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家知名外媒對陳水扁在看守所絕食的報道比較
(2008-11-18 17:10:12)
下一個
幾家知名外媒對陳水扁在看守所絕食的報道比較
轉自
新聞背景: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被檢方收押在台北看守所中拒絕進食,並通過律師對外公布絕食的“十條理由”。這一新聞幾乎所有的大通訊社、知名報紙都有相關報道。為了方便比較,我隻選擇了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和新華社,期中新華網上的這一篇並不是發自台北的報道,所以我們將重點比較其餘三家通訊社的報道。
標題:
AP, AFP, REUTERS在標題上幾乎沒有什麽不同,三家不約而同都采用了“on hungerstrike”(絕食抗議)這一字樣。三家的標題大意都是台灣前總統開始絕食抗議。新華網的題目是:“扁入獄三天依然禁食 看守所擬為其做身體檢查”大陸媒體是肯定不會稱陳水扁為“前總統”的,這個標題屬於意料之中。
導語:
美聯的導語說的是陳水扁被收押(用的動詞是:jailed),不吃飯了是為了抗議他的繼任者對他的政治迫害he is being persecuted by his successors,沒有把他為什麽被收押了放在導語中寫。
路透社的導語主要部分用來說明了陳水扁被收押(用的動詞是:arrest)是因為他貪汙腐敗、洗錢,也提到了他聲稱這些指控是“politically motivated”。
法新社基本與路透社的一致。(收押一詞用的動詞是:detained)我們認為法新社的句型和用詞不如路透社簡明易懂。
正文部分:
美聯社 在交代陳水扁被收押的原因時,原文是to prevent him from colluding with allegedco-conspirators,我們認為“alleged”一詞的使用,影響了對新聞事件的客觀準確描述(正文後半部分該詞再次被使用)。記者應該避免選用本身有一定含義的詞匯,能用“said”就不要用“claim”“declear”,避免在新聞中摻雜意見觀點。
美聯社的文章把陳水扁通過律師發表的辯解放在第三段,並在段首強調Chen has not been officially charged in the case。
路透社 SCMP這次使用的是路透社的報道,我們小組也一致認為對這個事件的報道,路透社的這一篇寫的最好。對事實陳述很清楚,調理很清晰。
在文章結尾處也提到了The prosecutor\'s office has yet to file formal charges against Chen,但也提到檢方可能就五項罪名對扁提起訴訟。
法新社:我們認為法新社寫的這篇報道思路似乎有點混亂,調理不是很清晰。以其全文第二段為例:Chen, whosepro-independence stance in office set him against Beijing, hasrepeatedly accused the island\'s China-friendly government of beingbehind allegations of embezzlement, money laundering, taking bribes andforgery.我們所學的新聞常識告訴我們這是在交代新聞背景,但是過度使用複雜的句型和詞匯非常容易讓讀者迷惑,反而無法起到很好的交代背景的作用。
新華網 在這個事件上中國是利益相關方,所以報道的角度和態度大家是不難想象的。
報道中沒有提到陳水扁絕食抗議的原因。隻是說了如果繼續絕食,看守所會強製營養補給。
報道中還寫到“針對陳水扁的絕食舉動,有人指出,如此長期下去,扁的身體可能趨於虛弱,就可以為其外出就醫製造理由。”整篇文章對陳水扁絕食態度上基本是不屑一顧的,但也表達了對其“耍花樣”保外就醫的擔憂。
結論:
我們小組此次基本上就是從報道方式、對新聞事實的組織方法上進行的比較。
得出幾個關於新聞報道寫作方麵的小結論。首先,陳述事實選詞要注意,有時候一個詞匯的使用也會影響報道的客觀性。其次,句子應簡練,事實陳述應當清楚,結構切忌複雜。就像教科書上告訴我們,write as seven-gradelevel。最後就是對同一個事件進行報道,即使在選材基本相同的情況下,對所掌握材料的不同組織方法也會使報道具有不同的特色和傾向性。AP和REUTERS對所選信息不同的organize方法是我們將理論聯係到實踐中的很好的例子。