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俄)赫拉姆奇辛: 奧巴馬上台後的美國軍事政策走向分析

(2009-01-04 22:22:33) 下一個



奧巴馬上台後的美國軍事政策走向分析




(俄)赫拉姆奇辛 莫斯科軍事政治分析學院研究員  王曉夏 編譯



經過兩個多月的激烈角逐,振臂高呼“改變”口號的奧巴馬如願以償地當選為第44任美國總統,同時也成為部署在這個星球各地140萬美軍的新統帥。但是奧巴馬對於國際關係以及軍事事務完全是個門外漢,他將怎樣麵對布什政府遺留下的“反恐戰爭”這個爛攤子?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困局下,奧巴馬又將怎樣駕馭美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戰車呢?

盛名之累

強大的軍事力量奠定了美國世界霸主地位的基石。美國的軍事實力已達到了曆史的頂峰,美國海軍目前的兵力已經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海軍兵力的總和,美國空軍的先進飛機也被部署在世界各地。美軍具備了戰略投送能力,可將士兵迅速空運到世界任何熱點地區展開作戰,美軍現役的近千架空中加油機維持著美國的戰略空運能力,同時也擴大了美國空軍及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的作戰半徑,使美軍獲得了全球作戰能力。美軍還通過指揮、通訊、偵察係統(簡稱C3I)等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確保美軍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能更有效地進行全球快速部署,迅速投入作戰。

美軍已在戰略和戰役指揮層次實現了自動化指揮,美軍的指揮中心可隨意控製戰場上任何一個士兵,以及戰區上空的各種作戰飛機。利用各種衛星的支持,可為戰場上各個作戰單元提供通信和導航,還能為指揮中心提供對戰場的實時偵察。雖然目前美軍的自動化指揮已具備相當高的水平,但是美軍仍在繼續建設一體化信息-偵察指揮係統,力求將包括每個士兵在內的所有作戰單元全部整合在該係統內。這一構想被美軍命名為“網絡中心戰”。通過將C3I係統逐步升級為C4I(指揮、控製、通信、計算機和情報,簡稱C4I),美軍可在戰鬥中大量使用包括製導炮彈、導彈、航空炸彈等各型精確製導武器,這就需要衛星提供定位導航,大量使用預警機以發現地麵和空中目標,以及進行無線電技術偵察和電子戰。所有航空器將具備全天候使用精確製導武器的作戰能力。無人機也將得到更廣泛的運用,從連續飛行幾天執行戰略偵察任務的無人偵察機,到直接可以通過手控起飛的小型無人偵察機,都可為指揮人員提供各種層次的戰場實時偵察信息。不久的將來,無人攻擊機也會出現在戰場上。

然而,這一切靠的是天文數字般的巨額軍費投入,目前美國每年的軍費開支已達到世界其他國家軍費開支的總和。而如今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美國政府已是處處捉襟見肘,陷入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在缺錢的嚴峻形勢下,天價軍費打造的美軍還能否按以往的軌道運轉下去?目前來看前景實在難以樂觀。

戰略轉型的困局

美軍積極謀求從C3I向C4I轉型,力求通過信息技術優勢實現兵力的最優化配置,使現有作戰能力得到倍增,而達成這些目標的前提是美軍的全球快速部署,但目前來看還麵臨一係列問題,其中美軍戰略機動與戰術機動能力之間的矛盾和不匹配,以及作戰單元缺乏穩定性,成為困擾美軍將領的心頭大患。

被太平洋和大西洋環繞的獨特地理環境,成了美國抵禦敵國入侵的天然屏障,但也使美軍的全球部署麵臨距離遙遠的問題。目前與美國利益息息相關的全球熱點地區大都分布在亞洲,而且相對這些熱點地區美國本土恰好處在地球的背麵。這樣的地理布局使得美國在大規模軍事力量投送以及兵力展開上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財力。目前美國陸軍一個重型師(坦克師或機械化師)一般編製員額16000人、250輛“艾布拉姆斯”坦克、大量的“布雷德利”步兵戰車、50輛自行反坦克導彈車和自行防空導彈車、36輛坦克架橋車、12輛自行火箭炮車、54門自行火炮、50架武裝直升飛機、100台卡車、千餘台各種輔助車輛。整個重裝師每天需要近千噸燃料、彈藥、糧食等各種補給品。目前美國載重能力最大的C-5型運輸機一次隻能運送兩輛“艾布拉姆斯”坦克或6架直升飛機。而稍小的C-17型運輸機一次隻能運送一輛坦克或4架直升機。美軍裝備數量最多、最任勞任怨的C-130型運輸機一次隻能容納1架直升機,大型的地麵裝備卻無法運載。重裝師的其他大型地麵裝備,如坦克架橋車、自行火炮、多管火箭炮係統根本無法進行空運,隻能通過海運部署。即便如此,美軍的空運能力還受到大型運輸機的數量製約,目前美軍C-5型運輸機僅僅裝備了80多架。有限的運力還要保障空降兵以及美軍的其他日常需求,而且戰時運輸機編隊飛入戰區還有可能因敵方地麵防空火力和空軍的打擊而遭受損失,進而使空運能力降低。

雖然重型地麵裝備可以通過海運來投送,而且費用要比空運便宜近一倍,但是海運耗時卻比空運要長得多。世界近100年來雖然科技不斷進步,但是海運船隻的航速卻始終沒有超過40公裏/小時。雖然海運的容量比飛機大很多,但是要將一個整裝滿員的重裝師從美國本土運往亞洲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對於現代戰爭而言是不能容忍的,因此為解決這一快速部署的難題,美軍近期著手組建了新型陸軍建製——“斯特萊特”旅,編有3600名官兵、12門牽引式火炮、以及這一新型編製的核心裝備――308輛“斯特萊特”輪式裝甲車,普通運輸機一次可運載4~5輛該型作戰車輛。

通過空運能夠快速部署的“斯特賴特”旅

新型“斯特萊特”旅憑借“斯特萊特”輪式裝甲車,可使美軍的戰略機動能力和戰術機動能力達成平衡,成為美軍應對恐怖威脅的重要快速部署力量。“斯特萊特”輪式裝甲車比履帶式裝甲車輛速度更快,行駛時安靜的低噪音性能,成為美國打擊恐怖主義武裝分子的“沉默殺手”。雖然“斯特賴特”旅在應對反恐戰爭時比較得心應手,但是“斯特賴特”輪式裝甲車脆弱的裝甲防護以及薄弱的火力,難以對付第三世界國家正規軍隊裝甲部隊的衝擊,甚至目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斯特賴特”旅在遭遇擁有反坦克武器的穆斯林武裝分子時,也難以招架如雨如蝗的PRG火力打擊。此外“斯特賴特”旅編製簡單,隻具備“象征性”的防空戰力,使其在麵對空中反坦克火力打擊時會束手無策,這會大大降低“斯特賴特”旅的作戰運用範圍。隻有在奪取戰區製空權後,能為地麵部隊提供充足的空中火力支持時,且在強大的地麵裝甲力量的保護下,“斯特賴特”旅才能伺機出動,問題是重裝兵力在4天之內卻無法隨同“斯特賴特”旅一起部署到戰區。這樣一來又回到了問題的起點,本是為提高戰略機動性而組建的“斯特賴特”旅,由於缺乏可靠性,又使得美國為平衡戰略和戰術機動性的努力最終付之東流。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在近東地區遭遇戰爭,而且交戰國擁有較強的作戰實力(如裝備大量低科技含量裝備的前伊拉克武裝),那麽在交戰前,美國就得想方設法爭取1個月的時間來集結兵力,但是大規模的兵力調動很難瞞過對手的偵察。在對手得知美國意圖後會采取反製措施,如襲擊美國兵力集結的港口和機場,攻擊尚未完全到達並展開的美軍部隊,在戰爭初期美國會因為該地區空軍力量薄弱而陷入完全被動之中。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除了上述問題外,一個老生長談的問題還要再次被涉及,那就是隨著武器技術越來越複雜,性能越來越先進,美軍的武器采購價格也越來越高昂,導致武器采購數量越來越少。美軍網絡中心戰的理論就是要將所有作戰平台整合到一起,包括美軍現役的老舊坦克、作戰飛機、艦艇、直升機、步兵戰車以及步兵,通過1+1不等於2的組合方式使所有作戰平台的整體作戰能力得到指數級的提升。但是,構成基本作戰單元的各種技術裝備的數量,卻因采購價格的不斷上漲而在逐漸減少,這又會危及美軍的整體作戰能力。

從上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美國軍方已有近20年沒有為陸軍采購新型坦克了,而且這一時期美國陸軍的裝甲車輛數目為1萬輛左右。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美國空軍,目前美國空軍現役飛機的平均服役年限已經超過了20年,其中主要擔負空戰任務的F-15型戰鬥機已基本到達了服役壽命的極限,不斷發生的空難令美國空軍一度將其停飛。在美國空軍高低搭配的戰機編製中,處於低端的F-16戰鬥機雖然後期不斷進行現代化改裝,但由於最初設計時“先天性”空戰能力不足,也無法充當空優型主力戰鬥機。4年前五角大樓開始采購第五代戰鬥機F-22,但由於價格過於昂貴,僅僅采購了183架(目前已交付2/3),而最初五角大樓計劃采購750架,目前的采購數量僅及原計劃的1/4,根本難以達到啟動F-22研製計劃的初衷。一旦美國同擁有較強軍事實力的國家爆發戰爭,不會是以往那樣的非對稱作戰(如伊拉克戰爭),戰鬥機在激烈的戰場上會成為消耗品。同樣的,美軍當初研製B-2戰略轟炸機時計劃采購132架,而目前僅裝備了21架,隻及計劃采購數量的1/6。此類問題也令美國海軍不勝其擾,原本建造29艘“海狼”核潛艇的計劃最後被削減到了3艘;原本建造32艘的DD-21驅逐艦計劃,如今也被砍到了2艘。二次世界大戰的曆史已表明,海軍作戰的主力——驅逐艦和戰鬥機一樣,也是戰爭消耗品,很難想象未來區區2艘驅逐艦投入戰爭會是怎樣的結果。美國海軍目前正在實施的CG(X)計劃,由於設計中的巡洋艦造價已高不可攀,也令美國軍方對該計劃變得猶豫不決。

導致上述結果的原因隻有一個:五角大樓已無力采購更多這類“天價”武器了。而過於昂貴的武器經不住戰爭的消耗,複雜的工藝也難以迅速大量生產,這將使美國在戰爭中陷於被動地位。

美國不斷膨脹的軍費開支存在深層次的社會原因。由於美國是高度民主化的社會,因此美國一旦依賴合同兵役製進行高強度的戰爭(這裏指高傷亡的戰爭),隻能存在兩種結果。一種是像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由於戰爭是正義的且符合美國利益,因而戰爭的必要性得到全國上下的廣泛認同。而情況若是相反,則美國隻能通過巨額的軍費開支來維持戰爭(這時,即使是流氓也會為了高額傭金而從軍服役)。美國如今居高不下的軍費開支,其中相當一部分用於研發能降低戰場傷亡的高科技武器,這種建軍思路將美國軍隊引入了歧途。

“門外漢”奧巴馬的破局之道:收縮

目前國際金融海嘯已經席卷全球,布什政府已為奧巴馬留下了巨額的財政赤字,債務包袱將會伴隨著奧巴馬未來4年的執政道路,大幅削減高額軍費開支已是美國政府的當務之急。改變布什政府過去強硬的單邊政策,製定切實有效的國家戰略,也已擺在奧巴馬麵前。至少新任美國總統應該承認: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美國不應過多的加以排擠,正如20國領導人齊聚美國商討全球金融海嘯的對策那樣,國際事務隻有在多邊協商的機製下才能有效應對。在高速全球化的今日世界,美國已無法再像過去那樣憑借自身強大的影響力單獨主宰國際事務了。

布什政府執政8年來為奧巴馬留下了一盤快要輸掉的死棋,棋局的不利已令奧巴馬沒有更多的選擇。未來奧巴馬執政後會將絕大部門時間和精力用於拯救美國經濟,穩定健康的經濟才是維持美國軍事實力的根基。奧巴馬對於國際外交和軍事事務還是個門外漢,他可能會將這些問題交給他的顧問團去全權包辦。不過,對年輕的奧巴馬來說,“門外漢”或許正是他的優勢,有可能成為他未來成功的前提條件,有助於杜絕過去錯誤的經驗教訓,以及慣性外交國防政策,從而找到破解當前各種危機的突破口,引領美國走上一條全新的未來之路。

奧巴馬執政後,未來有可能會和俄羅斯繼續合作,以削減雙方的戰略核武庫。通過建立互信核查機製相互監督削減核武庫的進程。美國也可能會和其他有核國家展開合作,共同削減核武器。如果奧巴馬願意對美國目前的核政策進行變革,那將具有革命性意義。

目前布什政府在歐洲積極推動的彈道導彈防禦係統計劃,不但在軍事上毫無意義,而且也損害了歐洲與俄羅斯以及歐洲與美國的關係。未來的白宮及美國國有可能會終止這項計劃,即使白宮不同意中止,美國國會也可能在財政撥款的審批上設置障礙。這裏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總統即將更換的情況下,莫斯科任何不恰當的反製措施都有可能引起很大的麻煩。在莫斯科反彈的壓力下,奧巴馬為了標榜獨立性,有可能會做出與其政治本意相左的決定。這些可能性都是莫斯科方麵應該注意和回避的。

對於美國日益深陷的伊拉克戰爭,盡管奧巴馬一再承諾要在16個月內從伊拉克撤出美軍,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奧巴馬能否最終兌現承諾,取決於未來伊拉克國內的具體形勢,否則任何輕舉妄動,或是完全放棄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既得利益,都會對美國目前的經濟危機產生不可預見的危害。

美國依然在花費大量資金研製能夠低戰場傷亡的武器,但是可以斷言: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美國在和任何國家和組織進行戰爭時,都無法避免傷亡。即使在某場戰役中可以做到零傷亡,但是整個戰爭期間的傷亡卻是無法預期的。為了這種不可能達到的目的而投入大量財力進行近似無用功的武器研發,顯得得不償失。這一現狀及其引發的問題都是奧巴馬上台後必須認真思考和麵對的,也是未來美軍建設必須逾越的障礙。(《現代艦船-軍事廣角》2009年第1期刊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