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葬錢學森
(2009-10-31 13:15:53)
下一個
國葬錢學森
司馬平邦
人終有一死,再大的聖人亦難免。
人老之後,即比老還要老的時候,死對那位老人來說,可能就是種解脫,撒手人寰,他們猶可以含笑,保持著生時的尊嚴和從容――但對生者,對於那些擁有無數生者的國度,有些人死去,卻是生者們最大的痛苦,他死了,不能複生,讓活著的人世少了筋骨,缺了魂靈,斷了精氣。
前幾天,聽旅美華人單冰茸先生說電視劇《滄海》裏的歸國科學家馬建成,他與我們這些在國內的人有不一樣的看法,他喜歡馬建成不在於他的酸他的智和他的別的什麽,而在於他是一代有血性的中國知識分子的代表,他說中國最缺的不是聰明勤奮的知識分子,而是缺有血性的知識分子。
他言猶在耳,中國當前最有血性的知識分子,錢學森先生,於2009年10月31日上午去世了,他的兒子錢永剛說,父親死得很安詳,享年98歲,但我聽到這個消息,心裏咯噔的一下,心說,中國最有血性的知識分子們,幾乎死絕了。
餘下一群可能一樣智慧一樣勤奮卻沒有血性的知識分子。
我在微博客裏寫下這樣的話,錢學森,是中國科學界的魯迅先生。
我們沒有遭遇魯迅先生去世時國人的悲哀,但現在,錢學森這樣的另一位魯迅死了,國人卻不一定知道該如何悲哀。
我以為,當予錢學森先生以最體麵的國禮安葬,至少天安門前的旗應該半降下來,告訴別人,告訴年輕人,中國多麽缺少錢先生這樣偉大而愛國的科學家。
這也是對這個有60年曆史的國家政權對那些被它忽視的與錢先生一樣偉大而愛國的中國大知識分子的一種補償吧。
至於錢學森的功勞,不必多說了吧,他沒有機會拿到什麽諾貝爾獎,這樣的人,在那樣孱弱的祖國背景下仍然堅持回國工作,本身已置所謂的國際影響和個人榮華於度外。
很不幸,就有錢學森去世的日子,我看到還有人拿出他於1958年發表於《中國青年報》上的一篇叫作《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的鼓吹大躍進的舊文章在詆毀譏笑他(在和菜頭的博客上),那些中國式的會寫幾個破字的酸知識分子就是這樣,他們不看錢學森一輩子做了多大的好事,就會抓著芝麻大小事,以示自己的小聰明。
―――――――――――――――――
“前年賣糧用蘿挑,去年賣糧用船搖,今年汽車裝不了,明年火車還嫌小!”。
這是江西井岡山農民的一首民歌。我們的土地正在農民雙手豪邁的勞動中,付給人們更多的糧食,6月12日青年報第一版上發表了一個動人的消息: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繼小麥畝產二千一百零五斤以後,又有二畝九分地平均每畝打下了三千五百三十斤小麥。
土地所能人們的糧食產量碰頂了嗎?
科學的計算告訴人們:還遠得很!今後,通過農民的創造和農業科學工作者的努力,將會大大突破今天的豐產成績。因為,農業生產的最終極限決定於每年單位麵積上的太陽光能,如果把這個光能換算農產品,要比現在的豐產量高出很多。現在我們來算一算:把每年射到一畝地上的太陽光能的30%作為植物以利用的部分,而植物利用這些太陽光能把空氣裏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製造成自己的養料,供給自己發育、生長結實,再把其中的五分之一算是可吃的糧食,那麽稻麥每年的畝產量就不僅僅是現在的兩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兩千多斤的20多倍!
這並不是空談。舉一個例:今年河南有些特別豐產試驗田要在一畝地裏收一百六十萬斤蔬菜。雖說蔬菜不是糧食,但到底是畝產一百六十萬斤!
所以,隻要我們有必需的水利、肥料等等條件,加上人們的不斷創造,產量的不斷提高是沒有問題的。今天條件不具備,明天就會創造出來,今天還沒有,明天一定會有!
―――――――――――――――――
1958年,錢學森隻有48歲,正是意氣風發激情四射的年齡,說點兒過頭的話,做點兒過頭的事又算得了什麽?
你知道,這個人這輩子真正為中國做了什麽嗎?
如和菜頭這樣的人,才真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恥辱。
他和他們也可以反證,錢學森死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那份血性也在死絕中。
關於所謂的中國知識分子的血性,下麵一件事或者也是個例子:
1985年,美國方麵願邀請錢學森訪美,並由政府和有關學術機構表彰他對科學的重要貢獻。如錢不去美訪問,美方可派美國科學院院長普雷斯來華,授予錢學森“國家勳章”,表彰他的貢獻。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得悉後,曾在一次會議期間找錢學森談話,勸其接受這一邀請。據錢老後來說,胡的談話大意是,錢老,你在國際上影響很大,一些國家邀請你,我建議你還是接受邀請,出去走走。你出去和別人不一樣,對推動中外科技交流會有很大影響。這也是今天改革開放的需要啊!今天,世界在變,中國在變,美國也在變。幾十年前的事,過去了就算了,不必老記在心上。你去美國走走,對推動中美間的科學技術交流,甚至推動中美關係的發展都會有積極意義。
是啊,在改革開放這樣的語境下,胡耀邦的這番話聽著是認真有道理,但我覺得錢學森回應胡耀邦的話才更有份量:“總書記,當年我回國的事很複雜,在目前這種情況下我不宜出訪美國。”胡隻好說:“錢老,我這是勸你,不是命令你一定要去。如果你認為不便去,我們尊重你個人的意見。”後來,當錢學森正式接到國防科工委、國家科委和外交部三家的聯合請示件以後,他明確表示:“這是美國佬耍滑頭,我不會上當。當年我離開美國,是被驅逐(deport)出境的,按美國法律規定,我是不能再去美國的。美國政府如果不公開給我平反,今生今世絕不再踏上美國國土。”所以,美國人給他再高的榮譽,錢學森也不稀罕。錢老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為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那些外國榮譽頭銜!”
中國的國家元首可以為政治利益妥協,但中國的科學家錢學森就是不買帳,這就是有血性。
錢學森簡介: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係學習,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錄取後在杭州筧橋飛機場實習。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係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係學習,獲博士學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研究員。1943年至194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助理教授(其間:1940年至1945年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45年至1946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係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國。1955年至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曆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係統工程學會名譽會長,中科院主席團執行主任、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委會主席。1991年5月在中國科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科協名譽主席。1992年4月被聘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1956年,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製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製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製論和係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製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係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06年10月獲“中國航天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