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雷達部隊每年處置3萬次非法入侵 F-22也難逃

(2009-07-15 22:51:01) 下一個



中國雷達部隊每年處置3萬次非法入侵 F-22也難逃




空軍雷達學院為雷達部隊輸送了大量人才




【編者按】200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部隊迎來60周歲生日。在空軍這個大家庭中,除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殲-10等各種類型的先進戰機,還有很多默默無聞,一直從事“幕後工作”的成員,雷達部隊就是其中之一。雖然92%的雷達站分布在祖國高山、海島、戈壁和荒漠,但他們卻捍衛著我們頭頂的每一寸天空。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於冬發自武漢、北京 近代中國國土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海上。然而據美國《戰略》雜誌此前透露,“中國空軍和各類防空警備部隊,每年都要處置數十萬起異常空情事件。其中,非法入侵的空中目標至少有3萬多個。”這也表明,目前中國國土安全主要的威脅來自空中。

時刻緊盯非法入侵者

“對我們雷達部隊來說,出現異常空情是家常便飯。”蘭州空軍某雷達旅長董友和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國內外民航飛機可能因為機械故障或天氣異常而臨時改變航線、侵入領空,民間愛好者或企業商家慶典放飛的廣告氣球,甚至大型的鳥群都可能造成異常空情。

當然,在非法入侵者中出現最多的是相關國家的電子偵察機在領土爭議地區的活動。

2008年底的一個清晨,駐守在青藏高原上的某雷達站值班室內的雷達屏幕上一個閃爍的小亮點,突然改變了運動方向,出現異常空情!

該雷達站值班室立即命令按照異常空情程序處置:一號班立即打開多部雷達同時上機,並及時向上級指揮所報告。數分鍾後,該亮點轉飛西藏方向。但沒等值班官兵鬆口氣,亮點再次轉向成都方向。在不到40分鍾的時間裏,這個不明目標三次西進,三次返航。每次航向變化,都被我雷達站準確無誤地上報到了空情處置機構。

事後調查發現,該不明飛行目標是由西藏拉薩貢嘎機場起飛的運送新兵的飛機。飛機上有一名新兵突發疾病,但病情時好時壞,幾經反複,因此飛機在天上繞了數圈。

盡管是一場虛驚,但這背後體現的是我雷達部隊高度的責任感和高效的作戰能力。“雷達屏幕上一個小小的亮點,可能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專機,可能是滿載國內外乘客的民航客機,也可能是災區人民望眼欲穿的救災物資。不守雷達,不知責任重大。萬一敵對勢力的飛機或導彈入侵就出現大問題了。”董友和旅長介紹說,“開機即戰鬥”,值班的官兵必須緊盯雷達的電子顯示屏,甚至不能眨眼睛,交接班必須做到“無縫鏈接”。出現異常空情後,在一分鍾之內就能及時報告給北京。

讓“隱形空軍”無處藏身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時刻挑戰雷達偵測技術的還有各種作戰飛機隱形技術的發展。

空軍雷達學院王永良教授向《國際先驅導報》指出,“隱形空軍”的發展給雷達部隊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大部分隱形飛機可以將探測雷達發射的雷達波吸收或散射出去,這導致地麵防空雷達本身無法探測到來襲的空中目標。

王永良認為,在理論上大部分隱形戰機都或多或少地會散射雷達波,但是如果采用適當的技術和方式就可以發現並鎖定目標,有的可以超過預警機的監測效果。

而此前香港《大公報》援引中國空軍專家戴旭的文章稱,世界空中對抗已經進入失衡時代,中國正麵臨著核威嚇時代以來最大的戰略威脅。尤其是美國隱形空軍帶來的安全挑戰,“那些以俄羅斯戰鬥機和低空導彈係統為主的國家,其防空體係從技術層麵上來說已經麵臨集體失效的危險。”

這並非危言聳聽。美軍現役的“猛禽”F-22戰機和F-35戰機具有較高的隱身性能,有侵入中國領空的技術條件。自今年年初以來,美軍在日本的關島等基地就部署了十餘架先進的F-22戰機。

對此,雷達部隊積極探索在新軍事條件下維護祖國神聖的領空。意大利《進步者》2008年12月披露,早在2005年中國研製的地麵無源雷達係統已取得成功。試驗表明,地麵無源雷達係統3次成功發現並模擬攔截F-22戰機,機載作用距離可以達到140公裏,而地麵作用距離則高達1800公裏。據稱該係統可以成功捕捉到美軍F-22戰機的身影,使其無處隱身。


較量還在升級

作為獲取空中情報為根本使命的雷達兵,本身自然也成了國外電子偵查的重要目標。自2001年4月中美撞機事件以來,美軍對中國的電子偵查事件時有發生。

電磁橫飛,不見硝煙。為適應信息化戰爭趨勢,雷達部隊多次進行模擬電子幹擾戰,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未來信息化戰爭無論從哪個方向打響,預警監視係統都將首當其衝。而我們雷達部隊則是全軍預警監視係統的主力。”王永良教授指出,中國的電子對抗技術隨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是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據介紹,進入新世紀後,各國預警係統麵臨的空天目標威脅越來越大,中國的雷達部隊已開始運用多種探測手段,對各類空、天、地運動目標進行預警探測和監視,為空軍、防空部隊和二炮部隊等作戰係統提供預警情報支持。

神秘的中國雷達部隊

100%的雷達學院學員畢業時會主動申請到艱苦地區,因為92%的雷達站就分布這些地區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於冬發自武漢、北京 “我需要準確的空襲情報!在日軍轟炸機沿途部署人工觀察哨,受天氣影響太大,漏報、誤報現象太嚴重!”麵對日軍對戰時陪都重慶的狂轟濫炸,防空情報官員“楊立仁”顯得焦慮不安。

盡管這隻是時下熱播的《人間正道是滄桑》中令人心酸的一個鏡頭。但它卻揭露了一個事實:60多年前,中國的防空預警係統異常原始——隻能用肉眼去望穿天空,依靠雙耳捕捉雲層中日軍轟炸機罪惡的馬達聲。

直到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支雷達部隊在上海安國路成立後,中國才具備了真正守衛藍天的能力。

遠離“燈紅酒綠”的神秘力量

“雷達部隊是國家領海領空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我軍所屬的雷達站,92%分布在高山、海島、隔壁和荒漠等艱苦邊遠地區。”空軍雷達學院藍江橋院長向《國際先驅導報》介紹說,由於城市電磁幹擾嚴重,雷達部隊通常不會部署在城市地區,這也注定了雷達部隊是一支遠離“燈紅酒綠”的神秘力量。

蘭州軍區空軍雷達某旅旅長董友和永遠不會忘記半瓶“礦泉水”的故事。2000年春天,董友和到某基層雷達站檢查工作,一名駐站戰士第一次見到礦泉水,還誤以為是白酒。在得知礦泉水是經過幾十道工序淨化處理的產品後,這名戰士顯得非常好奇。對此,董友和非常心痛,讓戰士拿來杯子,與駐站的官兵們第一次分享了“礦泉水的滋味”。

董友和旅長的雷達旅分布在祖國的大西北地區。這裏不僅海拔高、氣壓低,空氣中的含氧量通常隻有平原地區的一半,高原反應明顯。而且,夏季40多度的天氣長達三個多月,冬季則酷寒無比。

長年駐守在沿海地區的某雷達站排長廖建建則表示,“這些惡劣環境算不了什麽,真正讓人擔心的是雷達設備的防風防雷。”每逢惡劣情況,包括炊事員在內的全站人員都會上陣,風大無法行走,大家就匍匐挪動。天線在風的作用下經常隨意轉動,幾個身強力壯的戰士就爬上雷達天線,逆風推天線並將其固定住。

廖建建透露,防雷工序更加危險,因為雷達本身的金屬構造和發射的電磁波極易引來雷電,進行防雷操作都會心驚膽顫,“每次完成任務時,我們都會擦擦汗,然後彼此之間會意地一笑。這種微笑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心態。”


像嗬護孩子一樣嗬護雷達

雷達部隊的官兵已經習慣了24小時“無縫監視”,正常空情下的枯燥無聊,出現異常空情後的緊張忙碌,但這隻是工作的一部分。此外,“雷達人還要有一顆母愛的胸懷”。

“雷達是種非常精密的儀器,有時他像個小孩,需要嗬護”,位於新疆邊境的某雷達站雷達情報錄取助理工程師劉華介紹,維護雷達係統的順暢運作是雷達兵最基本的工作。2007年4月,某型雷達開機時出現故障,劉華檢查時發現是變頻調速器出現了問題。但該器件是由外國進口的,製作精密,按規定不能拆開。但基地沒有備用器材,新器材空運過來至少需要4天時間。

該雷達站距離邊境200多公裏,擔負著對多個方向的空中預警和“西北三防”的警戒任務,戰備繁重,4天的監控盲點是決不可接受的。劉華果斷地拆開了損壞的元器件,換上一個新電阻之後,終於使雷達天線正常運作了。

近年來,一線雷達部隊通過遠程教育、雷達學院專家連線講座等方式,已經突破了雷達官兵“軍事素質的盲區”,甚至在緊急情況下炊事班都能上陣操縱雷達。

雷達人講究“三到一長期”

鮮為人知的是,人數眾多的空軍雷達部隊卻有著一位共同的母親——空軍雷達學院,該校坐落在長江重鎮武漢。

“30多年來,我們培養的3萬多名畢業學員,100%主動申請到艱苦地區,100%服從分配,100%按時報到,紮根基層建功立業,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相當不容易”,空軍雷達學院政委黃宏自豪地對《國際先驅導報》指出,該院長期推行“到邊疆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長期為雷達部隊服務”的“三到一長期”育人模式,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無論是荒涼寂寞的孤島,嚴寒缺氧的雪域高原,還是人跡罕至的大漠戈壁,都有雷院人的身影。

“‘三到一長期’的育人模式絕不是一句口號,她已經滲透進了學院文化的每一個細節之中。”黃宏政委指出,這一切隻是為祖國的萬裏藍天設防。

業務過硬是雷達學員畢業生最突出的優勢之一。據黃宏政委介紹,該院畢業生中有2000人成為部隊科技人才,73人榮立一、二等功,15人榮獲“祖國邊陲優秀兒女獎章”,帶出了甘巴拉雷達站等12個被中央軍委、空軍黨委授予榮譽稱號的基層標兵單位。

新華網-國際先驅導報



--------------------------------------------
轉貼文章,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