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抓緊研發小型潛艇 爭奪淺海控製權
(2009-05-28 10:47:48)
下一個
強國抓緊研發小型潛艇 爭奪淺海控製權
北京日報
國外許多軍事專家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距離海岸500海裏以內的淺海區域將成為主要水下戰場之一。目前,世界上一些海軍強國已在開發適合淺海作戰的小型潛艇,爭奪淺海區控製權。
淺海潛艇何以受青睞
淺海潛艇因其目標小、噪聲低、易於接近目標而不易被敵發現,適於在近海、狹窄海域或淺水海區執行一些特種任務,如破壞敵方海上交通運輸線、輸送特種偵察隊員登陸、對敵岸基地或錨泊艦船進行襲擊、爆破等。
在美國,用於淺海作戰的“弗吉尼亞”級新一代多用途核潛艇已從2004年開始列裝,該級潛艇也可以在大洋水域遂行作戰任務,但其主要是為淺海作戰設計的。
為了能在導航難度較高的近岸海域順利遂行作戰行動,美國要求新型核潛艇的武器庫中必須包括無人潛水器,以執行偵察、掃雷、排雷等任務,並計劃使用ASDS袖珍潛艇運送特戰隊員。但目前,這類技術裝備大部分處於研製階段,且造價不菲。
從效費比的角度來說,在近海使用裝有絕氣動力裝置的非核動力潛艇要優於核潛艇。法國目前正在研製SMX-22水下係統。但由於負責研製這一係統的法國DCN公司此前從未涉足小型潛艇設計與製造領域,因此將目光投向了具有豐富的小型潛艇設計經驗的俄羅斯“孔雀石”聖彼得堡海洋機器製造設計局。
“孔雀石”設計局在上世紀後25年裏曾研製了“比拉魚”級(865型)小型潛艇。目前,該設計局正在研製一係列標準排水量為130至1000噸的小型潛艇。這些潛艇具備一係列淺海潛艇的特點。雖然尺寸小,但艇上武器種類齊全,魚雷、水雷一樣不少。噸位較大的小型潛艇還可裝備巡航導彈。艇上的現代化電子裝備能確保及時發現目標並先敵攻擊。
“孔雀石”設計局的淺海潛艇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即使用與作戰控製自動化程度高。其設計的705型核潛艇(北約稱為“阿爾法”級)由於采用了先進的控製技術,艇員僅有18人,這在世界範圍內是獨一無二的。
正在研製類似的小型淺海潛艇的還有德國和意大利等國。如德國正在研發的小型淺海潛艇包括TR200和TR300型潛艇,意大利的MS200型潛艇等。
特種部隊必備“利器”
如今,淺海潛艇已經成為海上特種作戰部隊的重要裝備。
美國為保護自己的海岸線免遭來自水裏的威脅,其海軍“海豹突擊隊”等特種作戰部隊就裝備有淺海微型潛艇。作為老牌的海軍特種部隊,水下作戰和水下滲透仍然是它最擅長的作戰方式,擁有體係完善的、代表著當今最高技術水平的水下作戰裝備是“海豹”輸送艇(SDV)。
“海豹”輸送艇(SDV)是一艘電動的微型潛艇,外形很像一支巨大的雪茄。主要由動力係統、操縱係統、電源和供氧係統組成。但看似簡單的結構卻包含了先進的技術和設計思想:SDV在研製過程中,必須解決電源的功率、電路係統的水下密封、人員的水下供氧、水下導航以及與潛艇的對接等問題,同時還須考慮到人員的舒適、武器裝備的攜帶等細節。其中數量最多的Mk-8型,長約6.7米,直徑約1.8米,使用電力推進,水下航速約6節,最大航程約為60海裏,乘員2人,載員4人,正好可以運載一個全副武裝的“海豹”戰鬥小組。
Mk-8型具有先進的羅盤和慣性導航係統,部分還安裝了水下GPS接收機,使水下導航與定位更加精確。它既能由軍艦運送,也能由核潛艇搭載,還可以由運輸機輸送,使用相當靈活。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海軍曾經發展過一種Mk-9型SDV,有兩名乘員,還可以攜帶兩條Mk-37輕型魚雷,用來進行自衛或攻擊發現的敵方艦船。不過,由於Mk-37的威力實在太小,對付稍微大點兒的艦艇就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很快就停止了發展。
俄羅斯海軍特種部隊在太平洋艦隊、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黑海艦隊內各有1個特種作戰旅。每個旅下轄1個微型潛艇大隊。英國著名的特種舟艇部隊下轄4個中隊,其中,由現役人員組成的中隊有3個,分別稱為C中隊、M中隊和S中隊。其中S中隊隊員的機動工具是小型船隻和淺海小型潛艇。
經典戰事:海底“幽靈”擊沉大戰艦
現代意義上的淺海潛艇的故鄉在意大利,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早在90年前,意大利就曾用微型潛艇穿越過戒備森嚴的水下防護網,偷襲南斯拉夫的普拉港,將停泊在港內的奧地利戰艦“烏尼其斯”號炸沉。
那是1918年一個黑幕籠罩的夜晚,普拉港萬籟俱寂。透過點點微光,隱約可見一個個頭不大、形似雪茄的黑色“怪物”,借助雨幕時而下潛、時而緩進、時而加速,很快便越過多道防護網,直駛向奧地利“烏尼其斯”號戰艦。半個多小時後,隻聽港內一聲巨響,頓時火光衝天,戰艦爆炸迸飛,不久便葬身海底。這就是意大利海軍首創用微型潛艇打大艦的曆史紀錄。這艘微型潛艇長僅7米,掛有2塊炸藥,由於首開紀錄炸沉大艦,遂成為此後相當長時間裏各國海軍發展微型潛艇競相模仿的“樣板”。(國防大學 李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