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啊! 的博客

中國悠久的曆史裏,戰爭不論在時間上或在社會上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就在這個戰鬥不斷的國家裏,克敵製勝的戰術研究相當興盛。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香港戰地女記者張翠容:國家恐怖主義VS恐怖主義

(2009-01-04 22:08:37) 下一個



香港戰地女記者張翠容:國家恐怖主義VS恐怖主義




香港戰地女記者張翠容:國家恐怖主義VS恐怖主義



當哈佛大學宣布《文明的衝突》作者亨廷頓(Sammuel Huntington)病逝之際,以色列正以六十年來最血腥手段狂轟猛炸巴勒斯坦自治區加沙地帶(加薩走廊),導致數千人死傷,美英率先支持以色列行動,整個世界就這樣眼巴巴看著屠殺上演。以色列除攻擊哈馬斯政府機關和其武裝據點外,不少小孩、婦女、老年人、青少年、以及其他無辜的老百姓,都成為受害者,這種把平民也一並視作襲擊對象,用國家機器進行大規模殺戮的行為,有批評者指這種嚴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是國家恐怖主義。

不過,以色列對這次襲擊巴人行動也有解說,他們指加沙的巴人激進組織先以火箭炮攻擊以色列邊境,因此,他們要用百噸導彈和六十架戰機自衛、報複。自衛與報複便成為美國主流媒體報道以色列襲擊行動的主調,加沙地帶則早已被描繪成恐怖組織的基地,加沙居民全都是潛在的恐怖分子,是他們挑起衝突的事端。

那麽,今次以色列要下重藥又是怎樣的一回事呢?

其實,以巴之間的衝突,已類似雞與雞蛋的問題,特別是加沙地帶,一直是巴人激進組織哈馬斯總部的所在地,而哈馬斯雖於零六年大選勝出成為合法的民主政府,但局勢更趨緊張。以色列與哈馬斯互不承認,勢成水火,而加沙一直是衝突的前沿之地,當哈馬斯在零七年全麵接管加沙後,兩者衝突無日無之。

哈馬斯指責以色列雖拆卸在加沙的猶太殖民區(屯墾區),卻仍封鎖和襲擊加沙土地,以色列則指哈馬斯不斷向以色列南部發射火箭炮和輸出「人肉炸彈」,二零零八年年初以色列再度製裁加沙,切斷對加沙的燃料供應通道,令加沙居民在黑暗中還要麵對食品和藥品短缺的人道危機。

雙方終在二零零八年六月透過埃及斡旋,達成六個月的停火協議,協議中哈馬斯要停止所有對抗以色列的暴力行為,而以色列亦要結束間歇性空襲和解除封鎖加沙,恢複開放邊境口岸和日常供應。

過去六個月停火期間,可以說是對雙方的考驗,雙方的確在初期暫停采取暴力手段,但哈馬斯指以色列仍然對加沙進行局部性封鎖,以色列則指哈馬斯繼續走私武器,全麵解除封鎖乃不切實際,在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協議下暴力再現。 在十二月十九日停火協議結束之際,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炮,以報複以國沒有遵守協議,雙方再展開新一輪的戰爭,最大的受害者是一百五十萬的加沙居民。

近來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工作署行動總監John Ging表示:「停火協議並沒有令到加沙居民得到什麽好處,他們的尊嚴生活依然受到剝奪,事實上,在這段期間我們對加沙的物資供應亦頗受限製,我們甚至缺乏糧食,處境十分困難。」

有人道工作者形容,停火時雖然較少聽到隆隆的轟炸聲,但加沙居民卻在沉默中慢慢死去,封鎖進一步使學童缺乏書本和紙筆,無法學習,身心受到摧殘。

這讓人想到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結束後,美國隨即製裁伊拉克,直至零三年再度入侵該國為止,在十二年期間,超過五十萬人直接或間接受害於製裁行動,全世界也一樣眼巴巴看著伊拉克人慢慢死去,國際上沒有發出過嚴厲的抗議聲音,原因是,伊拉克早被美國定性為「邪惡軸心」。

美國國務卿賴斯對這次以色列軍事行動便這樣說:「哈瑪斯一再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炮和迫擊炮,要為新一輪暴力負上責任。」可是,與以色列傷亡數字相比,加沙的死傷可謂相當嚴重。 報道稱,哈瑪斯自稱為報複而發射的火箭炮,射程在不到五+公裏之內。 因此,外界形容這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相對於哈瑪斯火箭炮所造成的零星傷亡,以色列今次空襲已可共摧毀數百個目標,並調動坦克和地麵部隊,這種大規模襲擊行動顯示了是一次花了長時間作出的精心部署。

事實上,有分析家早預計出以色列今次血洗加沙的軍事舉動,由於二零零九年以色列議會選舉,各派必將以強硬姿態來爭奪選票,更何況將會出選的以色列女外長列夫尼和國防部長巴拉克正麵對反對派領袖內塔尼亞胡的強大壓力,重挫哈馬斯政權很可能就成為以色列國內不同政治勢力較勁的籌碼。

加沙真是一塊受詛咒之地,筆者在過去數年本曾多次出入加沙采訪,發覺入境限製一年比一年苛刻,記者必須持有以色列新聞局發出的記者證方可進入,救援組織也隻能有限度地在該地進行救援工作,至於和平組織人士,一概不能前往,原因是他們被以色列政府視為同情恐怖分子的組織,其中以「國際團結運動」最為敏感。


筆者在加沙期間親身體驗這個大監獄的滋味,海、陸、空一切受封鎖,由於加沙與約旦河西岸巴人自治地區之間有以色列領土分割,兩地隔絕,加沙南部通往埃及邊境又自九十年代中開始長期關閉,令加沙毫無經濟發展的可能,一半人口靠國際救援度日。

狹長的加沙地帶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零五年以色列撤走猶太殖民區之前,殖民區便占去了加沙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令當時一百二十多萬巴人居民擠迫在餘下的百分之七十土地上,加沙總麵積為三百六十平方公裏。

在沒有出路的大監獄裏,加沙居民變得貧窮、絕望、暴躁,容易滋生激進思想,哈馬斯也因此在該地起家。 當筆者身在加沙,發覺哈馬斯已構成加沙居民生活一部分,從哈馬斯醫院、哈馬斯大學、到哈馬斯社區中心,居民在困苦生活上依賴哈馬斯的程度,可想而知,在他們眼中,哈馬斯是民族鬥士。

可以預見,隻要加沙越受封鎖,經濟越變萎縮,人民越無路可退,哈馬斯地位便越更穩固,究竟是誰造就恐怖主義?

當二零零八年七月候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以色列時表示,要是有人發射火箭炮攻擊他女兒睡覺的地方,他會全力阻止,他認為以色列該這麽做。可是,當筆者寄居於加沙一民宿的第一晚,睡得正濃時即受到以色列一枚導彈轟醒,那種驚恐不足為外人道。當地有小孩告訴筆者,他們每晚都恐怕一睡便不能再醒來,他們討厭頭上的戰機聲,但他們卻逃生無門,而以色列人則有行動自由,可選擇搬離他們認為危險之地。

奧巴馬競選時強調他會依靠外交手段解決國際紛爭,人們寄望他推動中東和平,但若了解奧巴馬的外交團隊,或許再不感樂觀。


奧巴馬的副手是長期大力支持以色列的拜登,他的幕僚長是與以色列有密切關係的伊曼紐爾,希拉裏自當上參議員後,在以巴問題上轉向親以強硬立場。 至於奧巴馬本人,他除了認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地方外,他並說:「很難和不是代表國家、不承認你的生存權、常用恐怖行動做為武器的團體談判。」

熟悉以巴問題的專家對以巴和平前景不寄厚望,正如以色列在空襲過後表示,他們的目的是要把加沙炸回到一九四八年之前的荒涼境況。 既然如此,國際社會應如何回應這一場國家恐怖主義? 諷刺的是,在掌握話語權的優勢下,國家恐怖主義卻往往包裝成為反恐行動,製造更多不公不義,從而誘發更多的暴力,連聯合國也無能為力,這才正是這個世界迫切關注的現象。

http://chuiyung.blogspirit.com



哈馬斯指責以色列雖拆卸在加沙的猶太殖民區(屯墾區),卻仍封鎖和襲擊加沙土地,以色列則指哈馬斯不斷向以色列南部發射火箭炮和輸出「人肉炸彈」,二零零八年年初以色列再度製裁加沙,切斷對加沙的燃料供應通道,令加沙居民在黑暗中還要麵對食品和藥品短缺的人道危機。

雙方終在二零零八年六月透過埃及斡旋,達成六個月的停火協議,協議中哈馬斯要停止所有對抗以色列的暴力行為,而以色列亦要結束間歇性空襲和解除封鎖加沙,恢複開放邊境口岸和日常供應。

過去六個月停火期間,可以說是對雙方的考驗,雙方的確在初期暫停采取暴力手段,但哈馬斯指以色列仍然對加沙進行局部性封鎖,以色列則指哈馬斯繼續走私武器,全麵解除封鎖乃不切實際,在相互指責對方違反協議下暴力再現。 在十二月十九日停火協議結束之際,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炮,以報複以國沒有遵守協議,雙方再展開新一輪的戰爭,最大的受害者是一百五十萬的加沙居民。

近來聯合國巴勒斯坦難民工作署行動總監John Ging表示:「停火協議並沒有令到加沙居民得到什麽好處,他們的尊嚴生活依然受到剝奪,事實上,在這段期間我們對加沙的物資供應亦頗受限製,我們甚至缺乏糧食,處境十分困難。」

有人道工作者形容,停火時雖然較少聽到隆隆的轟炸聲,但加沙居民卻在沉默中慢慢死去,封鎖進一步使學童缺乏書本和紙筆,無法學習,身心受到摧殘。

這讓人想到一九九一年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結束後,美國隨即製裁伊拉克,直至零三年再度入侵該國為止,在十二年期間,超過五十萬人直接或間接受害於製裁行動,全世界也一樣眼巴巴看著伊拉克人慢慢死去,國際上沒有發出過嚴厲的抗議聲音,原因是,伊拉克早被美國定性為「邪惡軸心」。

美國國務卿賴斯對這次以色列軍事行動便這樣說:「哈瑪斯一再向以色列發射火箭炮和迫擊炮,要為新一輪暴力負上責任。」可是,與以色列傷亡數字相比,加沙的死傷可謂相當嚴重。 報道稱,哈瑪斯自稱為報複而發射的火箭炮,射程在不到五+公裏之內。 因此,外界形容這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相對於哈瑪斯火箭炮所造成的零星傷亡,以色列今次空襲已可共摧毀數百個目標,並調動坦克和地麵部隊,這種大規模襲擊行動顯示了是一次花了長時間作出的精心部署。

事實上,有分析家早預計出以色列今次血洗加沙的軍事舉動,由於二零零九年以色列議會選舉,各派必將以強硬姿態來爭奪選票,更何況將會出選的以色列女外長列夫尼和國防部長巴拉克正麵對反對派領袖內塔尼亞胡的強大壓力,重挫哈馬斯政權很可能就成為以色列國內不同政治勢力較勁的籌碼。

加沙真是一塊受詛咒之地,筆者在過去數年本曾多次出入加沙采訪,發覺入境限製一年比一年苛刻,記者必須持有以色列新聞局發出的記者證方可進入,救援組織也隻能有限度地在該地進行救援工作,至於和平組織人士,一概不能前往,原因是他們被以色列政府視為同情恐怖分子的組織,其中以「國際團結運動」最為敏感。


筆者在加沙期間親身體驗這個大監獄的滋味,海、陸、空一切受封鎖,由於加沙與約旦河西岸巴人自治地區之間有以色列領土分割,兩地隔絕,加沙南部通往埃及邊境又自九十年代中開始長期關閉,令加沙毫無經濟發展的可能,一半人口靠國際救援度日。

狹長的加沙地帶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零五年以色列撤走猶太殖民區之前,殖民區便占去了加沙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令當時一百二十多萬巴人居民擠迫在餘下的百分之七十土地上,加沙總麵積為三百六十平方公裏。

在沒有出路的大監獄裏,加沙居民變得貧窮、絕望、暴躁,容易滋生激進思想,哈馬斯也因此在該地起家。 當筆者身在加沙,發覺哈馬斯已構成加沙居民生活一部分,從哈馬斯醫院、哈馬斯大學、到哈馬斯社區中心,居民在困苦生活上依賴哈馬斯的程度,可想而知,在他們眼中,哈馬斯是民族鬥士。

可以預見,隻要加沙越受封鎖,經濟越變萎縮,人民越無路可退,哈馬斯地位便越更穩固,究竟是誰造就恐怖主義?

當二零零八年七月候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以色列時表示,要是有人發射火箭炮攻擊他女兒睡覺的地方,他會全力阻止,他認為以色列該這麽做。可是,當筆者寄居於加沙一民宿的第一晚,睡得正濃時即受到以色列一枚導彈轟醒,那種驚恐不足為外人道。當地有小孩告訴筆者,他們每晚都恐怕一睡便不能再醒來,他們討厭頭上的戰機聲,但他們卻逃生無門,而以色列人則有行動自由,可選擇搬離他們認為危險之地。

奧巴馬競選時強調他會依靠外交手段解決國際紛爭,人們寄望他推動中東和平,但若了解奧巴馬的外交團隊,或許再不感樂觀。


奧巴馬的副手是長期大力支持以色列的拜登,他的幕僚長是與以色列有密切關係的伊曼紐爾,希拉裏自當上參議員後,在以巴問題上轉向親以強硬立場。 至於奧巴馬本人,他除了認為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地方外,他並說:「很難和不是代表國家、不承認你的生存權、常用恐怖行動做為武器的團體談判。」

熟悉以巴問題的專家對以巴和平前景不寄厚望,正如以色列在空襲過後表示,他們的目的是要把加沙炸回到一九四八年之前的荒涼境況。 既然如此,國際社會應如何回應這一場國家恐怖主義? 諷刺的是,在掌握話語權的優勢下,國家恐怖主義卻往往包裝成為反恐行動,製造更多不公不義,從而誘發更多的暴力,連聯合國也無能為力,這才正是這個世界迫切關注的現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