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南德意誌報》:美國想借航天合作“控製”中國

(2009-04-26 15:58:49) 下一個



《南德意誌報》:美國想借航天合作“控製”中國




【德國《南德意誌報》4月23日文章】題:邁向國際空間站的長征(作者 亞曆山大·施蒂恩)

那隻是順帶的評論,但絕對不是未經考慮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科技顧問約翰·霍爾德倫在接受《科學》周刊采訪時說,未來美國人也可能搭載中國的宇宙飛船飛往國際空間站。

這位總統顧問隻是在尋求與中國的接近嗎?由歐洲航天局創辦的歐洲空間政策研究所所長凱-烏韋·施羅格說:“霍爾德倫的聲明首先是一個政治性的聲明,它甚至可能是純政治性的。”

事實上這樣的考慮可能距離實際貫徹還相當遙遠:中國的航天計劃近年來雖然獲得了卓越的發展,但進展緩慢。1999年中國發射了第一艘神舟航天飛船。4年後出現了首位太空人,2005年完成了同時搭載兩名航天員的飛行,2008年9月中國人首次進行了艙外作業。中國計劃最早在1年之內實現首次無人對接——這在目前仍舊是航天領域最大的挑戰之一。

施羅格說:“我無法想像一艘陳舊的中國飛船很快就能被允許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但即便是中國工程師掌握了對接技術,這也不意味著它獲得了飛往國際空間站的免費入場券。除美國和俄羅斯外,目前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參與方還有加拿大、日本和歐洲的10個國家。它們在一場依賴、交換和財政義務的複雜爭鬥中被綁在了一起。中國作為夥伴加入進來將十分敏感地打破這一平衡。施羅格說:“但這是典型的美國人的做事方式:他們想到個主意就立刻拋出來——根本不考慮合作夥伴。”

事實上,美中關係在這方麵似乎已經有了進展。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學勇一再表達了與美國合作和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的願望。2006年秋,當時的美國航天局局長邁克爾·格裏芬作為首個航天部門負責人訪問了中國——雖然沒有取得具體的成果。正如霍爾德倫的話所表明的那樣,奧巴馬政府顯然希望更進一步。施羅格說:“這樣大門就完全打開了。”

但是,在這一切的背後並非是對中國的喜愛,更多的是對中國航天計劃阻礙美國的擔心。在紙麵上中國甚至有計劃登月,而美國航天局在其新月球車的開發上幾乎毫無進展。因此美國有輸掉月球競爭的威脅。施羅格說:“對始終力爭太空統治權的美國來說,這在心理上當然是一場絕對的災難。因此它寧可合作——希望能借此進行控製。”在他們看來,如果美國人成功地將中國人納入到自己領導的聯盟當中,那就是最理想的局麵了。這正應了那句格言:“先擁抱,然後不鬆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