很難說得上是能夠與美國相較量的強國,”他認為。
焦點論
成為“世界第二”的中國同時也被放到了國際社會關注的中心和焦點,尤其是將受到“世界第一”美國的格外關注,印度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中國需要應對的新挑戰。《超級大國》一書的作者認為,冷戰時期的蘇聯、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都被冠以“世界第二”的名頭,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他未明說的言下之意很明顯,現在中國成了“世界第二”前景如何還不確定。
印戰略分析家拉賈·莫漢認為,中國經濟總量僅次於美國的狀況出現之後,中國國內有人歡欣鼓舞,有人冷靜觀察,這種區別本身就十分值得關注。中國出現在西方的“戰略焦點”上已有時日,成為“世界第二”隻能強化這種關注。伴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關於中國發展中國家身份、增加在國際社會承擔責任等許多問題會更加突出。
壓力論
中國的“快速進步”是否對印度構成“壓力”?不少印度人認為壓力是客觀存在的。印度老人民黨主席、哈佛大學客座教授斯瓦米認為,中國是唯一在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兩個方麵都超過印度的國家,這表明中印之間的差距在加大而不是縮小,因此印度人感到壓力是很自然的。
拉賈·莫漢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對印度的影響包括,政府在經濟發展及相關政策改革等方麵的緊迫感會增加,推動改革的決心和力度將會加大,印度的商界、學術界、媒體對中國的興趣與合作也必將增大。同時,中國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經濟上領先印度,在國際上重要性和影響力不斷提高,也將促使印度以新的視角和態度審視和處理同中國關係
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